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和谐问题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最近《人民日报》刊登的“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一文又深化了这一问题。当前我国的主流思维是和谐思维但不能排除异质思维的存在,我们应该以“和谐思维”引领和包容“异质思维”,采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不断丰富和发展“和谐思维”。  相似文献   

2.
姚丽花 《魅力中国》2013,(13):149-149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相互激发、相互驱动、辩证推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健全创新性人格,这就是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重视质疑发现,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唤起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要消除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和“不可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傻问题”、“怪想法”,看到背后的无穷创新“潜能”。运用想象发现,变单一、常规思维为多向拓展的创造性思维,再造想象,拓宽思维,善于发现。运用遥远想象,变通思维,塑造创新个性。培养并发展发船】生思维。  相似文献   

3.
罗霞 《魅力中国》2014,(9):95-95
作为要与国际接轨形成中国风的设计,要走出一条“民族个性”的道路,就必须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向传统学习,并进行具有创造性的转化。使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设计中既具有“民族个性”又有“时代性”,这样,我们中国风的设计才能真正走上“国际化”。  相似文献   

4.
王静 《魅力中国》2010,(9):95-96
学科创新教学是在师生双边互动的基础上实现其目标的,它奉行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其最高境界则是通过教师的“为创新而教”和学生的“为创新而学”,实现学生创新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有三个层次:树立创新意识、激活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苑怀明 《魅力中国》2010,(25):274-274
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要创新。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活动。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性质,又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正是我们作文所必备的。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提到“逆向”,人们就会产生出巴甫洛夫所说的本能反应,头脑中立刻出现“正向”二字。究竟是什么是正向,什么是逆向呢?借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概念来理解,所谓正向思维是指人们对所发生的情况所产生的情况所产生的大众的、符合一般逻辑的思维状态;而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从一个另辟蹊径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正向是多数的,逆向是少数的;正向是一般的,逆向是精辟的,而往往逆向思维可以给我们一个更广阔的视野,看到别样的天空。正如一则广告所展示给我们的:成千上万条鱼都在向右边游去,让人立刻就想起了“趋之若鹜”这个成语,用它来形容还真是不足以概括那副壮观的场面,画面被鱼充斥着,脑子有点儿僵,这时,有一条特别的鱼突破吸引了你的“眼球”,那是因为它的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7.
杨成生 《魅力中国》2009,(5):131-131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想法设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何道明 《魅力中国》2013,(8):250-250
高中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然而,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人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  相似文献   

9.
“创造就是解决新问题,进行新组合,发现新思想,发展新理论”。“对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创造思维的训练,开展以“转变学生的传统思维模式,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使其具有灵活运用和处理有关信息,善于迁移和设想的创造能力的跨世纪人才为目标的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形式,是时代的呼唤。基于此,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这里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谈一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方法:一、创设气氛,激发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情…  相似文献   

10.
胡静 《中国西部》2014,(34):42-45
“全维”源自于“全维思维”,这是一种跨界的,超越行业界限的全向度、全层次、全领域、全环节的思维模式,它是诞生在信息文明中期的一种全新思维范式。  相似文献   

11.
张慧蓉 《发展》2011,(5):141-141
“问题情境”是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创设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没有问题的教学”正是课堂教学的问题所在。思源于疑,我们应当让课堂存在“问题”,用问题去激活学生的思维,用问题去引领学生探究。新课程理念提倡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至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尚敏 《魅力中国》2013,(26):364-364
“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乃是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思想。每一个班级中,或多或少的学生不同于大众,他们或因自身生理缺陷,或因家庭背景及成长环境影响,或因某种个人遭遇等等形成个性中的柔弱、自卑、自怜等心理阴影,这些因素都决定着学生间的差异很大。“学而有异,和而不同”。对待每一个学生其身上的不同点,作为班级管理者的我们必须对其付出同样的关爱,不嫌弃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我们提倡的“因材施教”既要表现在教学上,又应表现在教育上,老师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不能因讲究学生共性而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应因势利导地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边晓霞 《魅力中国》2014,(6):202-202
形成创造能力是不容易的。在基础教育阶段,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我们教师必须抛弃过时的教学方法,建立一种新的教育策略。在课堂上,我们必须创设一种和平的、民主的学习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合作努力完成任务。我们必须训练他们随时随地对他们的学习提出质疑,拓宽他们的思维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4.
人鬼殊途     
常有比喻“字如其人”或“画如其人”,其实是指“字”里、“画”中透出作的个性。而企业与产品更是企业家人格化、个性化的外化显示,所以我们也说“企业如人、品牌也如人。”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用分析人的方法来分析企业、分析品牌。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人是教育的主体。这里的“人”不仅指教师,还包括学生。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是一种“无人”的教育,以知识为本位,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沉重的应试压力下,很多学生的兴趣爱好都被忽视了,他们压抑着自己的个性,沿着父母、教师为自己指引的道路前行,他们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快乐。“在现代工具性、唯理性教育的宰制下,人的生命的成长与发展,人的生命的激情、尊严、个性与动感等最本真的特性与价值消失得无影无踪,人成了裹着知识外衣而追逐物质财富的木乃伊,教育的本真的、神圣的生命价值因被遮蔽而荡然无存了。”  相似文献   

16.
如何加强企业管理,以管理出效益?首先要转变和更新管理的思想,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和思维定势,打破旧框框,以全新的思维提升管理层次。一、管理观念创新以经营观念搞管理,建立企业“内部市场”,改变过去“统一步调式”管理。以前,强调企业管理部门要“先理后管”,在传统体制下,是上级设计出一套办法和制度,下级安安稳稳地执行。现在这种方式行不通了。我们提倡管理部门不再只是管理,而是经营,管理者应是经营者,这要求管理部门人员的思维来个大的转变。为什么管理部门不再是管理而是经营呢?如果把位子换到经营的角度上,你的思…  相似文献   

17.
赖学精 《发展》2010,(1):137-137
近年来,我们所倡导的“用文化经营学校”,是对学校十几年来办学实践的提炼,对办学宗旨的进一步挖掘和升华,更是对时代精神和学校个性的张扬。在此理念引领下,我们尝试用“三字经”文化进行操作层面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陈进卿 《魅力中国》2012,(35):107-107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本身的需要,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得到了重视,因此,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注和探讨也随之而兴起。创设民主,平等的阅读氛围,在这个“平台”上,教师民主对待学生,善于倾听,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这样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彰显,学生的个性思维才能得到解放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对于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的方法与应用笔者归纳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试析邓小平创新思维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邓小平创新思维的特征,对于我们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的创新精神,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的实质,促进我们在21世纪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开拓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邓小平怎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能把握和认识邓小平创新思维的特点。 (一)善于发现并勇于提出问题 创新始于对问题的思考。很多情况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邓小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特点是:(1)现实针对性。在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中,他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特区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什…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们在江西万安农村调查采访,对在致富路上迅跑的农民的“实”思维,颇多感受。“一个儿子也分家”57岁的刘大昌,在柏岩乡之所以知名度高,因他是劳动致富的典型。他现在再也不怕露富了。一见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