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产生了一个独特的现象:是农民工而不主要是农村家庭进入城市。但最终的结果可能还是大量农村家庭完整地进入城市。如何实现农民工进城务工向农村家庭向城市迁移的平滑对接。并使这个过程尽可能稳一点、快一点,是我们要面对的一个世纪性难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利用对三峡库区的返乡农民工家庭的调查数据,探究返乡农民工家庭进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家庭比其他家庭更愿意进入城镇定居;人力资本在返乡农民工家庭进城镇定居的选择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家庭整体受教育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居民的进城镇定居意愿;家庭社会阶层地位的主观认知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其通过家庭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发挥着其对进城镇定居意愿的正向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的居留意愿是决定其是否在当地置业定居的关键要素。文章采用2016年国家计生委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运用Mprobit模型与工具变量的CMP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工迁移意愿对置业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1)愿意长期居留并落户类农民工在迁入地定居置业的概率最大,愿意长期居留但不愿落户类次之,只愿短期居留且不愿落户类置业概率最小。(2)家庭随迁规模和流动次数分别与置业意愿呈正相关与负相关性。(3)城市人均GDP与第三产业占比对农民工的置业意愿存在正向影响。此外,区域与流动背景对农民工的置业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影响。本文建议,政府应对不同迁移意愿类型的农民工给予不同的置业补贴和信贷优惠政策。同时,在保障农民工住房权益的基础之上,建立并完善针对新市民的住房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中西部6省400位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tic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异地择业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异地择业与其常联系的朋友、打工动机、从事的行业、工资预期等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其文化程度、工作单位性质呈显著的负相关。家庭是否有老人或是未成年人、每月电话费花销、就业渠道、预期持续时间与择业行为无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性质对农民工择业行为均为有重要的影响,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5.
董玥玥 《山西农经》2021,(7):109-110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南省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展开调研,建立实证模型并采用层级式的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处理调研数据,分析个体因素、政策环境和网络规模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进城让农村家庭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曦 《中国改革》2004,(6):41-43
从昨天春运时车站码头民工出门打工的人潮,到今日城市屋檐下那些带着泥土味的身影,农民工正在成为中国城市不可或缺的群体。经历了一年又一年的打工生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正在城市寻找新的家园和归宿,不少人的情感也正在慢慢远离农村的家。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城市化"不仅仅是产业结构的转变,实际上更是农民"市民化"或者"公民化"的过程.:如果城市中充斥着大量的流动人口,人们通常从政策层面说,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城市中存在着大量流动人口,存在着大量边缘人社区,到底会造成什么影响,当代国外贫民社区社会学提供的一些案例,很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迁移决策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调查发现,农民工定居城市的意愿并不十分强烈。这反映出迁移决策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城市较高的收入预期是吸引农民工流入城市的直接动因,但农民工的迁移决策,特别是持久性迁移决策更多地受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和个人特征因素的影响。本文依据对浙江省农民工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揭示了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对农民工留城定居的影响,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由于户籍制度的原因一直存在着城乡差别,城市中是以财政"兜底"为特征的"单位"保障,在农村,非正规养老制度仍起决定作用,而农民工的社保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其实国家相关政策法规都规定了农民工可以得到五大社会保险,但他们参保率却仍旧非常低,原因有二,其一,中央只给政策,而相关费用却要求地方筹集,地方政府处于经济的目的,而采取暧昧的态度;其二,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不高,导致参保难以实现.现行社会保障制度阻碍了农民工的迁移行为,从企业层面看,"扩面"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进而减少雇佣;从劳动者层面看,缺乏保障致使回流和不愿迁移行为发生.目前,我们采取了系列措施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但农民工并不认同,有机会尽可能退保,原因有:制度设计不够完善;过高的门槛迫使农民工放弃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关系难以接续.由此文章提出一个纲领性的改革思路,对农民工应实行分层分类社会保障. 央只给政策,而相关费用却要求地方筹集,地方政府处于经济的目的,而采取暧昧的态度;其二,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不高,导致参保难以实现.现行社会保障制度阻碍了农民工的迁移行为,从企业层面看,"扩面"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进而减少雇 ;从劳动者层面看,缺乏保障致使回流和不愿迁移行为发生.目前,我们采取了系列措施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但农民工并不认同,有机会尽可能退保,原因有:制度设计不够完善;过高的门槛迫使农民工放弃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关系难以接续.由此文章提出一个纲领性的改革思路,对农民工应实行分层分类社会保障. 央只给政策,而相关费用却要求地方筹集,地方政府处于经济的目的,而采取暧昧的态度;其二,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不高,导致参保难以实现.现行社会保障制度阻碍了农民工的迁移行为,从企业层面看,"扩面"导致劳动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湖南省泸溪县、芷江县、慈利县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进行调查,构建个人的创业能力、创业动机与政策支持环境与返乡创业行为关系理论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探讨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个人的创业经验和能力以及创业动机是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的重要因素,而政策支持环境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返乡农民工创业行为与创业意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对1019位返乡农民工及其家庭的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描述的方法考察了返乡农民工的家庭收入结构和创业选择,并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行为和创业意愿的因素。结果显示,外出务工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是返乡农民工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外出务工劳动力的返回,经营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占据更大的份额。家庭经济状况、返乡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个人信仰和生产积极性对返乡农民工家庭的创业行为有显著的影响;而那些有着共产主义信仰、外出务工时从事加工制造业和个体经营、参加过技能培训、交际能力强的返乡农民工,其创业意愿更强。  相似文献   

12.
