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地搬迁是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湖北省十堰市龙韵村115户搬迁农户为研究对象,对其搬迁前后的生计资本、生计策略以及生计结果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政策实施对搬迁农户生计的改善情况,并通过移民农户对扶贫搬迁政策的满意度评价扶贫效果。结果表明:(1)易地扶贫搬迁促进了移民生计资本的增加,改变了农户生计策略,优化了贫困户整体生计结果,精准扶贫效果显著;(2)农户对易地搬迁扶贫政策效果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均值为3.71,提升了贫困户的获得感及幸福感;(3)易地搬迁可持续减贫仍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需要防范返贫风险。  相似文献   

2.
精准扶贫是中国新时期农村贫困治理的基本方略,在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等客观福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对贫困户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尚不明晰。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和2016年两期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评估了精准扶贫对贫困户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探究精准扶贫对贫困户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精准扶贫政策总体上提高了贫困户的主观幸福感。(2)通过进一步细分扶贫政策类型得出,瞄准人力资本改善的能力培育型扶贫政策能够显著提高贫困户的主观幸福感,但直接给予经济物质支持的扶贫政策并未对贫困户的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3)相较于年轻和深度贫困户,精准扶贫对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作用在老年贫困户和一般贫困群体中更加显著。(4)从精准扶贫对贫困户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分析发现,精准扶贫能够直接帮助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间接提升其主观社会地位并增强其村庄归属感,进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姚若男  吴涛  周平  麻磊 《山西农经》2022,(13):5-7+11
为检验易地扶贫搬迁对提升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政策效果,本研究在改进DFID生计框架的基础上,建立适宜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奢香古镇农户搬迁前后可持续生计的多维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整体上看,搬迁后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得到显著增强,不同帮扶政策对农户具有不同效果。基于此,政府应致力于提升农户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存量,提高帮扶政策精准度,确保后扶贫时代实现搬迁农户“搬得好、住得稳、可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贫困户精准扶贫满意度了解精准扶贫绩效的可行性,从实践和理论两个角度论述了研究吉林省精准扶贫的必要性。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吉林省3个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满意度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从贫困户整体满意度、3村满意度对比、贫困户满意度影响因素3个角度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贫困户对扶贫干部的满意度评价很高,对识别程序的规范性、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公示等满意度较低;贫困户满意度存在地区差异,并从扶贫参与主体的差异性角度进行了分析;通过Ordi nal回归分析发现政策宣传广泛性、识别结果合理性、帮扶措施适用性、帮扶成效对贫困户精准扶贫满意度评价有显著正向影响。得出结论:建议实施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大扶贫格局,以提高贫困户精准扶贫的满意度,促进贫困户发展,以巩固扶贫成效,实现可持续脱贫,并且各参与主体要有序参与,发挥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整治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探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权属管理新路径。研究方法:采用熵权改进TOPSIS法量化评估农户生计资本指数,运用双重差分计量法分析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实施权属调整后,农户生计资本指标的双重差分值提高了0.056;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有显著正向影响,能显著提升农户的自然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且平原地区实施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提升效果高于山地地区。研究结论:应以完善权属调整法制建设和规范管理为保障,建立权属调整与适度规模经营的联结机制,依据自然禀赋特征实施精准化、差别化的权属调整模式,为农田集中连片、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条件,从而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贫困户对精准扶贫路径高质量选择和实施是走好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到2020年陕南移民搬迁工程顺利竣工、我国农村人口全面脱贫的关键因素,更是移民农户实现长效发展致富的充分保证。[方法]文章基于对陕南6个移民安置点的248户搬迁农民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陕南移民搬迁后续精准扶贫路径选择评价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陕南移民搬迁后续精准扶贫路径选择仅处于中等水平。精准识贫机制压力因素、精准扶贫行为主体响应因素严重制约着移民贫困户精准扶贫路径选择; 移民户自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直接决定着精准扶贫路径实施效果。[结论]应全面系统地从强化移民户自主脱贫意识、细化精准扶贫的幅度和层次、优化产业扶贫结构、提升精准扶贫要素耦合度等方面进行精准扶贫路径设计和选择,才能整合精准扶贫资源、提高精准扶贫绩效、提升陕南移民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贫困农户生计资本变化及其与生计策略关系,有助于民族贫困地区项目制扶贫的精准实施,对调整生计资本结构,维持农户可持续生计,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新疆疏勒县225户调查问卷数据,测算精准扶贫项目实施前后生计资本变化,并构建多元无序Logistic模型探讨其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精准扶贫项目实施后,农户生计资本水平整体得以提高,生计资本结构有所改善,但是各项生计资本发展不均衡,生计脆弱性依旧存在;同时生计资本是决定农户选择生计策略的重要影响因素,自然资本是决定农户选择纯农型生计策略的基础,而金融、人力、社会、物质、民族文化等资本决定了该地区农户生计策略由纯农型向非农型的转变。[结论]政府需要加大自然、物质、社会、教育等生计资本方面的扶贫项目投入、提升农民组织化水平、注重金融资本、民族文化资本等生计资本方面扶贫项目投入的精准化并加大监控力度以维持贫困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陕西省3县6镇863户贫困户的入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粗略精确匹配方法估计产业扶贫政策对贫困户生计策略选择及家庭收入的影响,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解读。研究发现:产业扶贫政策使贫困户参与农业种植、畜禽养殖生计活动的比例分别提高了12%和14%,但该政策对贫困户是否选择经营商业和外出务工影响不显著;相应地,产业扶贫政策显著增加了贫困户的农业种植收入、畜禽养殖收入和家庭总收入,减少了外出务工收入,但该政策对经营商业收入和家庭人均收入影响并不显著。可见,产业扶贫政策在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方面效果良好,贫困户在该政策引导下将时间更多地分配给农业种植、畜禽养殖活动,同时减少了外出务工的时间,即生计模式向农业转移。  相似文献   

