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饲料粮进口呈现产品多样化、来源多元化格局下,对中国饲料粮进口的产品替代性和市场竞争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准确把握饲料粮进口市场格局及供给效率状况.利用2010-2019年月度进口贸易数据,基于Cox检验确定了适用的区分来源进口需求系统,利用模型估计结果测算了区分进口来源的多种饲料粮的支出弹性、马歇尔价格弹性和剔除收入效应...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饲料粮供需缺口不断扩大、进口规模激增的背景下,如何保障饲料粮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国外供给的视角,通过CR4指数(行业集中度指数)和HHI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分析近年来中国饲料粮的进口市场格局,计算出口产出弹性,寻找饲料粮国际贸易市场上具有出口潜力的国家,再利用2012年1月—2018年12月的月度进口数据,基于LA-AIDS模型,测算了不同进口饲料粮之间的交叉价格弹性。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重要饲料粮(玉米、大豆)的进口市场结构属于高寡占I型市场;(2)大麦、小麦、高粱、木薯干对玉米进口具有产品替代性,而DDGS(干玉米酒糟)与玉米表现为互补关系;(3)乌克兰、俄罗斯等“一带一路”国家不仅拥有较强的玉米和大豆出口潜力,还可以作为饲料粮替代品种的进口来源。因此,本文建议全面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饲料粮贸易合作,增加这些地区的饲料粮进口规模,实现进口来源国替代,分散进口来源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适度开放饲料粮市场,引入适量、低价的大麦、小麦、高粱和木薯干等替代品种对高价玉米进行替代,以满足饲料工业和养殖业市场需求,稳定饲料粮市场供给。  相似文献   

3.
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带来畜产品消费不断增长,拉动了饲料进口规模的持续扩大。本文利用三元边际分析方法,基于2000—2015年我国共从97个伙伴国进口饲料产品的贸易数据,对饲料产品的进口增长因素及其作用进行研究,利用核密度估计在双边贸易层面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研究表明,我国饲料产品进口的快速增长主要由数量增长引起,主要原因是饲料产品刚性需求的增加;进口产品种类较多且基本保持稳定,对进口增长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短时期的进口波动及部分进口市场上;进口价格历史上长期偏高,由于进口的市场结构优化及产品结构改变,进口价格呈逐渐下降趋势,目前已接近国际市场平均水平;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贸易条件正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全球玉米生产总体保持增长趋势,供给充裕,需求稳定增加,价格持续下行。未来美国等主要玉米生产国产量将进一步增加。中国玉米自2010年首次净进口以来进口量快速增加,同时高粱、大麦、玉米酒糟(DDGs)等替代产品进口增势迅猛。在2015年9月国家公布临储价格调整、国内价格下降的新形势下,由于内外价差依然较大,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压力近期不会明显缓解,中国玉米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仍将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5.
中国菜籽市场需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中国菜籽和菜油市场需求特征分析,探讨了菜油的消费需求趋势,并对中国菜籽消费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中国菜籽的出口量极小,影响国内菜籽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是菜籽价格和菜籽的国内消费;菜籽进口对国内菜籽市场和需求结构有着重要影响,中国菜籽进口量对国内外菜籽市场价格变动富有弹性,而降低菜籽进口壁垒会促进菜籽进口量的增加且对缓解国内供需矛盾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6.
正粮食供求的变化形势对一个国家来说十分重要,根据对口粮和饲料粮的需求情况,对我国粮食未来需求做出如下判断:一是人均粮食消费数量将不断增长,城镇和农村人均动物性食品消费数量继续增长。我国人均粮食消费水平每年增加0.5%以上,加入人口总量增长因素,我国粮食消费总量每年增长的幅度在1%以上。二是人均大米的消费量稳定或缓慢下降。近7年来,人均稻谷生产数量为150公斤左右,但过剩库存增加。  相似文献   

