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工商资本下乡,市场有需求,企业有动力,但是大量工商资本下乡后却"跑路烂尾"。这种现象实质上是企业要素配置长期失衡的最终表现。本文从要素配置的视角建立了分析框架,并运用晋陕黔浙闽鲁鄂蒙8省(自治区)14县(市、区)的案例调查和问卷调查的企业数据,对本文提出的解释命题进行验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企业管理能力的不适应、要素供求不匹配、市场环境不优化是工商资本下乡后企业经营困难的直接原因;第二,政府对农业领域的过度干预以及农村要素改革系统性、协同性与配套性不足,是工商资本下乡后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足且盲目下乡、要素错配、经营困难的深层次原因。围绕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促进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结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要求,重构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促进生产要素下乡的利益逻辑关系。以"城乡发展利益需求的均衡"为研究起点,沿循"利益互动-关系协调-利益普惠-格局均衡"的城乡可持续发展逻辑线,发挥市场的动力主体作用,发挥政府的服务主体作用,以社会中间层主体作为促进城乡生产要素互动的发展性力量,结合"农户、农业经济组织、农村社区"等主体在生产要素下乡过程中发挥的载体面和制度保障作用,构建多主体协同的生产要素下乡利益协调机制体系,实现城乡生产要素流动的"利益和谐"与城乡发展均衡的格局,并在该利益机制下提出生产要素下乡促进的制度设计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乡要素市场改革滞后导致城乡要素流动受限,由此产生的城乡要素错配严重制约着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00—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度城乡要素错配程度与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实证检验城乡要素错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农业部门较非农部门的生产要素错配状态更为严峻,城乡要素配置远偏离理想水平;研究时段内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人"、"地"的融合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贡献较大且效应增强,而"资本"融合的贡献呈现下降趋势;农业部门、非农部门的生产要素错配对城乡融合发展分别呈现正效应、负效应,表明农业部门的要素错配状态改善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非农部门的要素错配恶化是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城乡要素错配严重制约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效益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导致土地、劳动、资本等要素长期从农村单向流出,加速的城市化也存在着对农村和农民二次掠夺的风险。农村耕地资源面临数量、质量和利益三重流失,农村就业不足但现代农业发展后继无人,农民工贡献巨大但无法"化"入城市,农村资金长期处于被"抽血"状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同步推进"三化",必须向农业农村倾斜配置资源要素:一是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统筹规划农业布局,保护良田好地,留住级差地租,保障农民土地红利;二是培养青年农民,扶持注册农户,实行离农补贴,提升农村人力资本;三是推动金融下乡,引导各类资本投农,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反哺农业回报农民。  相似文献   

5.
<正>工商资本下乡原本是一池活水,给缺少资金的乡村注入了资本活力,是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润滑剂,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回报农村的重要体现。可是,眼下却有一些工商资本"心术不正",到农村"挂羊头卖狗肉",以农业为名大搞非农建设。有的打着"旅游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开发"等旗号大肆侵占良田,搞房地产开发,有的在国家三令五申下顶风修建高尔夫球场等。如此种种破坏宝贵的耕地资源,甚至危及国家的18亿亩耕地红线。  相似文献   

6.
“新三农”问题的演变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和"农民老龄化"等现象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新三农"问题。"新三农"问题的衍生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内在动力和制度根源。破解"新三农"问题必须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之间人口和资源的自由流动及公共服务的均衡分配。如果说改革以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城市,当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则在农村,尤其是破除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封闭性。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实行"政经分开""户产分离",鼓励"市民下乡",为农村发展提供人力支持;"管住规划、放开市场",允许"资本下乡",为农业现代化提供资源支持;"守住底线、多元供给",通过"服务下乡",为农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在改革和发展中逐步化解"新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要求,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资本下乡,让资本扎根土地、服务"三农",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必要之举。然而,最近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下乡资本"跑路"、涉农项目烂尾;土地流转出现纠纷,农民利益受损;流转土地出现"非粮化""非农化"现象。这让人思考,如何确保下乡资本真正为乡村振兴服务?资本下乡的积极意义值得肯定,相关部门也做了  相似文献   

8.
正资源要素长期单向流动是拉大城乡发展差距、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所在。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现实窘境,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把"三乡工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推动人才下乡、能人返乡、资本兴乡,全力打通资源要素"上山下乡"渠道,使得昔日几近"人去楼空"的农村呈现出"人财两旺"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探讨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变迁分为两条主线: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土地功能拓展与价值显化。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并显化土地功能与价值,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现实矛盾的两条基本途径。研究结论:针对当前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几个主要方向:(1)强化土地权能,让乡村成为土地多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地方;(2)围绕乡村自然资本加速增值提升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让乡村成为自然资本增值最快的地方;(3)以土地制度改革作为重塑城乡关系的重要手段,优化乡村"三生"空间功能格局,让乡村成为回得去的乐园。  相似文献   

