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2 毫秒
1.
刘颖鑫 《中国就业》2010,(5):47-47,4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农村民生改善的前提。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才能有质的飞跃,新农村建设才有经济内驱力从而最终实现农民增富。而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是智力型劳动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愿意献身农村事业的乡土人才,需要具有一技之长的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需要具有现代市场意识,懂经营、会管理的生产经营人才和懂文明守法纪的现代农村管理型人才。这些都受到农民整体素质的制约。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对于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不可替代。本文从农民素质对农村民生改善的影响出发,基于农民素质视角对农村民生改善问题进行研究,相应的提出解决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付亮 《企业导报》2014,(7):9-10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民生问题成为了国家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改善民生,服务民生不但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因此,国家在改善民生方面极为重视,政府注意提高公共经济的管理水平,这为改善民生、服务民生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本文从提高公共经济的管理水平方面来探讨了对改善民生、服务民生的积极作用,以及一些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4.
消费与民生     
今年"3·15"提出了"消费与民生"的消费者权益主题,强调了消费需求是保持经济增长的恒久动力,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其次,强调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制定消费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强调消费维权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5.
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是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保障房既是改善民生的利器,也给楼市调控增添了底气,更是整个经济发展的稳定器。  相似文献   

6.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事关新农村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开展农村各项事业的前提,农村财务的管理又是维护好农民群众利益、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石和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将改善民生作为一项重要举措,而改善民生又必须做好村级财务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热新闻     
消费与民生被定为中消协2011年主题 1月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公布了2011年年主题:消费与民生。据介绍,“消费与民生”有3方面含义:一是强调消费需求是保持经济增长的恒久动力,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二是强调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制定消费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强调消费维权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8.
事件     
2011年1月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公布了2011年主题:消费与民生。 据介绍,“消费与民生”有三方面含义:一是强调消费需求是保持经济增长的恒久动力,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二是强调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制定消费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9.
陈龙 《东方企业文化》2013,(21):235+166
民生水利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条件、生产发展、生态改善等基本的水利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平稳快速的增长,民生水利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水利大规模投入的溢出效应。本文通过分析民生水利的基本要义和当前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来阐释民生水利与经济发展的互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曲淑波 《活力》2012,(15):39-39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加快经济方式转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主题。改善民生,改善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各级政府和残联组织的重要职能。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机遇,才能推动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改善民生一直是我国政府的基础工作和任务,而公共经济管理与改善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两者相互作用,才能共同发力实现国家富强。在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推动下,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本文主要从公共经济管理对民生影响的重要性出发,探究强化经济管理对改善民生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璐 《民营科技》2014,(1):292-292
加强公共经济管理可有效改善民生,实现民生需求。为了进一步探讨公共经济管理和改善民生之间的关系,从公共经济管理的作用入手,对加强公共经济管理在改善民生中起到的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详细分析,并得出结论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毛世英 《人力资源》2012,(11):24-26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文化建设角度说,这实际上是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贯彻于整个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价值观——我们不妨称之为民生理念,进而建设民生文化这一软实力。对企业来说,这就是在要求把民生理念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确保生产、研发、营销、销售等都沿着惠民利民的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正日益成为自上而下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李晟 《中国就业》2009,(4):26-27
当前,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下行趋势仍将延续的现实,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为各级政府经济工作的首要目标,而着力改善民生成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落脚点,稳定和促进就业又成为改善民生的关键之举。可以说,在经济越是困难的时期,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政府最关注民生的问题,改善民生不仅意味着改善人们的生活,还为我国社会是否稳定和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我国非常重视有关改善民生的工作,把其当成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政府的公共经济管理为人们提供公共的产品、公共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在改善民生上有很大的作用。本文就从加强公共经济管理来改善民生入手,做出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通过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民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的发展要求,让广大群众看到了经济发展惠泽民生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吉炳轩 《活力》2012,(17):4-4,10
我们一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统筹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把握好民生工作的力度、节奏和速度.多干打基础、利长远和促发展的事情.努力把财富的蛋糕做大,让龙江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民营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既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国家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民生建设的一个主体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关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节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20.
中央经济上作会议指出,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为重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继续做好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工作,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大力促进农民消费,稳定发展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着力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不断增强最终消费能力。会议明确将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此外,还要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