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举证责任分担的实质是要解决争议事实处于真伪不明情况下由何方来承担不利诉讼后果的问题。近年来,对于一些特殊的银行业务纠纷,部分法院的司法判例有加重商业银行的举证责任的趋势,给商业银行的法律风险防控带来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
刘文传 《金卡工程》2009,13(9):76-76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民事司法实践中对举证责任转移制度存在的误区,法官和当事人应当明确举证责任转移与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关系和互补性,明确举证责任转移与举证责任倒置的界限,审判实践中法官要正确履行在举证责任转移时的阐明义务.  相似文献   

3.
史歌  周平  戴浩霖 《金卡工程》2008,12(12):4-5
本文通过对举证责任倒置的理论基础以及国外举证责任分配情况的分析,对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倒置的正确理解进行探讨,并对完善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在诉讼法中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案件判决的结果.本文对现行民诉法中“谁主张谁举证”问题、举证责任倒置问题和法院对证据的调查和收集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三种举证方式相互结合,形成互补,有利于查明事实真相.同时也对这三种举证方式的不足和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求得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制度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5.
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营报告》主报告显示:我国保险机构规模稳步扩张、保费规模持续增长;保险密度持续提升、保险深度保持稳定.保险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与此同时,保险投诉、保险诉讼也越来越多.究其原因,除了销售人员存在销售误导,片面夸大保险的所谓“理财”和保障功能,而忽视责任免除以及投保告知等方面的解释说明外,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合同双方举证责任不清也是造成保险纠纷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战略管理已成为各金融机构提高竞争力、谋求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立足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战略管理问题,首先分析了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其次对战略管理的流程模式进行了分析,再次阐述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战略选择问题,最后对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战略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议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内控体制不尽完善 许多金融机构普遍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各项工作制度和业务规章的汇总,有了规章制度,金融机构就有了内部控制.这种把内部控制等同于各项规章制度的看法,是没有真正理解内部控制的含义的体现,即忽视了内部控制是一种机制,是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控制.  相似文献   

8.
边黎平 《新金融》2002,(4):38-40
一、中国民营金融机构产生的条件 民营金融机构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它客观的规律,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是一个健康运行的市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黄垣 《金卡工程》2009,13(3):37-38
原告在行政诉讼中承担举证责任是必要的,但我国《行政诉讼法》并没有对原告的举证责任作出规定,只是在后来的司法解释中设定了原告举证的规则,这些规则仍存在不足,必须对之加以完善,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行政诉讼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贵静 《金卡工程》2009,13(11):112-112
举证责任的分配制度是明确一个具体的诉讼案件由谁就何种事实负举证责任,以及在争议的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时谁应当承受不利的诉讼后果。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对举证责任的分配有着不同的规定。本文试从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唐峻 《新金融》2004,(6):44-46
一、金融机构破产的特殊性1、破产条件相对严格 金融企业是一种准公共企业,它既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一面,也承担着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机制的传导职能。个别金融机构的支付风险具有传导和扩散效应,对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金融机构断然采取破产还债措施可  相似文献   

12.
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仍然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就如何规范财务主体的行为、堵塞漏洞、节约财政资金、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外学者和机构对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的分类有一些不同的见解。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分类要遵循三个原则:充分考虑国际通行的规则和口径,从中国实际出发,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我国的操作风险分类基本上应采纳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分类思路,即基于一个二维矩阵方法来对操作风险事件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4.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the topic of the 2003 Eastern Finance Association Symposium. The symposium papers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bank research for improv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both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firms. Benston begins the symposium with an overview of banking. Three papers consider different aspects of banks' commercial lending: Frame, Padhi, and Woosley; Gottesman and Roberts; and Gonas, Highfield, and Mullineaux. Next, DeYoung and Rice analyze increases in bank's increased noninterest income. Finally, two papers illustrate the benefits of using banking data: Hasan and Wall, in examining the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Sfiridis and Daniels, in examining the implications of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forms.  相似文献   

15.
《国际融资》2020,(5):60-60
世界银行集团启动首批新冠疫情紧急援助项目加强发展中国家应对2020年4月2日,华盛顿: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批准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首批紧急援助项目,使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快速道专用基金。首批项目总金额19亿美元,其中包括新设立的新冠肺炎专用资金14亿美元,将援助25个国家,并在40多个国家采用快速道流程推进新项目。此外,世界银行正在世界各地通过项目重组、利用现有项目中的应急子项目和启动巨灾延迟提款选择机制等方式,对17亿美元现有项目资金进行重新调配。  相似文献   

16.
《国际融资》2020,(3):60-60
亚行新书诠释亚洲经济发展50年的成功经验亚行发行的新书《亚洲繁荣之路:50年政策、市场和科技发展的回顾》,详实地分析了在过去50年亚洲经济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告诫切勿骄傲自满。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份额从1960年的4%上升到了2018年的24%。如果包括澳大利亚、日本和新西兰在内,这一份额则从13%增加到34%。同一时期,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均GDP从330美元增加到了4,903美元,增长了14倍(按2010年定值美元计算)。  相似文献   

17.
《国际融资》2020,(2):60-60
世行贷款项目助力中国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韧性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批准给中国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项目提供贷款1.5亿美元,加强可持续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芮泽说:“中国面临的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复杂性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具有重要的全球影响。新项目将为恢复和更好地管理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示范。我们希望这个项目有助于中国走绿色发展之路,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18.
《国际融资》2020,(1):54-54
世行报告称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目前应对深层衰退准备度不及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前世界银行集团关于全球经济衰退及其后果的最新研究报告发现,假如今天发生更深层次的经济衰退,虽然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目前拥有更具韧性的政策框架来应对,但其承受能力不及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前。  相似文献   

19.
王国刚 《银行家》2002,(12):60-62
近年来,一个普遍流传的耐人寻味的说法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在金融业中的国民待遇是指,外资金融机构与中资金融机构享受同等的制度待遇,由此,只要继续贯彻对中资金融机构的管制政策,外资金融机构也必须接受同一体制安排,所以,银行业、保险业等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不会对中资银行和中资保险公司有太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The recently published Easy Prey Investors: Why Broken Safety Nets Threaten Your Wealth lambastes virtually every aspect of Canadian financial reporting in exceptionally harsh terms. Although the authors' assertions about the implication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violations they have seen are mostly unsubstantiated or overblown, publications like theirs are useful if they stimulate continual, thoughtful consideration of Canada's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I discuss various methodologies for doing this and present some novel evidence indicating that some of the authors' assertions are simply incorrect. Canada's financial reporting institutions, like all institutions, are not perfect, so we must always listen to their critics' suggestions for reforming them; however, our institutions are in much better shape than Easy Prey Investors asser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