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4年我国粮食流通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2004年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粮食市场在宏观调控和深化改革中获得较快发展。一是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粮食购销市场化的体制框架初步建立。二是粮食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粮食增产创建国以来历史最高水平,粮食价格稳定在较高的合理水平之上。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得到发展,多元化粮食市场主体发展迅速,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三是国内国际粮食市场接轨步伐加快,粮食进口增加较多,增强了国内粮食供给能力。四是粮食法制化进程加快,粮食收购准入制度初步建立,粮食流通秩序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2.
粮食问题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粮食生产的风险性大,需求相对稳定,粮食生产的很小波动就可能引发粮食价格的剧烈波动。本文从国际粮食供求情况分析了国际粮食价格的走势以及我国粮食市场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粮食价格波动是粮食供求规律和价值规律作用的反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尽管引起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十分复杂,但从粮食价格形成的内在机理来看,引起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供求矛盾、生产成本推动、自然灾害因素、国际市场传导。粮食价格波动的经济效应主要是影响粮食生产、农民收入和市场价格总水平。要确保粮食价格基本稳定,避免其大幅度波动,应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价格服务体系、建立粮食价格调控体系、强化粮食市场价格监管。  相似文献   

4.
2007年国际粮价较2006年大幅上涨.世界银行的最新判断认为上涨幅度是15%,这成为各主要粮食进口国都不可小视的输入型通胀力量。回顾2006、2007两年的走势,由于2006年粮食减产,引起粮价高涨,2007年的生产形势虽然好转,但需求也在稳步增加,特别是生物燃料对粮食的需求增加迅猛,导致全球库存减少,因而持续推动粮价;另一方面供需紧张引起的市场恐慌,成为粮食期货市场的主要投机素材,进一步抬升了粮食价格。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受粮食市场供求趋势及受灾的影响,我省市场粮食价格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上涨。从地域范围来看.粮食涨价几乎遍及全省,一些城、乡消费甚至出现了争购和囤积粮食的现象。为此,我们及时对全省18个市、68个县目前粮食市场价格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当前我省粮食市场价格变动的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物价》2008,(2):8-10
2007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第四年取得丰收,受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等因素影响,国内粮食价格稳中有升。从当前情况看,今年粮食价格有望保持基本平稳,但也还存在一些可能影响粮价稳定的因素,粮食生产和市场调控各项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粮食经济政策目标的基本点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争取粮食援助,并利用世界粮食市场价格疲软的有利条件,改善国内的粮食供给。稳定粮食价格对低收入的国家尤为重要。本文对亚太地区低收入缺粮国家的粮食经济政策目标作了分析,对稳定粮食价格、粮食进出口贸易及粮食安全等政策作些比较性探讨,并对我国在粮食连续、均衡,安全供给,以获得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提出了一些应值得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2001年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广东、海南、北京和天津8年粮食主销区全面推行粮食市场化改革以来,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放开了粮食价格、购销和市场,它标志着我国粮食领域正在发生一场革命性变化,不仅粮食主销区,粮食主产区民将向站全面放开粮食价格和粮食市场的方向转  相似文献   

9.
如何看待2006年底的粮价上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和12月,我国粮食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涨幅分别达到4.7%和6.9%。到今年1月,粮食价格渐趋平稳,特别是玉米价格部分回落甚至涨跌互现,小麦价格平稳略降。剖析这次粮价上涨的特点,探讨其原因和启示,对于完善粮食政策和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按照国务院进一步深化粮食 流通体制改革的部署,我省正全面推进以“取消定购、放开粮食收购、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价格”为主要内容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面对我国加入WTO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新挑战,粮食企业存在着许多财务问题。如何改善粮食企业的财务状况,使粮食企业在迎接新挑战中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笔者结合我州粮食企业财务状况,谈谈浅见。  相似文献   

11.
何方 《致富天地》2005,(6):44-44
我国的粮食价格其实已经在悄悄地往上“窜”。自2003年下半年麦收开始,粮食市场走出自1998年以来长达6年的低迷态势,价格出现全面上涨。首先在粮食产区,很快传递到粮食销区,引发全国范围内包括玉米、小麦、稻谷等主要粮食品种市场价格全面上扬。  相似文献   

12.
粮食保护政策和粮食安全问题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各国政府普遍采取保护政策,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粮食安全观是没有生命力的,而自由贸易则是粮食经济中形成安全和效率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全面放开粮食收购,粮食市场和粮食价格,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粮食价格上涨狂潮,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局面,呈现出涨价幅度大、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征。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会通过多种途径拉动我国粮食价格走高,增加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我国粮食安全风险。面对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形势,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在粮食安全问题上警钟长鸣,着力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建立和健全粮食监测预警机制,努力保持粮食市场价格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李艳  牛华宁 《商场现代化》2007,(16):196-197
在我国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如何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对市场化的措施与手段在政策上进行有效支持与充分利用,以稳定粮食市场流通秩序,提高粮食企业抗风险能力,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已成为政府官员和有关专家集中讨论的问题。笔者就粮食企业如何在价格波动中赢得商机,提出规避价格风险的方法,尽可能使粮食价格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5.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深入发展以及国内粮食市场开放进程加快,粮食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复杂,受粮食供给、需求两大方面众多因素影响。粮食生产与消费预期因素对粮食市场影响更加明显,粮食价格波动及地区差异特征更加突出。为此,本文结合我国粮食流通体系市场化特点,分析了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总体特征及地区差异,归纳了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阶段性特征,进而探讨粮食价格宏观调控途径及调控重点。  相似文献   

16.
粮市十五年     
2005年10月12日,是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15周年纪念日。作为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第一家国家级规范化的粮食批发市场,市场15年来跨越了从理论到实践、从现贷到期贷、从传统到网络三个阶段,客观上为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做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准备。在当前我国粮食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关键时期,如何健全现代粮食市场体系?如何深化粮食批发市场改革?如何加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如何构建粮食价格保护体系?又如何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7.
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及其原因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粮食价格大幅攀升,呈现品种上的全面性、空间上的全球性和时间上的持续性特征,凸显粮食价格飙升演变情势。虽然本轮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非常复杂,但粮食生产成本上升、供求矛盾、生物燃料、自然灾害、贸易限制、投机炒作、轻农政策等是其基本原因。粮食价格上涨会波及其他商品,引发价格总水平上涨、增加居民生活负担和社会政治动荡等经济政治效应。在国际、国内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应对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应立足国内供给,从两个市场的联系上把握和处理好粮食及其价格问题,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保持粮食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8.
市场需求是合理调整粮食品种结构的基本依据,粮食品种结构只有在国家运用宏观调控手段确保粮食基本安全前提下,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才能实现优化。同时,“入世”在即,为应对其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冲击,也必然要求进一步放开粮食市场,全面推进粮食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9.
一、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加强粮食宏观调控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加强粮食宏观调控 ,是当前粮食工作的两项重要任务。目前 ,粮食问题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一个突出问题。去年下半年以来 ,我国粮食市场经历了两次较大的波动 ,粮食价格累计上涨50%左右 ,目前的市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对粮价波动的影响比较大,加之粮食市场的开放度不断提高,粮食价格政策托市的现象日益突出,且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现象依然突出,国际粮食价格传导对国内粮价的影响越来越大。从粮食生产与需求、粮食国际贸易和库存情况看,中国当前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考虑到近年来全球粮食贸易呈现一系列新变化,中国保持粮食价格稳定难度正在提高,且种子安全、耕地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应积极应对美国粮食霸权,进一步完善国内粮食价格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并不断优化粮食国际贸易,以确保中国粮食价格稳定,更好地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