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由于特殊的体制转轨背景,我国利率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被管制状态,这从根本上制约了货币政策的良性传导。为此,重新进行利率体制设计,实现利率市场化成为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商》2012,(22):9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7日在"2012财新峰会"上表示,新世纪以来中国货币政策采取多目标制,除保持低通货膨胀之外,还包括推动经济合理增长、保持较充分的就业和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周小川说,中国经济在转轨过程中,普遍存在"过热冲动",所以货币政策始终需要强调防范通货膨胀。他同时表示,货币政策实行多目标制,首先还是因为中国经济处于转轨过程中。央行的货币政策要保持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健  相似文献   

3.
1992年开始,我们国家的宏观调控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轨,我国的货币政策逐渐有其用武之地,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货币政策效率低下也是有目共睹,M2/GDP居高不下,货币政策的低效率问题并不是货币供应量的问题,而是货币传导渠道不畅的问题。本文探究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博 《商场现代化》2008,(15):353-354
失业、物价与经济增长是经济理论争论的焦点,也是货币政策调控的重点,对三者相互关系描述即菲利普斯曲线。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经济增长、物价和失业也是我国经济可持发展必须协调的三个重要因素。本文对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菲利普斯曲线进行描绘,以期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双轨制经济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制度环境,买方市场已经初步形成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环境,通货紧缩是近几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基本状态。总的来看,当前宏观经济环境限制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充分发挥。因此,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以消除转轨时期相对不稳定的经济体制基础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合理选择货币政策及其取向。  相似文献   

6.
季雅洁 《商》2013,(24):194-194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方式正在由行政性的直接调控逐渐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间接调控方式,而推动公开市场业务发展正是建立货币政策间接调控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时间不长,而且经济处于转轨时期,在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所需要的国债规模和结构问题上存在缺陷,市场机制不完善,利率市场化刚刚起步,这些公开市场业务开展的前提条件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开市场业务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本文通过对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现状和发展障碍剖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发展公开市场业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燕 《中国市场》2013,(41):92-94
本文对现金交易方程式进行了改进,对我国一般物价水平、货币供给和实际产出均衡值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产出、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在我国经济社会加速转轨时期,货币供给的通货膨胀滞后效应比较明显,超额货币供给是一般物价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管理我国的通货膨胀,实现我国经济低膨胀运行,应把控制货币或者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稳定物价水平作为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转型过程中要注重货币政策间接工具的运用。本文分析了制约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的因素,提出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的思路在于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有效运用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操作应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中间性的变量来实施传导,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来临,货币供给量作为"数量型指标"逐渐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而利率作为一种"价格型指标"有良好的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虽然我国暂时并不具备将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条件,但是可以看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由"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轨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一个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转轨国家主要的日常货币管理手段.自1998年以来,中国中央银行放弃了多年沿用的限额管理方式,发展了公开市场,并成为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最主要手段.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有着特殊的作用,产生不同的货币政策效应.本文力图研究公开市场业务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系以及公开市场操作与货币政策效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关于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两个问题刘溶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有效选择与灵活运用,以及两大政策手段之间的协调配合,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事实上,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时期,财政、货币政策协同配合的这种重要性,不...  相似文献   

12.
运用CC-LM模型和我国相关月度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发现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均存在明显影响,且对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影子银行只是弱化了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但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中国经济运行的现实背景对传统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进行了修正,并在修正的模型框架内,依据不同的假设条件,利用图形分析分别阐述了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与局限性,同时文章依据修正后模型所含方程组提出并证明了两个命题,分别探讨了外国利率变动以及财政融资方式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最后对处于转轨经济背景中的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率政策作为货币政策的一部分,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负利率政策在经济下行时起到调节作用,不同时期在不同国家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通过以丹麦、瑞士、瑞典、欧元区和日本等已经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国家为例,结合其对各个行业的影响,分析了负债率政策存在的原因和弊端。得到启示,面对负利率政策之风盛行的局势,中国不会选择盲目的跟风。在权衡各方面冲突后,予以取舍,优化多目标货币政策,适应中国的改革与转轨,健全利率传导机制和央行的调控市场利率有效性才是我国"十三五"经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与汇率制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入手,分析了固定汇率制下和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效果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结论: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效果更明显,结合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效果,以及我国汇率体制与贷币政策间存在的冲突,提出在我国加入WTO后改革现行的汇率制度和实现利率市场化,是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效应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础。近年来 ,虽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但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阻塞导致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不够明显。应以规范货币政策传导主体行为 ,选择适当的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 ,发展和完善货币市场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提高股票市场有效性等途径 ,提高我国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组织国内知名金融专家撰写的一部重点反映国内金融理论前沿问题动态的论文集。金融学界泰斗黄达教授对本书的选题和写作方式提出了重要指导意见,国内20多位专家积极参与了本书的编撰工作。本书的内容为:当代货币政策理论的新发展;中国货币需求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转轨经济背景下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中国货币政策目标选择及效应评价;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与投融资体制改革;货币市场的历史发展与理论演进;中国资本市场理论:描述与分析;中国转轨时期的金融风险;制度基础、重点和政策选择;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1996-2009年的经济金融季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经验探查.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并不存在很明显的时滞,但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政策目标间的相关性不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够通畅,继而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要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应从建立良好的政策实施环境着手,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宏观和微观基础,并加强其与其他经济政策的搭配与协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国1996年后不同时期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进行分析,探讨我国选择货币政策的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的特点和偏好,结果显示我国明显偏好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20.
詹小颖 《商业时代》2011,(34):51-53
人民币汇率弹性化改革以来,我国出现了“理论上可提高货币政策的绩效”与“实践上的无改善效应”的“货币政策绩效之谜”本文运用VAR模型对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前后两个时期的货币政策绩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新汇制使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对最终目标的政策力度更大,灵敏性更强,但货币政策工具对中介目标的传导作用并不明显,人民币汇率的有限弹性与基准汇率形成机制对我国货币政策绩效的提升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