7.
研究方法差异对中国饲料粮供给和需求预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中国粮食需求的增长将主要源于饲料粮需求的增长,所以近些年来中国饲料粮的供需研究引起广泛关注。但是,现有研究在对中国未来饲料粮的供需预测上存在巨大差异,部分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严重偏差。对中国饲料粮供需预测是决策部门的重要参考资讯,所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分析已有研究对中国饲料粮供需预测存在差异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正是本文所研究的主题。本文在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应该密切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本月估计,2017/18年度,中国玉米进口量为250万吨,比上月估计值调增100万吨,主要是国内外玉米价差扩大,进口增长超预期。出口量为10万吨,比上月估计值调减10万吨。库存结余变化比上月估计值增加110万吨,其他估计值不变。自4月以来,国内市场临储玉米持续投放,市场供给充足,饲料、深加工等消费维持平稳,价格延续小幅下跌态势,但受拍卖粮成本以及运费支撑,预期  相似文献   

9.
中国目前饲料粮需求量究竟有多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饲料粮安全将成为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得到准确的饲料粮需求量数据是保障中国饲料粮安全的基础。本文回顾了饲料粮需求量的测算方法,并基于调整后的畜产品产量和估计的饲料转换率对中国2000、2005和2010年的饲料粮需求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中国饲料粮需求量分别为12121.67万吨、16830.22万吨和20002.38万吨。因此,为进一步保障中国粮食供给安全,政府应加强对饲料粮需求的统一监测,适当利用国际市场,确保和提高饲料粮的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引 言 布朗在书中的观点很明确:中国的经济增长加速了食物消费的增长,尤其是畜产品的增长,而畜产品的增长必须建立在谷物产量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中国谷物产量增长的潜力却很小,事实上还可能会下降。布朗预言,中国大陆会重演日本、台湾和韩国的历史——要依靠进口来满足几乎所有对小麦和粗粮需求的增长。因此,中国在今后会大量进口粮食,进口量将大大地超出其余国家净出口总量。其结果是粮食短缺,粮价全面上涨,从而导致一部分穷困人口的基本粮食需求,特别是低收入粮食进口国的需求将会由于高价而被挤出国际市场。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基础数据的获取与计算并利用GAMS的非线性规划模块测算了中国的饲料粮和非粮精饲料的空间数量和价格均衡。主要结论为空间均衡模型可以将农产品的市场潜力量化;各地域的饲料粮需求变化趋势同饲料粮的需求量呈正相关,各地域的非粮精饲料供给变化趋势同供给量呈负相关;模拟得出的供给、调出、调入和需求数量的变化结果可以作为中国精饲料市场的参考发展方向。对策建议主要有加强铁路、海运和河运联运通道建设以降低精饲料运费;增加精饲料丰裕区向短缺区的调运量,促进畜牧业地区专业化发展;增加畜牧业主产区的非粮精饲料供给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经济》1993,(1):41-42
据预测,“八五”时期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可保持平衡。主要是确保总量增长与品种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可能突出。在贯彻“高产、优质、高效”的方针和“大稳定、小调整”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粮食生产可望实现在优化结构基础上保持总量一定的增长。 1、粮食需求趋势 我国粮食需求主要包括城乡居民口粮、饲料粮、种子用粮、工业用粮、国家储备和出口等部分。具体来看,种子用粮近年来基本保持在200亿公斤左右,工业用粮在100亿公斤左右,在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1996—2016年中国食物进口数据,分析中国食物进口格局,实证研究中国食物进口需求,分析进口来源地在中国食物进口市场上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区分来源的Rotterdam模型。[结果]在进口格局上,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均占据中国食物进口总量的较大比重; 支出弹性结果表明当中国食物进口需求增加时,从加拿大进口的食物数量增幅会相对最大,巴西和阿根廷增幅相对最小; 自价格弹性结果表明,来源于巴西和阿根廷的食物进口量受自身价格变化的影响相对最小,其次是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食物进口对这些国家的依赖性较强; 交叉价格弹性结果表明,中国食物进口来源地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和互补关系。其中,进口美国与加拿大食物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进口澳大利亚与巴西和阿根廷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结论]食物进口来源地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和互补关系,中国食物进口应充分考虑这些关系,促进食物进口来源地、运输通道和贸易渠道的多元化,以保障食物贸易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饲料粮供求和地区间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加深,饲料粮短缺将成为中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在过去10多年里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对中国饲料粮市场研究予以关注的主要原因。但是对中国区域饲料粮市场的研究远未得到应有的关注。本文构建了一个中国区域饲料粮市场的非线性空间均衡模型,模拟了贸易自由化、饲料粮生产技术进步、畜牧业技术进步、收入增长和畜产品出口变化对区域饲料粮市场生产、消费和流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和饲料粮之一。中国的玉米在质量、价格和贸易环境上与其他国家相比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加入WTO,对中国的玉米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我国玉米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国内玉米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品质又不如人,在玉米市场上难以抗争,有可能形成较大的进口,国外玉米的涌  相似文献   

