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视角对中国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动原因进行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与劳动收入比重之间互为因果:中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会使农业边际产出下降,降低农村劳动者的保留工资,制约城市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导致劳动收入比重下降。而劳动收入比重下降会使劳动者减少人力资本投资,增加低技能劳动者比例,加剧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程度。因此,减弱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是稳定劳动收入比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内容,但全国统一大市场对要素收入分配产生何种影响,其是否与共同富裕目标相一致,目前学界尚无定论。文章采用2004—2020年上市企业微观数据,基于《反垄断法》实施形成的准自然实验,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素收入分配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能有效提升我国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能够通过削弱企业市场势力、促进要素畅通流动的渠道增强劳动者议价能力,进而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其要素收入分配效应在行政垄断程度较高、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更具市场经济特性的非国有企业中更为突出。文章为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的现象提供了微观解释,为更好地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积极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2—2004年的资金流量表可得出:中国劳动收入占比的总体水平较低且逐年下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来源于企业特别是非金融机构的劳动收入占比下降。低水平的劳动收入占比会导致收入分配向企业和政府倾斜,导致消费和投资比例失衡。企业是初次分配的主体,应通过在企业内以劳动产权的形式让劳动者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途径以提高其劳动收入。  相似文献   

4.
依据扩展的托达罗模型分析贸易结构转变、资本偏向型技术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贸易商品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不利于劳动者;资本深化在前期有利于劳动者,但资本深化程度的进一步发展却不利于劳动者;城乡之间劳动力自由流动障碍的减少,有利于劳动者。  相似文献   

5.
基于CHIP2002年、2013年和2018年城镇劳动者的数据研究发现,创新活动会扩大中国城镇地区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差距并且是除了教育和年龄以外最为重要的贡献因素,但扩大作用在不断减弱,表现为单位GDP专利授权数每提升一个单位导致劳动收入的Gini系数上升幅度下降。此外,创新活动主要通过禀赋效应使高收入人群内部的劳动收入差距扩大,且没有证据表明创新活动会通过歧视效应扩大低收入群体相对其他收入群体的劳动收入差距,更没有证据表明创新活动会将低收入劳动群体挤出劳动力市场。创新活动通过与年轻劳动者或受过高等教育劳动者结合,使高收入人群内部的劳动收入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总体呈下降趋势.从市场结构视角,借助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系统考察了企业规模、行业市场集中度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企业相对规模扩大会提升企业的成本加成率,进而降低其劳动收入份额;其次,市场集中度越高,企业的成本加成率越高,劳动收入份额越低;再次,通过比较中国大企业的应有规模和实际规模,发现差别化政策的存在致使部分大企业的实际规模大于其应有规模,出现资源误置的同时也造成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无谓损失;最后,基于Shapley方法分解的结果显示,企业相对规模与行业市场集中度是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其贡献度仅次于利润率和有偏技术进步因素,且明显大于其他因素.研究结论为理解市场结构产生的收入分配效应提供了理论证据,也将有助于为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坚持平等准入、公平竞争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采用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负面清单制度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负面清单制度显著增加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其主要原因是负面清单制度能够抑制产品市场势力和改变企业要素投入,进而增加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发现,所处行业和企业性质是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幅度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8.
一般理论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体现在非公有制领域和公有制领域内劳动者收入来源的多样性上.但事实上,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公有制领域内将有更大的作用空间.其具体实现形式之一,即为公有制范围内劳动收入由V+Vm构成,而且对企业利润(M)中分配后的剩余部分,仍可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而后者是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劳动收入份额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否公平的重要指标,研究数字技术应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可为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重要启示。构建包含数字技术的一般均衡模型并展开数值模拟,采用2007—2014年WIOD数据库和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数字技术应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理,发现数字技术应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取决于要素替代弹性和数字技术进步偏向,数字技术应用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该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技术应用主要通过促进企业资本深化和更快提升劳动生产率两条路径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应用降低劳动收入份额的效应在服务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内陆地区、非国有企业和应用国内数字技术的企业更为明显。以上结论为重新审视数字经济发展、警惕数字经济时代的贫富分化问题提供了政策启示,政府在推广数字技术应用时应关注劳动者利益,保障劳动者就业机会,加快人力资本积累,稳定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收入份额,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逐步改变传统的计划型劳动就业体制,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型劳动就业体制.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作为市场框架下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和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实行以人为本的就业普惠制原则,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1.
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搞活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文章作者在阐述了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收入分配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文章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北京市劳动力市场发展和收入分配状况,并以劳动力市场为切入点,剖析了北京市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提出了完善北京市劳动力市场,缩小收入差距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3年2月5日,众人翘首期盼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本次改革的目标明确指出要改善收入分配秩序,调节贫富差距加大的问题.而遗产税作为财产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调节贫富悬殊问题.本文主要论证开征遗产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且呼吁我国可以尽快制订遗产税法,开征遗产税.  相似文献   

14.
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问题主要是,劳动力转移的变化基本上与经济周期波动相吻合;有较强的地域性;技能水平偏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因主要有政策制度、科技进步、城乡收入差距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促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改变居民生活方式,促进农村消费观念的改变,回乡投资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开放农村消费市场等积极影响。也有政策难以落实,土地抛荒,农村地区消费和经营收入较少等负面影响。应鼓励和帮助劳动力回乡发展,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利用转移劳动力智力优势提高农村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5.
把生态学与劳动经济学结合是对传统劳动经济问题的再认识。生态学中的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位概念都可以应用到劳动力市场的研究中。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是企业生态的重要纬度,企业的劳动力竞争是基于生态位的竞争,这种竞争对企业生态有密度制约作用。总之,移植生态学的概念和理论可以为劳动力市场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趋势会恶化收入差距,扩大基尼系数。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本分配制度下,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有悖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本文梳理了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与测算劳动收入份额的方法。综述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既有经济发展,全球化,产业结构变迁等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原因,也有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劳动力议价能力等微观因素,还有政府行为的影响。最后对现有研究作出了简要的评析,指出今后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转变为贫富差距扩大现象严重、收入差距超过了国际警戒线的国家.导致我国收入差距过大既有合理合法的因素,又有不合理不合法的因素.对合理合法因素引起的过大收入差距我们要允许和容忍,对不合理不合法的因素引起的过大收入差距我们要调节、抑制和消除.当前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要遵循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要把解决收入分配不公作为突破口,将社会政策作为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但是受到市场与制度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其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既加剧了贫富分化,又影响了社会公平,因此对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进行调控势在必行。我国应借鉴国外调节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先进经验,通过加强和完善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社会保障制度、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的调控,有效缩小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实现财产性收入的均衡增长。  相似文献   

19.
缩小收入差距是持续扩大内需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至今 ,我国居民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 ,收入分配基本上打破了平均主义 ,逐步形成了以刺激效率、激励创新、促进增长的收入分配方式。与此同时 ,分配中也出现了“大”、“斜”、“乱”,由此导致了收入差距迅速拉大 ,且日益悬殊 ,并对扩大内需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 ,进一步启动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持续扩大内需 ,还必须从调节收入分配 ,缩小收入差距入手 ,这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为背景,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深入地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员工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地提高了员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并且这种正向的"工资溢出"效应具有持续性而且还是逐年递增的。与此同时,对外直接投资也显著地拉大了企业内工资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员工收入的影响因东道国收入水平、企业经营范围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最后我们还尤其关注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并未明显提高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的影响渠道检验表明,尽管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地提高了员工平均工资,但同时也显著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增长,正是由于后者的"生产率"效应部分地抵消了前者的"工资溢出"效应,进而导致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未能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