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茜 《价值工程》2014,(18):7-8
云南各族经过长期的迁徙后,形成了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民族民居在"地区性"与"民族性"共同作用下,呈现出同地域不同民族间的民居的相似与差异。以佤族干栏民居与傣族民居的对比研究为例,总结研究两个民族民居之间的异同,从而分析同地域不同民族民居的文化交融,归纳出影响住屋形式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乌蒙山区的彝族民居吴正光彝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祖国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现有659万人。彝族由于住地分散,民居因地而异。住在云贵交界乌蒙山区的彝族同胞,其民居有瓦房,有草房。修建草房不全是经济方面的原因,与高寒山区特别需要保...  相似文献   

3.
高台民居是维吾尔民族在喀什东湖依地势而建有600年历史的民居。其独特的地势,建筑与人文造就了高台民居与周边的景观现象,这种独特的景观现象由人文、地理、宗教所构成的景观色彩关系是具有一定审美性的。  相似文献   

4.
伊曼璐 《价值工程》2011,30(7):44-44
在中华民居的大家庭中,客家民居占据着一定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柏合古镇钟家大瓦房的实地测绘,了解其现实状态,分析其布局结构,得出对钟家大瓦房的全面现状分析以及民居建筑手法对当代建筑的启示,并且通过这一实例剖析当代中国对民居保护的疏漏,从而唤起民众对这一珍贵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居的建筑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建筑艺术史上的奇葩.56个民族的住所各有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民居文化,成为当今旅游观光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6.
王祎婷  翟辉 《价值工程》2015,(14):249-253
霞若傈僳族乡位于云南迪庆州德钦县境内的东南部,地处国家级白马雪山保护区内,其主体民族为傈僳族和藏族。由于霞若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其孕育出了富有地区性特色的民居形式"土墙板屋"以及傈僳族普遍居住的"木楞房"。通过对"同一地区不同民族聚居地的民居形制"的研究与分析,讨论导致民居形式多样化和影响其发展的控制性因子,从而总结出该地区的民居特征,为有效地传承与保护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多样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20,(2):195-197
地域性是建筑的特殊属性。在民族文化、乡情民俗、建筑语言的规范和约束下,不同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建筑文化传承,乡土建筑从某种方面来讲就是建筑地域文化的一种表达。喀什地区的高台民居是实践选择的结果,具有浓烈的地域性。从空间形态、建筑造型、建构与材料三个方面对其所蕴含的地域性进行剖析,反思建筑地域性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唐代传奇小说《柳氏传》到明代传奇《玉合记》,作者在遵循故事脉络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女性主人公柳氏形象进行了全新的塑造。文章通过对两种文本中柳氏形象的异同比较、研究,探讨其形象演变背后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7,(6):201-202
随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建造了大量现代式的"方盒子"建筑,割裂了村落的建筑文脉、破坏了村落环境景观。本文通过对楚雄彝族村民生活方式与民居关系的研究,提出新民居设计应结合居住与生产功能、符合不同家庭条件的需求、尊重环境和气候条件、传承彝族民居特色的设计策略,使民居与时代共存,民居与地域和民族文化共存,从而实现和谐的乡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通过对当地自然环境、传统民族风俗、建筑,来表达湖南湘西传统民族的绚丽多彩.对一个传统地域的分析包括许多内容,如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民俗学.本文通过古村落、古宅、吊家楼三种湘西民居的建筑形式,对湘西民居建筑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的西部民族开发中,旅游民居接待已经很为普遍。旅游民居接待具有经济价廉,融观赏、休闲、学习、体验、娱乐为一体的优势,深得广大旅游爱好者的青睐。笔者通过与四川藏区SYB创业班学员的交流及实地考察中,发现当地旅游民居接待在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藏区民居旅游的发展,这就要求民居接待管理必须创新。  相似文献   

12.
新疆维吾尔族民居王春玲维吾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比较大的一个民族,人口约有590多万,聚居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新疆境内。维吾尔族,原本是漠北草原的游牧民族,突厥的一支。公元前3世纪他们从阿尔泰山游仅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被称作丁零部落,后来又被称为"...  相似文献   

13.
张雯 《价值工程》2015,(2):96-9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每个民族有各自不可替代的文化信仰和传统,也有各自的建筑特征,翁丁寨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佤族风土人情,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文章通过探寻佤族原始村落的文化,分析佤族的建筑形式、室内空间以及建构方式,阐明村落文化对建筑的建造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的普查调研,将聚落形态和民居型制确定为文化景观的主导因子,通过定量统计和Arc GIS空间分析,揭示其地域分异规律,结合对建筑材料、立面特点、装饰风格的定性感观印象和民族/民系(语言/方言)分布情况,对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进行文化区划,对各文化区和文化亚区的文化景观特征进行描述与解释。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分析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影响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景观特征的地形、水系、气候、材料等自然环境和文化形态、历史移民、人口分化、区域经济等人文地理方面的形成机制进行解释。对于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研究和支撑。  相似文献   

15.
时尚离不开时代,旅游就是当今时尚之一。感受今天的时尚,被誉为"华夏第一宅"的中国民居艺术馆山西灵石王家大院名不虚传。当你走进王家大院,便走进封建时代中国百姓的梦幻家园;走进晋商的一段辉煌历史;走进积淀着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民俗宝库……中国传统民居特色鲜明,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以布局分大致有北方院落民居、南方院落民居、南方天井民居、岭南客家集团民居、西北窑洞民居、和南方自由式民居,除最后一种,均属以院落或天井为核心的结构。王家大院地处山西灵石县城12公里处的静升镇,是中国清代民居的典范,总面积15万平方米。现已辟为"中国民居艺术馆","王氏博物馆"的高家崖、红门堡、孝义祠堂3大建筑群,先后建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面积34156平方米,共有大小院落55座,房屋1083间。  相似文献   

16.
都柳江畔的水族民居和墓室吴正光水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由古代“百越”族群的一个分支一“骆越”发展而成。文献上曾将水族的先民称为“百越”、“骆越”、“僚”、“苗”。“蛮”等等。到了清代中叶直至民国年间,称为“水家苗”和“水家”。解放后,经过民族识别...  相似文献   

17.
福建有四大民居,即土楼、土堡、红砖和灰砖民居,其中以土楼最有特色,红砖民居最为靓丽。厦门红砖民居,多以红砖为墙,花岗石为基座,另外有木石的透雕、漏雕、圆雕、浮雕图饰和非常精美的砖雕、木雕等特色工艺,有很鲜明的个性,是可以开发的旅游资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司舵  章瑾 《中国房地产》2022,(18):55-59
建筑交流空间是传统民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流空间孕育着多种可能性和丰富的多样性,是融入了人的情感与意志的场所。以东阳市南马镇下安恬村为例,对浙江中部民居的选址布局、院落空间、建筑风格等方面进行调研,着重对民居交流空间进行剖析和比较,探索有关现代浙江民居建筑设计的创作思路,以期对传统民居建筑思想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传统民居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 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然而当前中国乡村民居建筑的求洋、 描古、 作怪等种种状况让业界充满着焦虑和思变,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期待.因此,建筑师有必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在吸收传统民居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进行现代民居创作.文章分析了湘中地区传统民居特色的形成原因及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符号特点,针对湘中地区当代农村民居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湘潭地区农宅立面改造为例,论述了民居建筑的改造策略和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居民的建筑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建筑艺术史上的奇葩。56个民族的住所各有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民居文化,成为当今旅游观光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