9.
缺乏资金是贫困户的核心特征,财政扶贫和金融扶贫作为为贫困户提供资金的两种主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国的减贫事业。本文基于扶贫对象贫困程度差异和多维贫困的视角,从理论上比较了财政扶贫和金融扶贫的减贫绩效,并使用112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有序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对假说进行验证。研究发现:财政扶贫和金融扶贫均能显著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且在精准扶贫时期,无论是否考虑政府公共财政投入,财政扶贫促进贫困户增收的效果均显著好于金融扶贫;财政扶贫和金融扶贫促进增收的效果因扶贫对象不同而存在差异,财政扶贫短期内更有利于边缘贫困户增收,而金融扶贫则更有利于深度贫困户增收且具有长期效应;金融扶贫能显著改善贫困户的多维贫困状况,但财政扶贫会使多维贫困状况恶化;财政扶贫可以提升金融扶贫缓解多维贫困的效果,金融扶贫也可以抑制财政扶贫带来的多维贫困状况恶化。  相似文献   

10.
县域乡镇作为精准扶贫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国家如期完成脱贫任务的决定力量。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亟需各县域乡镇的实践探索与创新。本文通过三次进入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镇—恩施市龙凤镇的走访调研,提出县域乡镇应从"六个精准"出发构建精准扶贫路径,主要包括:建立入户调查打分体系识别差异化贫困户、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可持续产业项目、通过金融创新放大各类资金扶贫功效、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扶贫到户体系、依据贫困村的特征派驻扶贫队伍、构建"过程+结果"的扶贫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精准扶贫作为一种被实践反复证明的高效扶贫模式,通过分析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的现状,对其精准扶贫绩效进行评估研究,以期对新时期西藏农牧区脱贫攻坚提供合理的借鉴和参考。[方法]文章基于多维评估模型构建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估系统,建立计量模型,运用模糊数学法计算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估系统的隶属度。[结果]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质量在不断提升,从不同维度的绩效指数变化来看,经济扶贫绩效和脱贫成效两个维度变化趋势明显,其对西藏农牧区整体扶贫绩效系统的贡献度最大,从隶属度来看,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属于良好水平,体现出精准扶贫作为一种高效扶贫模式在西藏的脱贫实践中得以有效应用。[结论]新时期全面深化农牧区各项改革,以乡村振兴助推脱贫攻坚是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现实所需。因此,西藏农牧区正在逐步实现精准扶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现了从面上帮扶阶段向深度贫困地区攻坚阶段的全面转变;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指数在不断提升,巩固脱贫成果,协调四个维度之间的发展关系是解决当前地区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实现可持续脱贫的关键所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依旧是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的短板,在新时代背景下,应紧密结合西藏实际,巩固脱贫成果不返贫,实现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科学评估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4期追踪数据,运用VEP法测算了我国农户的贫困脆弱性,然后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效果及中介效应机制。[结果](1)近年来我国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显著降低,中西部地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比东部地区高;(2)精准扶贫政策显著降低了农户贫困脆弱性,政策效应明显,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效果愈发显著;(3)实证估计结果通过了连续型DID法与PSMDID法的稳健性检验;(4)异质性分析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脆弱性的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对贫困户脆弱性的影响大于对非贫困户脆弱性的影响;(5)中介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可以通过提高农户社会资本的方式降低其贫困脆弱性。[结论]在贫困状况较为严重的地区,应保持帮扶政策持续稳定,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在识别贫困户和制定扶贫政策时,需关注未来可能陷入贫困的农户,提升其应对外界风险冲击的能力,同时应注重发挥各种社会组织与非正式制度的作用,形成多方面减贫合力。  相似文献   

