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政府主导型流转是农地配置多极模式中的一极。本文提出界定政府主导型流转模式应遵循的主体模式认定标准、农地配置权控制标准、流转创收权标准等三个权益标准与流转向心力、创收力两个动力标准。最终把纷繁庞杂的政府流转行为归纳为纯政府主导型,准政府主导型、政府联合型、政府参与型等四类,从而为政府主导型流转模式研究构建了一套系统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在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并存的背景下,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例,分析农地流转中政府干预力量对农户非农就业的影响效果,为政府制定农地流转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市场主导型作为参照,利用两期截面数据,采用DID模型方法将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与之比较。研究结果:在关中—天水经济区,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在提高农户家庭非农就业人数和人均非农就业收入方面都显著优于市场主导型农地流转,但家庭中非农务工者的人均非农收入却比市场主导型低了2251元。研究结论: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确实能够推动非农就业,但就业质量不高,反映出政府主导农地流转的"强推力"导致农户"强制外出"后非农就业技能不足。  相似文献   

3.
韩璋 《山西农经》2015,(2):10-11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其要求土地资源能够市场化配置,现阶段国内的农村土地流转不畅,这对土地的产出效率和农业产业化有着很大的影响。我国的土地流转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导型、集体主导型、农户主导型。当然,不同的流转模式也有着不同的流转途径以及经济绩效,引发不同的社会治理成本。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对比分析政府主导和农户主导型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影响差异,衡量不同类型农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效应。研究方法:DID模型,比较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与政府主导下的土地流转相比,农户主导型土地流转更能提高农户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转出户的人均非农业收入比政府主导下高出1266元。而土地资源配置效应因农户类型和流转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土地流转前以非农业为主的农户,政府主导下土地转出户人均土地资源报酬显著高于农户主导型土地转出户387.74元,但是对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户,政府主导下农户转出土地面积过大,人均土地资源报酬低于农户主导型土地转出户。研究结论:(1)应当尊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使得土地流转符合农户资源配置收益最大化目标;(2)鼓励农户通过政府建立的平台进行土地流转,显化土地租金价值;(3)针对不同类型农户采取多元化的土地流转和劳动力扶持政策,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5.
于传岗 《农业经济》2012,(10):17-20
农户主导型流转模式被认为是造成中国土地闲置、配置效率低下的载体,也是导致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滞后的诱因。尽管农户主导型有很多弊端,但最新调查显示,相对于其他模式,农户主导型因流转成本低、权益明晰而受农民欢迎。因此,正确认识农户主导型流转特征,客观分析其流转性质与绩效是促进农地和谐流转、捍卫农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农户主导型流转模式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并提出划分的依据;其次基于最新调查,对农户主导型流转新特征进行了归纳;再者从治理视角分析它的流转性质与治理成本;最后提出优化其流转绩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上海市涉农郊区的实地调研资料,利用TOPSIS法,从农地流转补贴政策的政策认知度、政策满意度、政策主导度、政策风险度4个维度对上海市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补贴政策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对上海市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的潜在风险隐患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补贴政策的总体可持续性评价值为0.503,说明上海市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补贴政策处于基本可持续但偏近弱可持续水平,会给农地转出方、农地转入方、基层政府和村委会带来风险。最后,基于各类风险源的分析提出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地流转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推进,逐渐从粗放发展转变为环境友好、统筹协调、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粮食安全问题也随之得到重视,农地流转是粮食安全的保护伞和推动力,粮食安全反作用于农地流转,促使农地流转的模式完善、效率提升、质量提高。但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角色缺位,对农地流转和粮食安全的影响不可小觑。通过主导型、服务型、弹性型政府角色的缺位分析,发现这三类政府角色的缺位对于粮食安全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常伟 《农村经济》2015,(2):37-41
本文运用田野调研数据,利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政府主导型农地大规模流转中的农民期限认知行为。研究发现:农民流转期限认知行为是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关联关系、流转期望以及地域特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在农地流转中应考虑不同群体对于农地流转的诉求,并设法增加农民收入,注重发挥乡村干部和乡镇政府的作用,对农地流转不宜期望过高,且应注意地域特征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模式绩效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实质是政府和农民的参与程度和作用力度不同。政府主导型与农民自主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在节约交易费用和保障农民权益方面各具优劣,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环境与内部治理结构和集体土地产权结构决定的。为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实现利益分配结构的合理化,应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提供立法支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进行协调和博弈,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等方面进行制度选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安徽省长丰县、肥西县、萧县和埇桥区1010位转出农民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运用OLS回归模型和Tobit模型,研究了政府主导型农地大规模流转下的农地流转期限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期限是相对收入、收入来源、租金水平、政策了解程度、农地流转期望、社会关联关系类型以及地域特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政府只有设法增加农民非农收入,注重发挥村干部和乡镇干部的作用,正视农地大规模流转的积极消极作用,并注意地域特征的影响,才能更有利于农地流转契约稳定。  相似文献   