10.
李蛟 《农业经济》2023,(5):98-99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在当前城乡发展格局失衡的大背景下,乡村产业发展欠缺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而工商资本可以带动各类要素下乡,这也是国家引导工商资本下乡的政策逻辑之所在。不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了工商资本与农村资源的有效融合面临着多重阻碍,资本下乡非但没有促进乡村振兴,反而陷入了经营困境甚至“亏本跑路”。因此,为了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亟需探寻工商资本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下乡”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公共性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基层政府推动与资本逐利的双重驱动下,工商资本下乡大规模转入农地。通过对基层政府推动"资本下乡"的背后逻辑和"资本下乡"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本文发现,基层政府、工商资本结成"权力—资本"利益共同体,共同应对土地流转中分散孤立的农户;村级组织成为下乡的工商资本管理分散农户的代理人;基层政府联合下乡的工商资本共同获取涉农项目利益和土地增值利润,其自主利益越来越独立于公众利益,"资本下乡"背景下乡村治理缺乏公共性:治理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违背农民公共利益,治理方式在民主参与方面有待完善,治理资源利用趋向内卷化,治理结果不利于农村发展,这些都导致基层政权的民意基础遭到削弱。为了建构乡村治理公共性,需要从改善基层政府治理机制、完善地方政府治理体制、发展农村社会力量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正>土地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资金是产业振兴的"血液"并带动要素的流动。近年来,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和逐步实施,江西省兴国县农村吸纳了大量"下乡"的工商资本,出现"资本下乡"的热潮,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建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变了村容乡貌。但在"下乡"资本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是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的背景下,以工业化进程中的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作为选题进行研究,找出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的障碍因素,重点分析了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旨在确立一条沟通城乡,打破农村经济的封闭,在全社会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两个新的亮点,一个是城乡融合发展,另一个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过去的文件没有出现过的提法。未来城乡融合发展、要素互通,彼此之间的要素流动,这是未来的新去向。首先,提倡一二三产融合,鼓励资本下乡,国家、政府有责任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制度环境。这几年的一号文件都曾提出,要为资本下乡、工商企业下乡、  相似文献   

15.
正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乡村产业振兴,社会资本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社会资本下乡,乡村有需求,资本有动力,发展有空间。但受农业领域要素供给不足、乡村产业效益偏低、金融保险服务滞后、政策波动较大等影响,社会资本投入乡村产业的积极性不足。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现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建议从四方面着手,打通社会资本下乡的堵点。围绕重点产业靶向引入。结合当地农村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发挥资本、技术、信息、市场等优势,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  相似文献   

16.
工商资本下乡、要素配置与农业生产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要素配置视角,运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2014),分析了工商资本下乡对农业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工商资本下乡会正向显著影响农业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即工商资本下乡会带来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2)工商资本下乡对粮食作物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呈显著正向影响,对经济作物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影响不显著,主要是由于工商资本下乡后资本对劳动力的替换程度在两种种植结构中存在差异;(3)工商资本下乡会促使粮食作物的劳动力资源流失和家庭劳动力的多部门配置,并导致资本对劳动力要素的替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对经济作物中资本替代劳动力的程度较弱;(4)工商资本下乡会促使土地流转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使规模经济效应得以发挥,从而摆脱传统农业低效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中国农业生产要素错配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要素空间错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供相关参考和政策建议。方法 文章以资源错配理论为基础构建农业资源错配指数测算框架,选取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和西藏)的经济数据测算出农业资本错配指数、劳动力错配指数、土地错配指数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指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对农业资源错配的影响。结果 (1)农业资本错配、劳动力错配和土地错配在时空上分别展现出不同的演变发展特征,但都呈现出要素错配不断改善的趋势。(2)从实证结果来看,农业经营规模的提高能够显著改善农业资本错配和土地错配,农业种植结构升级能够有效改善农业劳动力错配和土地错配,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够有效改善农业资本错配,同时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是改善农业资本错配一种重要方式。(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能够通过促进农业生产要素重新组合来改善农业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城镇化发展水平提高能够改善劳动力错配和土地错配。结论 中国农业生产要素在不同区域的错配程度在不断改善,农业经营规模、种植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要素错配的关键因素,消除要素流动障碍,完善区域联动机制是改善要素错配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从资源、资产、资本视角探寻农业农村发展动力,布局人口、土地、产业等多种发展要素的耦合格局,以完善因地制宜、城乡等值的寨里镇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9.
防范“资本下乡”造成“非粮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和"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政策的出台,我国又将出现新一轮的"资本下乡"热。"资本下乡"无疑有助于从根本上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但资本亦是"双刃剑",逐利的本性决定了它只注重效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作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商资本下乡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促进农业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但是,工商资本下乡又会造成农地的"非农化"和"非粮化",因而如何在兼顾各方利益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工商资本在现代农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