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股权分置改革均衡对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根据政策中性原则与套利分析理论推导出市场均衡条件下的股权分置改革对价公式,对46家试点公司和进入全面股改后推出的前两批72家公司对价方案进行剖析,认为部分上市公司对价支付比例存在明显不合理.并利用博弈论的观点分析了试点公司不合理对价方案获得高票通过的原因。最后,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时机与成本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在一个相对较短时间内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对于非流通股东而言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2.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2005年4月29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旋即,在5月9日“五一”节后首个股市开盘日.证监会就推出了股权分置改革首批试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启动.表明政府开始着手解决股权分置.这一困扰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大制度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变革,大量的研究分析都一致肯定了其正面作用。那么,股权分置改革是否提高了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括控股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四个维度的公司治理指数(CGI),并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指数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①股权分置改革能够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②在公司治理的四个维度中,股权分置改革对控股股东的影响最显著;③终极产权为国有和股权集中的公司,其改善公司治理的动机更强,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更大的改善;④考虑股权分置改革进度的影响,进一步控制样本的自选择问题后,本文发现股权分置改革的效应正逐步体现出来,已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比尚未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在公司治理水平上有更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股改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它被定义为"中国股市的第二次革命",股改不但解决了资本市场的陈年顽疾——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同股不同权,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也带来了众多企业经营者的财富暴涨。  相似文献   

5.
新闻速览     
《中国机电工业》2005,(11):15-15
声音要想真正搞好股市,关键在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如果股市的整体质量不行的话,就算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股市也不容易上去。——中国目前正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以期解决非流通股不能在市场上流通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成思危副委员长对此表示。他还认为,必须建立起一种有进有出的机制,对一些违法违纪、经营很差、净资产是负的上市公司要摘牌退市,让一些业绩好的公司入市,逐步提高股市的质量。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公众投资者的信心,才有可能使股市恢复其本色”。标识是企业与用户沟通的特殊语言。标识不仅代表了公司的形象,也传达了企业…  相似文献   

6.
资讯     
<正>国资委发文敲定国有股股改审核程序《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审核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近日发布国务院国资委最近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审核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强调,省级或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须在国有控股股东委托上市公司及其保荐机构将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提交证券交易所前组织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进行审核.通知规定省级或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受理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时应当审核、查阅以下材料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论证报告;股权分置改革说明书;非流通股股东参与股权分置改革的协商意见;上市公司上年年度报告和最近一期季度报告.通知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上述材料后,同意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应当出具《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国有股股权管理备案表》,而国有控股股东取得省级或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出具的备案表后方可委托上市公司及其保荐机构向证券交易所提交股权分置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7.
陈锐 《董事会》2005,(1):34-35
中国股市的“落魄”,跌宕起伏的涨跌悲喜剧已将股民的信心击得粉碎,但问题的关键绝不是简单的资金面问题。这仅是矛盾的表象,股权分置所导致的公司治理缺陷,才是侵害中国股市的最大痼疾。  相似文献   

8.
股市公共性: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几个主要理论进行了分析,认为“流通股含权”说、“合同”说等是不能成立的;从政府政策的公共利益出发,提出了股市公共性学说。强调这一学说是支持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依据,据此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中的一系列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被人为地分成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形成了“股权分置”现象,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了我国股权分置改革。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序幕的拉开,理论界、实务界以及证券监管当局共同关注的除了对价问题和利益分配问题之外.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实资本市场的运行表明,投资者与公司经理人都可能存在非理性行为。在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割的环境下,非理性的市场行为导致上市公司具有内在的股权融资冲动,损害流通股东的利益,并削弱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本文基于市场非理性假设,构建了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模型,并对由此产生的资本结构如何影响公司治理及其改进提出了一个思路性的框架。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解决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5月国家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制订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程序和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12.
国有股减持1999年12月开始,就象悬在斯芬达克头上的那把剑,给中国股市带来了长期低迷,几经周折,去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为落实“国九条”,大刀阔斧地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并已经全面展开。截至12月19日,共有14批366家上市公司完成或正在进行股改。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有序开展,多年来困扰市场发展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将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3.
《航天工业管理》2005,(6):47-47
证监会、国资委2005年5月30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大中型上市公司要积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大中型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将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有利于投资者形成稳定的改革预期。  相似文献   

14.
《航天工业管理》2006,(1):48-48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表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正在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截至2005年12月23日,已有51家中央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启动或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程序。积极推进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将是国资委2006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改革中各方利益平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是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国情,也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行为与证券市场长远发展的制度性缺陷。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实质是利益的再一次分配,这次再分配涉及国家、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等多方利益。本文就股权分置改革中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股权分置是指我国证券市场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其发展演变中A股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的不同存在状态。股权分置的存在扭曲了证券市场的定价机制,导致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不利于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制约了证券市场的发展。为此,证监会  相似文献   

17.
《董事会》2006,(1):48-49
作为国内电能表巨头的华立控股.却将巨资投向医药行业.如此大跨度的行业战略转型能成功吗?这是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对于投资者的疑问.董事长汪诚可谓成竹在胸。他向《董事会》表示.华立集团对华立控股的未来发展抱有充分的信心。这种自信也可以反应在公司刚刚完成的股权分置改革中。华立控股的股改方案创新性地采取了”两头让价“的模式.即第一大股东华立集团不仅对流通股东进行了让价.而且通过承诺对除华立集团以外的非流通股东也进行了让价.这项举措充分兼顾了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借鉴现有股权结构与绩效之间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二者之间的4个关系假设,构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模型.以股权分置改革为背景,以截止到2005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10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回归的方法对其20D4和2006年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王改革有效地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国有股逐步淡出、法人股的流通、股权适度的集中对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两家通过,一家被否决。口前,3家最先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方案股东表决的试点企业中,三一重工、紫江企业的股权分置方案获得了通过,而清华同方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遭到了流通股的否决,成为第一家被社会流通股否决了股权分置方案的上市公司。在清华同方的表决中,由于参加投票的流通股通过率为61.91%,未能  相似文献   

20.
佴永松 《董事会》2007,(11):8-8
对中国的上市公司而言,股权分置改革已近完成,原本被隔离在股市外的大股东们清醒了,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相比,他们原先追求的利润最大化甚至只能算得上蝇头小利,作为工具的市值管理就成了必然选择。对于公司的高管们而言,市值管理则成为了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与其年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