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苑撷英     
"孟总"的诗作尚未刊出,编者又收到了他寄来的《自吟录》第一集。对编者之于他诗作的"厚爱",这位老财政感奋不已。他谦称"原本是游戏之文字,竟成为一种爱好。"现已近花甲之年,回顾过去,诗词也记录了他数十个寒暑的思想经历,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思想、观念及人伦交往之情。捧着他的诗集,我感觉到一种沉甸甸的份量,字里行间仿佛有一幅长卷铺展而来,耳边似乎回响着建国初期民众劳动的号子、文革期间狂热的欢呼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深情的歌唱,那漫卷的红旗、延绵的群山、广袤的田野和林立的高楼交替而生的画面,使我又一次领略了那  相似文献   

2.
进入20世纪,时间加速;艺术与精神之花也是如此,瞬间绽放又迅速凋零。法国文学和古老的法兰西民族,仍延续着祖传的"内在冲突",而诗人、作家依然各自为政,"为保持自己的精华而饮尽毒药"(兰波)。首先是超现实主义和未来派诗歌的出现,一扫象征主义的晦涩、阴郁,突破了其后期诗歌"作茧自缚"的困境——诗人保罗·艾吕雅大声宣布:"愿真诚的力量回到我们身边。"他的诗歌返璞归真,一如  相似文献   

3.
《辞海》中说:"大师"即指"有巨大成就而为人所尊崇的学者或艺术家"。依此看来,说王传纶先生是大师,无疑是对他的"冒犯"。作为一个辛勤的教育者、敏锐的思想者,他一直跌跌撞撞往前走,从来不曾以大师自居,领受人们赞誉的辞章,以致他的学生们为他祝寿,都得不到恩师的配合与支持,只得"强行"编撰一本纪念文集,算是对先生80华诞、从教50周年的一个粗略总结。网上关于"王传纶"的信息极少,书店、图书馆除了他的几部著作,几乎找不到其他相关的宣传资料。这使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博士怀着一种责任和景仰,向我介绍这位淡泊一世的前辈。就连著名财政学家陈共先生也不得不向我推荐:"采写经济学人,漏了王传纶是一大遗憾。他是一个埋得很深的金矿,你得下功夫挖掘。"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敲开了王先生的家门。他的谦逊,终于拗不过我的执着,在他那狭小而温暖的书房,我以冒失对沉静,以刨根究底对轻  相似文献   

4.
理评 《财政监督》2002,(11):42-42
10月18日~20日,金风送爽,黄菊飘香。在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内,来自全国二十余所高校、权威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来自香港、台湾的著名经济学家和张培刚先生的众多优秀弟子及在校师生欢聚一堂,参加了"发展经济学与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研讨会暨张培刚教授九十华诞庆贺会"。湖北省政府副省长王少阶、武汉市政府副市长辜胜阻亲临会议,并代表省政府、市政府表示了热烈祝贺。张先生早年在哈佛大学的同窗好友、台湾大学名誉教授施建生先生、张先生早年的学生、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董辅礽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老领导朱九思教授等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张先生诚挚的爱国情怀、淡泊的学者品格、  相似文献   

5.
典当是一种古老的行业。高高的柜台、晃着脑袋的账房先生,劈里啪啦的算盘声……旧中国的当铺形象大致如此,它常常使人想起奸诈、高利贷、穷困潦倒等词语。可如今,典当行早已经脱胎换骨,成了中国金融业的一个补充,且是不少中小型企业和普通老百姓解决短期资金周转的应急渠道。在此,笔者以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辖区典当公司的调查为例,来说道说道。  相似文献   

6.
正梁化中的石刻脸谱已得到诸多名家好评。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刘恪山先生赞美说,"石出千态,难得一见"。解放军上将李景题词"民族之光",书法大师欧阳中石题"缘结同好",中国漫画大师华君武漫画祝贺,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先生更是盛赞"真乃中国一绝"。梁化中在汲取商代青铜、战国彩陶与汉代画像石的纹饰,古装戏剧、肖形印、剪纸、年画、漫画、皮影等的基础上,采用篆刻技法创作出石刻脸谱艺术。梁化中的代表作是历时8年用青田石精心刻制出  相似文献   

7.
杰克·韦尔奇,被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称之为“20世纪最优秀的公司领导”.更被尊为“世纪经理”.“全球第一CEO”等。但过去人们更多推崇的是杰克·韦尔奇的公司治理能力.其实他也是一个投资大师。在他担任首席执行官的20年里,通用电气完成了993次兼并,公司市值从130亿美元一路攀升到4800亿美元,他带领通用电气从一家制造业巨头转变为以服务业和电子商务为导向的世界级大公司,使百年历史的通用电气成为真正的业界领袖级企业……。 2001年底.杰克·韦尔奇宣布退休.重新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时隔3年.他又再一次回到了我们的视线。 2004年6月21—24日.杰克·韦尔奇将来到中国.参加在北京.上海两地共同举办的“开创顶级企业家辉煌世代——2004年杰克·韦尔奇与中国企业领袖高峰论坛”。值此之机.本刊推出此文.希望能让读者从中再次领略一下这位资本大师的投资思想。  相似文献   

8.
大师之糊涂     
对不起,标题的意思,不是说大师糊涂,是说我对于大师糊涂.这个糊涂,已经有了几年了.几年前,一位老学者被人称作"国学大师",我就开始糊涂了:他是研究印度古代语言梵文的呀,怎么成了"国学"大师了?"国学"是什么?"国学"不得是"中国之学"么?不得是"中国古代文化之学"么?不得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包括哲学、史学、文学、语言等等之学问么?研究外国文化,即便是成了大师,可以叫做"国学"大师么?  相似文献   