16.
原木统计分类与中国进口品种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原木的增长需求主要通过进口来满足,进口品种结构中针叶原木进口数量明显大于阔叶原木进口数量,进口金额阔叶原木则大于针叶原木。应该密切关注俄罗斯关税政策对针叶材出口的限制及不利影响。长期来看,针叶原木和阔叶原木的进口需求有增无减,原材料成本上升将会促使价格增长,其对于国内相关产业的影响将是长期的。依赖于国际市场少数主要来源国的资源供给对于中国资源安全和整个林业产业安全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7.
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预计,在今后6年内全球大米需求仍然强烈,将为越南出口商带来更大收益。预计主要的大米市场如中国、印尼、几个拉丁美洲国家仍将进口亚洲大米,而不是较贵的美国大米。尽管中国大米产量增长,但是仍不能满足每天25-30万吨的消费需求。今年前四个月,中国比去年同期多进口了3.7万吨大米。根据美国农业部的预计,伊拉克每年大约进口100万吨大米。由于世界主要大米进口国已经增加库存,大米价格有望增长。去年,印尼和菲律宾的大米价格增加了10%。尽管全球需求增长,贸易部仍预计2004/05年度大米出口下降,预计美国出口下降16%,印度…  相似文献   

18.
对1998~2007年中国天然橡胶的产地分布、供需矛盾、进口市场及进口品种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天然橡胶存在产地数量少、自给率低、供需矛盾恶化、进口依存度和进口市场集中率高的问题;经济发展将刺激中国天然橡胶的进口需求继续增长,天然橡胶进口价格有可能继续上升,对国内相关产业影响是长期的,中国天然橡胶安全问题愈发紧迫。最后,提出中国天然橡胶进口弥补、战略储备、高级生产要素培育和海外投资等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日本木材进口概况近几十年来,日本进口木材数量迅速增长,1980年木材进口量已达4310万立方米,价值69亿美元。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日本进口木材量是世界进口总量的22%,居世界第一位。而日本国内生产的木材仅为消耗量的30%。在50年代后期,工业化导致日本木材需求的迅速增长。尽管国内生产不断增加,木材价格还是迅猛上涨。1960年第二季度至1961年第三季度,木材批发价就上涨了20%左右。以1950年的物价指数为100,到1960年一般物价指数为104,而木材价格指数为200。木材价格的迅速增长,是增加木材进口的直接原因。在50年代日本国内生产的木材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需求,而从60年代开始,越来越依靠进口材满足需求。日本在50年代以前一直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而从60年代开始,迅速向自由贸易转变,并且国际支付平衡地位也得到改善,这是允许增加木材进口的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国-欧盟农产品贸易增长的成因:基于CMS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十多年来中欧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但欧盟对中国出口增长幅度却明显高于中国对欧盟的出口。本文采用UNCOMTRADE有关数据,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对1996年以来中国加入WTO前后二个不同时期的中欧农产品贸易增长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农产品对欧盟出口整体竞争力提高及产品结构更加适应欧盟进口需求结构变化是推动中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而欧盟增加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因却是中国农产品进口需求的扩大。对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影响中欧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因素也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