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格局不断调整的形势下,长江流域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正逐渐突显。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社会承载区域,从理论上研究该城市群的发育发展基础,有利于把握城市群的现状条件、引导城市群的全面发展,继而为带动全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长江中游城市群一般是指以武汉为核心,与周围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城市共同构成的城市集合体。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分  相似文献   

2.
从密度、距离和整合3个维度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空间的地理格局和演化特征的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是在经济密度、经济距离的推动和经济整合的抑制的共同作用下发展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处于2D状态,经济整合将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未来发展的关键;从子城市群来看,处于3D状态的有江淮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而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则处于1D状态,经济距离的改善和经济整合的优化将是长株潭城市群未来发展的重点,经济密度的提高和经济整合的优化将是环鄱阳湖城市群未来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郑旎玮 《商》2013,(14):140-142
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是湘鄂赣三省乃至中国中部地区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武汉城市圈、湖南"3+5"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整体的战略目标应将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打造成继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为创新创业发展带来新动能,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与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用熵权法构建了数字经济指数,并利用2011年至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实证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创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至2019年长江中游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处于蓬勃态势,且湖北省相较于其他两省增幅最大。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创新创业发展,经过内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的朝阳产业,黄冈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具备一定的优势条件,面临着良好的机遇。文化产业园区是培育文化产业迅速成长的重要载体。结合黄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本文重点探索了三种适合黄冈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模式:特色文化资源带动模式、重点企业主导型模式以及区域优势带动模式,这三种模式为黄冈地区开发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提供了理论分析与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实施扩大内需、中部崛起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长江中游城市群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增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而且承担着探索区域发展新模式的历史使命。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核心是利益协调,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针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围绕城市群各地区共同关注、单一省市又难以自行解决的重大问题,长江中游城市群应重点探索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机制、跨区域合作协调机制、横向利益分配机制和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下的区域合作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举世瞩目的京九铁路建设、沿江开放开发和三峡工程上马,给黄网地区带来了三大历史性发展机遇。这些机遇首先表现出来的宏观综合效应是:黄网的经济建设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区位地理呈现出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巨大优势。长期贫困落后的黄冈由此而受到周边地区的青睐。领导同志来黄冈视察工作,曾把黄冈与隔江对峙而经济发展迅猛的黄石、鄂州誉为“跨世纪的长江鄂东金三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们来黄冈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对于扩大市场内需、增加市场就业率保障各种资源的供给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情况,并提出评价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合作发展情况的相关指标体系,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合作进行综合的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从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布局看,长江上中游地区是近期重点治理区域.湖北位于长江中游,境内水系发达,各大水系流域均与长江有着紧密联系.从全省生态环境状况看,相当一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经济发展.因此,湖北生态环境状况如何不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格局不断调整的形势下,长江流域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正逐渐突显。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社会承载区域,从理论上研究该城市群的发育发展基础,有利于把握城市群的现状条件、引导城市群的全面发展,继而为带动全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  相似文献   

11.
长沙,湖南省会,我国中部历史文化名城。 从湖南省内来看,长沙是湖南名副其实的发展“龙头”和“极核”,经济总量占全省的近30%。随着国家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成为我国第五大国家级城市群。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的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必然会成为世界级城市群。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长沙,没有理由不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商》2015,(32):248-250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从中间需求率、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5个角度,全面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互动作用不足,制造业层次比较低,对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反映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金融业、信息技术与软件业、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需求严重不足;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比较低,难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两个因素制约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一、规划实施情况国家启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以来,湖南省积极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重点开展了4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顶层设计严格落实《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制定出台省内配套政策。一是出台实施方案。结合省"十三五"规  相似文献   

14.
《商》2015,(52):207-208
合肥位于安徽省正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城市。强大的科研能力是合肥城市发展重要的软实力,广阔的地域,中心的位置为建设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和文明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理论上,聚集经济和聚集不经济作为一对方向相反、交织互动的作用力(聚集和扩散),被看做推动城市不断发展最基本的动力学解释。合肥的城市建设规划,应是多中心-网状结构,而不是单中心高聚集,在经济上又作为一个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在宏观尺度的多城市间的彼此联系中,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副中心,使得整体的布局规划和经济发展前途更加明朗。  相似文献   

15.
武汉是湖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和内外贸易商埠,并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它的市场消费动态是湖北省的一个晴雨表。近期,我们对武汉的白酒消费市场进行了访查,发现由于黄鹤楼酒的上市,武汉中档酒市的境况有了一些变化,虽然这种变化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6.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进行的,一是通过要素投入带动经济增长;二是通过投资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来推动经济增长;三是通过投资促使知识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带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基于扩展Solow增长框架,本文采用空间Durbin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40个城市2001-2012年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发现:人力资本和FDI对所在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其中FDI的效应有增强趋势,但二者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控制空间效应后,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增长依然具有β条件收敛趋势,但收敛速度较慢;城市间增长存在显著的且随时间增强的空间竞争效应即负的空间外部性, FDI的进入加剧了这一效应;劳动力增长对本地城市增长影响不显著,但存在正向空间外部性。上述发现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推进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产业竞争是区域竞争的核心,产业一体化建设也是城市群建设的关键。产业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无疑将有助于荆门借力发展、缩减领跑。文章从分析荆门产业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现实条件入手,设定了荆门产业融入城市群的目标与策略,然后从交通联网、创新驱动、市场统一等方面提出了融入路径,最后从具体的操作层面给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秋风 《中国海关》2001,(11):52-53
这几年总听人谈起"破窗理论",有批评的也有辩护的.最著名的是那年长江发大水,有理论家跳出来说这是好事,因为抗洪防洪的投资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今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华盛顿遭遇恐怖分子大规模袭击,有经济学家也说重建工作可以带动美国经济摆脱衰退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奔腾的长江水和浩淼的洞庭湖在这里汇聚融合,形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美丽景观。这里是湖南省岳阳市,也是全省唯一纳入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三大国家战略实施区域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