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土地利用模式在特定历史时期起到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用地政策的收紧.国土管理的日趋规范,土地资源的日渐减少,如何更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成了地方政府迫切需要研究的新课题。对此,黄埔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概括起来,在土地利用上实现了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一切资源和环境要素的载体。土地利用水平是资源利用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尺度,对土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和集约化利用,事关牟平区经济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对中国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启示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总结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内涵与特性,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环节,引入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理念与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理念与方法的引入,强化了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功能;引导土地利用空间分区,促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由刚性变为弹性;提高了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研究结论: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理念与方法在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中的应用,进一步完善了规划的编制程序和方法,为探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战略思路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我国正面临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与上一轮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的背景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战略思路也应相应调整。从深层意义上说,修编的战略思路要比修编的具体方法更为重要。应当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意义提高到确保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的战略高度,把修编的着眼点和目标提升到社会经济发展层面上来。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集约用地,提升土地产能和最大限度地补充耕地,保证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的有效举措;更是真正达到占补平衡,保障建设用地需求的明智选择。因此,各地土地整治工作热情高涨,干劲倍增,已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土地整治  相似文献   

6.
科学修编并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关系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接近尾声,但修编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少地区出现了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现象。但笔者认为,目前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仅仅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没有平衡发展的一种表现,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是在目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的情况下的相对紧缺,而不是城市建设用地的绝对紧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现状据统计,当前全国城乡建设用地约24万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已经达到130多平方米,远远  相似文献   

8.
一、历史证明非科技手段在促进粮食增产、确保粮食安全尽管已起过一定作用,但未来所能发挥的作用将会很有限(一)土地资源的使用已到了极限。我国的陆地资源现状令人忧虑,我国内地人口已经近13亿,人均陆地面积只有0.008平方公里,仅占世界平均人均陆地面积的1/4,耕地面积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7%,但却养活了世界上1/4的人口。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数字表明,1996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2003年下降到18.51亿亩,短短七年就下降了整整1亿亩,2004年耕地面积仍然在减少。从发展的角度看,耕地减少不可逆转,土地已不堪重负。一是生态破坏严重,退耕还林、…  相似文献   

9.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下张家村有农户333户,人口836人,土地1050亩,人均土地1.2亩.目前流转土地有900亩,其中由村集体组织转包的有印0亩,分别包给20个大户,由村民自行转租的有300亩,分别租给40个小户.土地流转后主要用于发展花卉苗木种植,经济、社会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0.
节约集约用地在发展中位居何处引人深思过去30多年,我国土地、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相对较为粗放。人们强调更多的往往是资本和劳动的扩张,而对土地扩张在经济进步、GDP提高方面的作用关注得较少。其实,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国家发展方式转变中到底处于什么位置,非常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土地资源日益紧缺是我国当前很多城市发展面临的共同性难题,在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下,通过大面积农用地转用为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三旧"改造正是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要求下,针对旧城镇、旧厂房和旧村居的改造,目的在于盘活存量土地,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促进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2.
现行征地补偿的不完全性和非公平性,加剧了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构建征地市场补偿制度,有利于保护农民权益、规范政府征地行为、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维护社会稳定. 现行征地补偿制度设计成本大于效率 从法律规定和各地实践来看,现行以产值标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的制度,实际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补偿,属于不完全补偿制度设计,与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不能匹配,与被征地因市场供求关系形成的土地收益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13.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作用,在目的层面.预审旨在理顺人与土地的关系;在用地管理层面.预审制度可以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可以有力地促进规划的实施、可以促进存量土地的使用和供地方式的改革;在社会经济发展层面,预审是实现土地宏观调控、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应遵循依法、规划控制、强制与审请、实质审查、公益利益和准入等六项原则.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定量研究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动态耦合规律,为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深圳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演化分为3个阶段.土地利用效益在1984-1990年,处于持续、稳定、最佳协调状态.1991-1996年,处于耦合变化状态,即从最佳协调状态向不甚协调发展.1997-2005年有所下降.宁波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变化近似于对数曲线.1984-1987年,耦合度从-16.17°速增加到44.71°,从低级共生到协调发展.1988-2005年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耦合度缓慢增长,接近90°.目前深圳市与宁波市土地利用效益均处于不甚协调发展阶段.研究结论为了促进深圳市和宁波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现阶段土地资源开发要在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集约水平的同时,注意经济结构优化,通过科技创新,降低能耗,加大对环境的投入,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5.
日韩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韩两国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气息浓厚,尤其是农业科技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很高,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农的投入力度很大,农民在非农部门大量兼业,且收入增长较稳定,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成效也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