9.
樊华 《青海金融》2005,(3):64-64
启功先生专心从教70余年,首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其次,在书画界他又是一位博学多才、功力深厚的艺术家。另外,他在古典诗词方面造诣颇深,在文史考证、文物鉴定方面影响深广,是著名学者。因其在众多领域之卓越贡献。已被国人尊为大师、泰斗。  相似文献   

10.
张鑫 《金融博览》2006,(6):54-55
这是一位现已年过90的老人.一位曾与萨缪尔森同年获得威尔士经济学奖的哈佛博士,一位在而立之年就以研究农业国工业化而名扬国外的中国学子,一位立志报国却被埋没了30年的经济学家……他的理论著作对南美和东南亚的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很多人对他顶礼膜拜。他.就是发展经济学之父——张培刚。  相似文献   

11.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当今天下,具有如此豪迈气概的经济学家非克鲁格曼先生莫属。这么说,不仅仅因为克鲁格曼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不仅仅因为他对现实经济有深刻的理解,最根本的,在于他具有无与伦比的伦理批判精神。很可惜,从克鲁格曼此番中国行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辩解。  相似文献   

12.
郭娴洁 《理财》2008,(1):32-33
"赚了指数不赚钱".这是牛市中最为悲哀的事情.然而,就是这样的悲哀却在"5·30"之后成为广大中小股民的现实版.如何战胜指数?一个最为简便的方法是--买指数型基金. 2007年指数在泡沫声中节节攀升,一举突破了6000点大关.跟踪指数的指数型基金也因此成为了"王中之王".  相似文献   

13.
采访经济学人,每每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激奋。马年之春,想起一些成就卓著、才高德重的会计大师,心境欣然、豁然,似有天籁盈耳,笔者仿佛被他们带到会计科学的大殿,产生一种超越自我的尊严与豪迈。写作本文时,笔者不由想起了一本由永信现代会计研究所编辑的《中国当代著名会计学家传略》(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财政部副部长张佑才在"序言"中指出:建国以来,一大批会计理论工作者"长期积极参与我国社会主义会计事业的创立和建设,为新中国会计理论的发展及会计实践的不断进步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的学识及其治学之道,将成为我国会计学界人士学习的楷模。"毫无疑问,这些"楷模"创建并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提出了极富创见性的会计学说,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著名会计学家郭道扬教授,则以其不朽的著作在国际会计学界熠熠生辉。正像  相似文献   

14.
燕霞 《金融博览》2011,(6):75-77
作为德国著名的投资大师,安德烈·科斯托拉尼被尊为欧洲的证券教父,他35岁的时候就通过投资赚取了足够的养老金。同时,他还是一位全球金融投资类百万畅销书的作家。这样一位精力过人的投资教父,从来不讳言他的"投机"之道。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江汉论坛》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发展经济学创始人张培刚教授的《懂得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一文,字里行间闪烁着这位大师对百余年来中国发展的真知灼见。本刊特约撰稿人向锋先生就这些问题同张老进行了进一步交谈,经录音整理,遂成此文。这位德高望重的学界泰斗虽年岁已高,但风采依然,其深刻的思想,新颖的观点,独特的视角,精辟的语言,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6.
范凡 《深交所》2008,(1):91
"新疆和田玉",北京、上海、广州最近的拍场里,这五个字的热度几乎盖过了所有的收藏门类。20年前几百块钱就能买到的一公斤上好白玉籽料,如今开口就在百万之上,尽管价格飙升如此之快,但买玉的人们更急迫的却是自己能否屯积到籽料,因为"玉龙喀什河的玉快要被挖光了!"  相似文献   

17.
坐以论道,容止汪洋轮椅边初识于光远先生,是在2002年10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和法国法中工商协会、江汉大学等在武汉主办的"家族企业国际研讨会"上。在"会议指南"一百多名特邀代表名单中,于光远先生赫然排名第一。在他的名字下面,依次列着著名学者李锐、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钧、著名经济学家晓亮等。我是冲着"于光远"之名"挤"进的会场,目的不单在于听听他"关于中国家族企业几个问题"的高论,更是为了一睹这位声名卓著的学术大家的风采。笔者在采访宋涛、董辅礽、许毅时,他的名字便已串起一个个重大事件,仿佛他很遥远,只能在书中、在报纸上和网上探测他的神秘,当真正有机会走近他时,已过不惑之年的我,依然感到怦然心动。  相似文献   

18.
人生在世,免不了有相见而不相识、不相知的困惑;亦有相识、相知却不相见的遗憾。此前,笔者之于蔺春林,当属于后一种。作为本次采访的对象,笔者其实早有所闻。这位从湖北专员办调到南昌主持江西专员办日常工作的副专员,近三年来,以其干练的作风、突显的业绩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省外同行的赞誉。早在五月中旬,笔者就拜读并刊发过他的一篇短文,名为《做好财政监督工作的四点体会》。他那朴实的文笔、简洁的辞令,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所以"深刻",在于他没有  相似文献   

19.
<正>100年的时光,吹散了多少浮夸,又留下了诸多光华;100年的时光,碾碎了无数浪得虚名,又见证了诸多名至实归。100年前,上海松江一隅杨纪琬先生诞生,100年后,全国会计界都在缅怀纪念他。杨纪琬先生是新中国的老一辈会计大师、会计泰斗,时光是最有力的见证者。先生十分关心西北地区会计事业发展,给我和我的恩师杨宗昌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8年前,深处内陆腹地的陕西也沐浴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努力探索着外面的世界,陕西的会计界也是如此。先  相似文献   

20.
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振寰 《会计师》2009,(8):88-89
<正>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其衰亡是从内部开始的,外部力量不过是对其衰亡前的最后一击。"一个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建立和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已经成为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