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肃与吡邻省区区域经济联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相似文献   

2.
基于卫星城(子城)与大都市(母城)间的微观区域尺度,以上海临港产业区为例,采用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定量分析了它与上海各市级及以上开发区的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和隶属度,测度了卫星区域的区域经济联系方向以及地域差异,实现了卫星区域的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和方向的量化表征.结果表明:临港产业区的对外区域经济量远低于其他成熟开发区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其联系方向主要集中在近郊区,并呈现出与滨江沿海发展轴和沪港发展轴的相对一致性.因此,在继续加强临港产业区内部互动结网的同时,加强其与上海其他开发区间的经济联系,则成为临港今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来源与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联系表现为经济实体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一直以来都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江召高速沿线区域为研究对象,借助引力模型以及计量统计软件来测算滇中各地区相互之间联系的强度,通过与滇中经济圈进行对比,分析出江召高速沿线区域发展的方向,并以此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徐丽丽  龙志和 《经济师》2007,(4):278-280
文章通过区域经济联系强度量化指标实际测度了广东与香港经济联系状况,以及各城市对上一级中心城市的经济隶属度,得出结论:第一,广东所有的城市与香港之间的经济联系量都很大,对香港的经济隶属度都很高;第二,各级城市都对附近的高级中心城市的经济隶属度较高,一般可达性越高,经济隶属度也高。进而提出广东加强同香港区域经济联系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胶济沿线地区490个大中型企业和30个典型企业集团的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以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为调查研究单元,分析了企业与区域经济运行之间的内在机制、不同类型企业或组织与区域经济协调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措施,试图从新的角度为揭示企业行为与区域经济运行之间的内在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   总被引:71,自引:10,他引:71  
深圳发展过程是同全国,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等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过程,深圳发展的历史,现在与将来都同珠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密切相关,深圳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同珠江三角液区域极为密切的资金,技术,人才(包括劳动力)以及市场方面的广泛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过去深圳经济发展的关键,更是深圳持续发展,实现第二次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深圳的发展离不开它所紧密依托的区域即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发展,本文从深圳同珠江三角洲及香港两个层面,通过区域经济联系强度量化指标以及投资及旅游联系等实际测度了深圳对外区域经济联系状况,进而提出深圳加强同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2和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本文应用前、后向加权完全联系指标研究了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对其它地区的供给推动作用和需求拉动作用,应用空间联系指数分析了各区域间经济联系程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间前、后向经济联系随时间演进不断增强,京津、中部、西北、西南、北部沿海等五大区域对其它地区具有较强的需求拉动作用,而西北、中部、西南和南部沿海的供给推动作用高于平均水平;两两区域间经济联系差别很大,三大沿海与其它区域的联系相对密切,京津与中部地区居中,东北、西北、西南三个区域相对独立.因此,促进中国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仍需要坚持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同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9.
加快京津冀地区的联系与合作是当前我国经济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本文利用城市中心职能指数及强度、城市可达性和城市经济联系量及隶属度等模型,对京津冀地区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该地区一体化发展进程缓慢,二、三级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普遍落后,缺乏承接和中转产业转移的二线城市。一级中心城市的集聚过度,扩散不足,没有起到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而提出了加快推进京津冀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地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方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和瑞 《技术经济》2008,27(10):32-36
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当今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经济联系方向理论、方法,本文对京津冀地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方向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城市间三个不同层次的经济联系程度,提出了加强京津冀地区城市间经济联系程度、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统计分析手段对小城镇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小城镇发展与农民收入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相关性,对工业和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小城镇建设对农业、乡镇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拉动力。为防止出现“空心镇”现象,我国的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之间应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甘肃省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SPSS、GeoDA和ARCGIS 9.2软件,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分析后发现:甘肃省各县整体发展比较落后且经济发展差异有拉大趋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趋势;1999—2008年甘肃省县域人均GDP中心,位于肃南县并向西北移动;空间聚集特征明显,经济发达地区位于河西地区;按照2008年甘肃省各县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甘肃省各县可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1999—2008年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和相对发展率表明,河西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13.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城市流空间联系及互动策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作为国家战略的双轮驱动成为新时期东北发展的两大内生力量。作为计划经济长期影响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历史上形成了偏向内陆的经济布局,加上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等原因,使整个区域结构调整和一体化发展面临难题。以地级以上城市为基本单元,通过测算2002和2007年的东北地区城市流强度值,对城市流的动态变化进行空间分析,从中总结东北各城市空间联系的主要特点,特别是揭示辽宁沿海城市与内陆腹地城市间的空间联系现状,探讨沿海经济带与内陆腹地海陆互动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海陆互动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是西部地区在新一轮改革开放条件下实现经济腾飞的千载良机。甘肃省应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甘肃省条件的实证分析,在确定发展战略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可选择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孙希华  张淑敏 《经济地理》2003,23(5):611-614,620
文章定性、定量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整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及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认为当前山东省发展经济应坚持效率优先,同时要正视地域差异,跟踪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采取适度的倾斜与均衡发展政策,实施点轴系统空间开发模式,在发展中逐渐缩小差异,促进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变动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盖文启 《经济地理》1999,19(5):24-29
本文借鉴区域经济发展理论,通过分析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的变动特征与趋势,提出实现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区域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灰色关联度模型实证分析发现:科技经费投入、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对产业经济增长有显著作用。进行区域科技投入与产业经济关系聚类分析可把我国分为三类典型区域。对于第一类地区,科技经费投入,尤其是R&D经费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效率更高,在该类地区应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对于第三类地区,R&D人员全时当量对第一产业的投入效率更高,在该类地区应加大科技活动人员的投入。  相似文献   

18.
“伪城镇化”、“半城镇化”现象的背后是中国城乡二元经济“一元化”过程中的“农民进城”与城市吸融功能不足的矛盾、“小城镇化浪潮”与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潜力不足的矛盾。结合中国国情的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模式在于守地式的就近就地城镇化发展,而守地式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的发展又依赖于城乡市场与产业的互动。这需要发展立足农村的“产供销一体化”大型商贸企业,破解农村市场劳动力流转、土地流转、融资与技术及管理水平低下问题,构建城乡产业互动的交换利益基础,优化城乡产业体系配套和互补的对接方式,提升城乡产业合作的分工层次。  相似文献   

19.
沈正平  翟仁祥 《经济地理》2003,23(6):742-746,755
作为我国沿海地带的一个发达省份,江苏历史上就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突出的区域问题。文章以统计资料分析为基础,对江苏境内南北两大板块的经济发展差距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动态比较,并将苏北与鲁南、江苏南北与我国东西经济发展状况作了对照,得出一些重要结论:①20多年来江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出迅速扩大趋势;②苏北经济发展水平略高于鲁南,但增长速度相对滞缓;③江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比我国东西还要大。同时,文中还就有关现象和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从自然、人文和历史等视角进行了剖析;对促进苏南与苏北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认为积极推进苏北大发展,不仅是缩小江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关键所在,也是实施江苏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更是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地级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钊 《经济地理》2006,26(3):418-421
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文章以四川地级行政区划调整为例分析这种影响.从1993年到1998年,先后对原南充地区、达县地区、乐山市和内江市进行了拆分,在保留原有四个地级行政区建制的同时,新设了广安地区、巴中地区、眉山地区和资阳地区.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自区域拆分后,新设地区和保留地区经济均取得了高于周边同类地区的发展速度,而这种拆分对新设地区的中心城市发展有更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