13.
家庭农场种植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紧密相关。为更好地考察家庭农场种植规模调整意愿,在对江津、忠县、万州、巫山、奉节五个区县柑橘种植户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s模型剖析影响家庭农场柑橘种植规模调整意愿的因素,从而探究内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土地流转难度、柑橘种植的品种优良度、柑橘销售方式以及是否加入协会对家庭农场调整种植规模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而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规模、劳动力数量、柑橘种植面积、地块数量、柑橘产量等对家庭农场调整种植规模意愿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城市消费受到个人与家庭决策两方面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包括个人工资水平、家庭迁移特征与留城意愿的农民工城市消费理论框架,结合5省3524名农民工的专项调研数据,探讨个人与家庭特征对农民工个人城市消费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两类特征对农民工个人城市消费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对其城市消费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尤其是发展与享受型消费;第二,留城意愿对农民工城市消费水平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迁移家庭完整度对其消费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留城意愿间接地促进农民工的城市消费;第三,留城意愿在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与其城市消费之间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即农民工留城意愿越强,工资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农民工城市消费的正向促进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5.
《南方农村》2006,(6):22-22
广州大学教授谢建社在《广州日报》理论版撰认为,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根据经济标准、政治标准、社会标准、生活标准、价值标准、化标准和职业标准等综合思考,将进城的农民工大体上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实地调查数据,通过独立T检验、方差分析、Scheffe多重比较方法检验家庭异质性因素对城市家庭茶油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家中是否有60及以上的老人、家庭主要采购者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家庭成员是否有过重大疾病在茶油购买行为上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而在家中是否有12岁以下儿童、家庭主要采购者的年龄、家庭主要采购者的性别、家庭年收入、家庭类型5个指标上都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认为相关企业的管理者应锁定多代家庭为目标群体并实施针对性的营销计划和倾斜方案及应重视女性和30~50岁群体在家庭购买中的角色和作用等启示。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永久迁移决策更多地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方言作为地域文化载体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研究方言距离对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本文以落户意愿作为农民工制度性永久迁移意愿的指标,以定居意愿作为农民工事实性永久迁移意愿的指标,研究发现,方言距离无论对农民工制度性永久迁移意愿还是对农民工事实性永久迁移意愿都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方言距离通过阻碍农民工在流入地区的经济整合、社会参与、文化适应、身份认同4个层面的社会融入,降低其永久迁移意愿。异质性检验表明,随着学历增加,方言距离对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的负向作用逐渐减弱;方言距离对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不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方言距离主要影响跨省流动农民工的永久迁移意愿。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推动就近就地城镇化可以避免方言距离在农民工永久迁移过程中带来的社会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研究返乡农民工对于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选择的基础上,给出相应合理的建议,希望能让农村社会土地流转变得更加有序合理,促进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我国庞大的劳动力群体,农民工市民化缓慢已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结合西安市417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实证研究西安市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受到其生活满意度、个人背景、与城市居民差异和收入福利这4个因子的影响,其中生活满意度影响程度最强,而住房、收入和工作稳定度又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因此本文从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降低其寻找工作的成本提高工作稳定度等方面给出建议,帮助提高西安地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信息获取行为受多种因素交互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数学和DEMATEL耦合的量化分析方法。[方法]首先,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从个体因素、信息源因素、环境因素3个方面构建新生代农民工信息获取行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三角模糊数表征因素间的关联程度,再通过实证调研,利用DEMATEL方法进行结果分析。[结果](1)个体因素类的F1、F3、F4、F6、F7,环境因素类的F14、F15为原因组因素; 个体因素类的F2、F5,信息源因素类的F8、F9、F10,环境因素类的F11、F12、F13为结果组因素; (2)以中心度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新生代农民工信息获取行为关键影响因素分别是原因组的F1、F14、F6、F15和结果组的F10、F8、F12。[结论]原因组关键影响因素易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从长期来看,应优先考虑对其进行提升或投资,结果组关键影响因素易于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且对新生代农民工信息获取行为的作用最为直接,因此可以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