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生态环境脆弱,人均资源不足,加之违反生态规律,滥用资源,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尖锐矛盾。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重建生态平衡,才能协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永共。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个重要环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可持续发展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一、以控制自然资源、争夺自然资源为中心,使自然和社会都付出代价的旧式现代性的传统发展观。传统的发展观虽然曾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过巨大作用,但是对人类生存和未来社会发展也带来了深刻的隐患,它过于乐观地看待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大生产所引起的经济增长,却没有估计到由此而引起的生态和环境的恶化,从而将人类引入一种盲目性——掠夺性地征服自然、功利性地破坏自然的环境危机之中。让我们来看看大自然都发生了哪些负向变化。自然环境主要由空气、水源、阳光、土壤、气候、矿藏、植物、动物等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构成,按照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不同程度,又有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之别,其中,原生环境是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自然环境,如人迹罕至的荒漠、原始森林、大洋中心水域等。次生环境是在人类活动的参与影响下发生的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打上了人的活动的印记的自然环境。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要克服高能耗、高污染的弊端 ,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绿色工业化之路。遵守国家的环境法律法规 ,坚持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下 ,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4.
周丹 《中国商办工业》2007,19(12):84-85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运用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原理。由于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从统一走向对立,由此造成了生态危机。因此,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正视自然的价值,理解自然,改变我们的发展观,逐步完善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制度,构建美好的生态文化,从而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5.
左小平 《商业研究》2002,(17):41-43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生态环境脆弱,人均资源不足,加之违反生态规律,滥用资源,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尖锐矛盾。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重建生态平衡,才能协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永共。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类在南极地区的活动越发频繁,南极环境面临多重威胁正承受着来自多方的压力。国际社会,尤其是南极条约协商国渐渐意识到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意识到保护南极环境、维护南极生态系统平衡稳定是人类和平、长久利用南极的前提和基础,必然不能忽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要始终秉持南极条约体系中养护南极资源、保护南极环境、维持南极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要形成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长久发展的良性循环系统造福全人类。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现代科学的系统论和当今大力提倡的科学发展观,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事实,及宇宙整体和谐与社会、民族、人等局部和谐的辩证统一。发展的欲望与资源持续匮乏、环境不断恶化以及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使得人类社会面临严重的发展困境。构建和谐社会一方面需要解决社会成员之间的各种政治、经济关系;另一方面还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周丹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2):84-85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运用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原理。由于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从统一走向对立,由此造成了生态危机。因此,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正视自然的价值,理解自然,改变我们的发展观,逐步完善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制度,构建美好的生态文化,从而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应当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并列的现代文明的基本标志之一。环境和生态问题已经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是二十一世纪人类发展的最重大课题。推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和发展,应当是今后较长时期我国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0.
森林旅游生态补偿的生态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是以生态价值补偿、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理论基础.森林旅游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开发利用森林旅游资源的同时,必须要对其进行生态补偿,并通过生态伦理规范的约束,达到森林旅游区社会、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同时,构建生态伦理与实施生态补偿,也是森林旅游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构建和谐旅游,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反思传统的发展观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道家文化作为中国一种古老的哲学智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知常"、"知和"的生态平衡观,"知足"、"知止"的持续发展观,对于增强人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应对环境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治民 《商场现代化》2007,(17):383-385
<正>在现今社会,有识之士越来越感到保护环境、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因素。在我国,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到来,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提高,随之带来了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型发展引发的环境危机,社会发展呼唤以节约型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为主导型的循环经济取代资源消耗型以牺牲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生态伦理学就是要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局限,把自然纳入人类伦理关怀的范围,用道德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使之趋于和谐。  相似文献   

14.
苗青 《消费导刊》2009,(23):42-43
当今世界,环境保护与文明发展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类生存面临严重挑战,将环境与发展、环境与文明放在一起考察成为各国发展现代化的共同课题。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建设生态文明,既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保证现代化的真正实现,保障人类社会的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环境,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等方面。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理念,树立珍爱和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树立生态效益是长远经济利益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杨剑  景才瑞  贺杰 《中国市场》2008,(22):142-143
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已有数十亿年之久,无时无刻都在循其自然发展规律变化着。但从第四纪开始诞生了人类之后,人类就对全球自然环境变化加以干扰。尤其是到了现代,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粮食短缺、臭氧层空洞、酸雨、生态系统失调、全球变暖等严重问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各国都意识到要共同治理地球环境。1992年联合国制定了《21世纪议程》,中国随后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共同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实行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7.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人类扮演着劳动者的角色并对自然界进行改造。人对自然的改造作用力确证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但也无法否认人的能动性发挥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就是人对自然的受动性。这种受动性主要表现在人必须尊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自然规律是建立在人类社会诸多“偶然性”基础上的客观必然性。一旦人与自然对立冲突,人类将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报复。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启示我们,要珍爱自然、敬畏自然,将自然的发展纳入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扬帆起航的新起点,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对于解决国家治理中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彭诗言 《商业时代》2012,(34):114-115
环境产业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施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兴产业。其作为控制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产业部门,已经成为确保国家能源与资源供给安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本文通过对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环境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提出我国环境产业的发展应强化政府引导、建立市场化机制和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以促进环境产业发展新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彭坚 《商业科技》2008,(35):397-398
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必须反思人类长期以来的对待自然界的一切态度和做法,尤其是应该对人类自有自我意识以来就坚持的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作一个合理的评价,以吸取经验教训,对自然界持更为科学和理性的态度,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寻找更为理性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环境会计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树立绿色GDP社会可持续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认识建立我国环境会计的必要性,创建环境会计应遵循的原则,积极推行环境会计制度,加强绿色生态资源监管,维护社会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