11.
农村宅基地流转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城乡地权市场分割的制度约束,导致城市土地短缺和大量农村宅基地限制流转这一矛盾.而宅基地使用权的市场自发流转会引发合约一方的"敲竹杠"行为,进而影响合约的实施.从短期制度分析的视角,政府主导型的宅基地流转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市场失灵,提高城乡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能显著增进农民的福利.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兼业活动探讨不同类型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及其决策因子,为政府制定"以人为本"的宅基地流转办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l,ogistic分析法,参与式农村评估法。研究结果:(1)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普遍偏低,且从纯农业户到非农业户意愿逐渐减弱;(2)兼业程度由低到高,宅基地流转决策因子沿生存—经济—社会方向转移,纯农业型为生存理性,农业主导型为生存与经济理性,农工兼具型为经济理性,非农主导型与非农业型以社会理性为主导;(3)农户普遍倾向"以房换房"的置换流转方式,其次是"以房换钱"为入股的流转方式,出售、抵押、出租等方式较少。研究结论:宅基地流转决策中不同类型农户对生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关注不同,但总体上保障性心理大于经济利益,这也是宅基地流转缓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政府主导型、政府市场协作型、市场主导型土地储备开发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以住宅为例,运用SPSS软件对不同开发模式下土地价格与房价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政府主导型(杭州)模式下地价与房价相关性最低;政府市场协作型(武汉)模式下地价与房价相关性较高;市场主导型(上海)模式下地价与房价相关性相对最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政府失灵视角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组成部分,受到理论界广泛关注。虽然我国现行法律严格限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但自发、隐性流转早已存在。本文从政府失灵视角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障碍进行论述,详细分析了政府失灵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表现以及形成机理,最后基于政府失灵视角提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改革建议,即建立健康、有序的流转市场是解决政府失灵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农户主导型农地流转经营模式的回归是回光返照,还是其根植于中国国情的强大生命力的展现?本文从五类农户视角给予了科学解答了农户主导型流转模式的复兴源于人地矛盾、城乡生产力、季风文化、土地财富等多种因素的推力,这种推力体现了农户资源禀赋与农地制度环境的适应性匹配。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以全国33个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为研究对象,探析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实现路径和关键影响因素,为政策推广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方法: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研究结果: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实现在不同地区均是多个不同条件共同作用引致的结果,具体可归纳为金融推动型、政府主导型、服务市场型3种路径;实际路径的形成和各地宅基地流转的市场基础及改革的历史探索紧密相关;其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流转范围是最具有普遍性的影响因素,抵押担保和“房地一体”登记之间则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研究结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实现应从激活流转市场、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措施、合理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方面完善政策。  相似文献   

17.
论政府主导型乡村林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乡村林业的产生和发展一般要经过居民自发型、政府主导型和居民主导型等几个阶段,我国目前大部分乡村林业处于政府主导型阶段。政府主导型乡村林业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有不同的发展模式。福建沿海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的机遇多,经济发达,财力充裕,人民生活水平高,政府主导型乡村林业的目的是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而福建山区经济相对落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不高,山区客观条件决定了靠山吃山的发展路子,政府主导型乡村林业要以山区综合开发为主,引导投资,提供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开拓市场,以增加农民收入,摆脱贫困境地。政府的主导对山区乡村林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政府指导与农民自愿的关系。以土地流转为例,土地流转行为应是市场主体的平等协商与利益共享,而不能是政府的强制命令;土地流转的去向应是发展现代农业,而不能是房地产开发等非农用途。因此,政府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应发挥指导和服务作用,维护土地流转的公开公平公正,保障农民正当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政府在指导土地流转过程中尤其要避免三种情况:一是为了招商引资,以土地流转之  相似文献   

19.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的制度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市场化流转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由征地制度缺陷引起的资源低效配置和“隐形”市场交易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是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的现实需求;巨大的潜在外部利润是市场化流转的驱动力;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并且可能遵循由需求引致型向供给主导型转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对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的制度保障构建的思路以及政策建议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这一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逐渐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村集体作为农村的基层组织,在土地流转中成为重要的参与主体,其主导的农村土地流转在整个农地流转中处于不容忽视的地位.且农村土地为集体所有,因此,通过对集体主导型农地流转的演化动力及趋势的研究,可以更好的了解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并为今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良性健康发展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