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是为培养职业能力而进行的系统教育。职业培训是对准备就业或已经就业的人员进行某种职业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短期专门训练,目的是使受训者获得或提高某个方面的职业技能。进而言之,农业职业教育应是基础性、系统性、综合性  相似文献   

2.
职业选择是个体对就业种类和方向的挑选,在问卷和访谈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重庆市农村经纪人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认为职业门槛低是从业者选择该职业的重要因素:收入低和职业不稳定是造成职业流动的主要因素:职业声望对个体择业影响不大:据此提出稳定职业队伍的对策,对引导农村经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文章基于辽宁省1 242份实地调研数据,验证人力资源能力对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从自我发展能力、尊严生活能力、融入城市能力和谋生就业能力4个维度测度女性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其次采用计数模型和排序模型分别验证了人力资源能力与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频率、职业流动等级、职业流动方向的关系。[结果]女性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总体较低,其中自我发展能力、尊严生活能力、谋生就业能力均较低,而融入城市能力较高;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频率偏低,职业类型等级不高,且流动方向主要呈水平流动或不流动;女性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和谋生就业能力是影响职业流动频率和流动方向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能力和谋生就业能力越强,职业类型等级越高,越有利于向上流动。[结论]充分发挥女性农民工融入城市能力优势、提升人力资源综合能力,是推进人口城镇化、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升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针对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个体影响因素,提出职业认知的概念,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职业认知构成的四个因子,即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职业素养、实践经历和职业生涯规划。回归分析表明:职业价值观、职业素养、实践经历和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顺利就业产生正向影响,而职业期望则产生负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首先阐述工学结合、职业情景、项目、职业核心能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探索工学结合的项目化设计,最后分析工学结合的项目化课程对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每个人踏上工作岗位,融入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就业选择却是社会对我们每个人在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大检验。当前高职学生、特别是高职农村学生,因为学历层次、成长环境和家庭经济困难等多种因素,导致高职农村学生在就业心理上存在着某种畏惧、依赖和担忧。就业选择往往显得被动和无赖。研究高职农村学生生存发展和就业心理,引导他们正确选择就业和树立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大五”人格模型构造非认知能力指标,基于组织行为学特质激活理论即“情景-人格特质-行为结果”,演绎推理出AI时代非认知能力等无形技能会对个体职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另外,探讨非认知能力影响个体职业地位获得的四个可能机制,并结合马克思主义观点加以阐释,最终尝试为社会的人力资本投资及个体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要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专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及相应的知识,是劳动者胜任岗位的基础生存能力;方法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劳动者基本的发展能力;社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职业道德、群体意识和  相似文献   

9.
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分析满足就业能力与市民化现状,改善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综合素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通过大量问卷和访谈调查分析发现,浙江省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与职业岗位技能需求存在明显的职业特性,其就业能力需求与社会化培养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偏差,需对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行业职业导向服务、培训管理与技能运用效果等制约因素作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0.
刘晶晶 《农业经济》2015,(6):111-112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队伍的不断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国内专家学者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基本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状况、消费水平及结构、社会保障、进城务工原因、农民工自身及其子女的教育以及户籍制度等问题。很少基于个体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可就业能力,所以本研究主要就是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体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部分高职大学生就业后,出现了对职业环境的不适应,最终导致频频跳槽或者走向失业。本文研究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后职业适应性现存的问题,指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适应职业转变的三大能力,阐述了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后职业适应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部分高职大学生就业后,出现了对职业环境的不适应,最终导致频频跳槽或者走向失业。本文研究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后职业适应性现存的问题,指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适应职业转变的三大能力,阐述了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后职业适应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队伍的不断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国内专家学者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基本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状况、消费水平及结构、社会保障、进城务工原因、农民工自身及其子女的教育以及户籍制度等问题。很少基于个体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可就业能力,所以本研究主要就是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体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职业带"理论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研究,是借鉴"职业带"理论关于现代人才的层次分类及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结构的区分,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对象在技能型人才层次中的定位;结合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发展变化,分析员工职业生涯由传统的线性模式转变为"无边界"模式带来的工作边界模糊和跨职能流动现象,探讨"无边界"模式下"就业能力"需求的变化,提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指标体系;借鉴戴尔的"经验之塔"的经验获取方式,解决或弥补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经验欠缺的问题,加强就业能力的实践研究,推动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长效培养。  相似文献   

15.
就业导师制在普通高校中的实施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就业导师制"的开展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优化人才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成功率。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就业导师制"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导师的选择、指导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深入分析会计职业能力及要求的基础上,以关注学生终生职业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理念,以关注学生一生的事业发展为目标,遵循会计职业生涯发展阶梯性、渐进性,科学设计的原则,以基于职业发展需求建立模块化会计课程群为行动导向,目的是既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会计职业发展的适应性,又为其他地方院校的会计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职会计专业作为培养高素质会计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教育,其学生就业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校期间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分析会计专业学生社会需求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入手,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十一五"期间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论述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认为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形势,帮助学生在大学中有目的的学习,完善课程体系使毕业生进一步适应企业工作需要,开发就业弱势群体的优势课程和提高学生就业后的稳定性是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调研农民职业现状;走出农民职业教育认识误区;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就业能力,强化发展能力;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民职业教育质量;加大对农民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20.
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课程的开设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就业观念端正、掌握职业发展与就业基本技能、能理性将自身发展与经济发展融为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