13.
生态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客观要求,要实现生态和扶贫双赢、兼顾减贫和改善生态环境双重目标,必须要正视所面临的生计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生态脆弱地区的减贫成果巩固困难、互为因果关系的贫困与生态恶化的严峻挑战,通过对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在贫困地区发展和实施有利于贫困户获益和参与的生态产业、生态补偿和生态移民。  相似文献   

14.
正成武县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探索推广了以"渔民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充分发挥渔民合作社的引领带动作用,引导渔民合作社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2017年以观赏鱼、鲟鱼、甲鱼为养殖品种在贫困户中开展渔业精准扶贫工作。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把产业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精准扶贫工作更加强调"精准"二字。农安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以空巢老人为主的特殊性,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新困难,即帮扶对象内生动力不足、帮扶措施可持续化水平不高、帮扶人员能动性发挥水平有限等。从乡村振兴战略和双因素理论角度对农安县的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脱贫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本文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利用Eviews 8.0软件建立VAR模型探究贵州省精准扶贫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贵州省全省公路通车里程、旅游业总收入、金融相关率以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会影响精准扶贫的效果,但各个因素影响不尽相同,其中金融相关率的影响最大。因此本文建议将贵州省的精准扶贫工作重心放在金融精准扶贫上,并从贫困户、金融机构两个方面给出了一些金融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精准帮扶、扶贫效果4个层面构建一套包括14个评价指标的贫困县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金寨县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贫困县精准扶贫绩效进行实证研究,以探究影响精准扶贫绩效的主要因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对精准扶贫绩效影响最大,精准帮扶、社会发展、扶贫效果对扶贫绩效的影响依次递减。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从精准帮扶机制、多元扶贫方式和贫困居民能力培训等方面就进一步提升贫困县精准扶贫绩效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精准识别的最终目标是保证有效的精准脱贫,多维贫困视角下的精准脱贫主要包括政策维度、发展维度和主观维度。研究发现:贫困农户脱贫的未来发展能力较低;贫困农户对于脱贫的认同度较低;五保贫困户相对于一般贫困户和低保贫困户而言更易发生"错退"现象。因此精准扶贫工作在保证有效脱贫的前提下,更要保证长期脱贫,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贫困退出机制、融入社会力量关注扶贫问题等措施实现农户真正"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19.
实地调查发现,农民存在对精准扶贫政策的认识危机,主要表现在对贫困户评选标准、"脱贫不脱政策"的误解,"等靠要"思想演变为不合理诉求,功利化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这种危机是扶贫工作中一些漏洞没有及时填补而长期积累形成的,特别是政策宣传不到位,使得执行精准扶贫政策的效果打折。化解认识危机,需要改善扶贫队伍结构以提升识别精准度,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以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加强政策宣传使贫困户明确权利义务关系,增加对第三方评估机构专业水平的考查并完善贫困退出标准。  相似文献   

20.
正新时期的扶贫工作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精准扶贫的一系列创新。一、资源供给奠定脱贫基础,实行扶贫新领导机制和资源筹措的新机制。脱贫攻坚实施以来,中央在此基础上,实行"第一书记挂帅"的集中统一领导体制,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主导性。二、建档立卡帮助精准扶贫,直接瞄准贫困群体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机制。三、分类确保扶贫效果的精准施策。政府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之上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