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其战略目标实现与农地制度创新改革紧密连接,农地“三权分置”作为新时期农地制度改革的核心,视为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为丰富我国农地“三权分置”与乡村振兴的互动机制研究,助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政策、理论、价值、效率等多维度阐述农地“三权分置”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逻辑,探索其助推乡村振兴的五大传导路径。具体实施过程中因存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强化与农村集体定义模糊、农民土地承包权的维稳与相关法律机制不明晰、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放活与农户流转意向低迷之间的冲突,聚焦于农地“三权分置”的障碍因子,应进一步对集体所有权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明确,加强引导农户土地承包权流转,健全相关土地保障权益,做出土地经营权的入市交易的信息公开与保证,进而完善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当前阶段的重要发展战略,土地流转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土地流转与农村经济之间的影响路径,旨在全面评估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现实性建议,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明植根于土地,保持传统乡村自然人际关系的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泉。新的乡村文化系统还没有重建,传统的乡村文化失去了农村最初的"闲话"空间,乡村文化的向心力缺失,乡村文化正在逐步减弱。在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加、迫切需要全面实施农村社会治理、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文化振兴才是应有的意义。为了满足农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主观需要,中共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包括振兴农村文化,甚至振兴体育文化,以改变农村文化落后的现状,进一步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4.
王洪浩 《山西农经》2024,(2):119-121
土地资源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农民生产生活的空间载体和致富增收的核心资源。农村土地流转事关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以河北省C县土地流转工作的推进过程为研究对象,梳理分析其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市场化水平不高、流程不规范、农户流转意愿不强、收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完善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保障农户收益四个维度出发提出了针对性优化对策,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流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流转是基于对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而提出的长期性政策,是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关系到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其本质是让渡土地的使用价值。当前我国在农村土地流转的实施过程中,在土地要素活力、土地流转主体、商业资本注入、农民土地思想以及土地流转利益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与开展。因此,本文主要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土地流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最基本的资源,人类将长期继续在土地上生存和发展。土地有保障功能、发展功能,尤其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方面反复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尤其强调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改革的底线,要探索土地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他把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看作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也看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政策问题。在2018年  相似文献   

7.
全紫红 《山西农经》2024,(4):176-179
土地作为要素禀赋资源,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路径,有效实现规模经营,对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助推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土地流转仍存在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不完善、区域差异化等问题。鉴于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土地有序规模流转,关键在于推动实现规模经营,使土地与资本产生更多关联性,助推土地流转;致力于解决好农户的经济利益及权益保障等问题,降低对土地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土地流转可以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对于加速推进农村土地改革、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通过调研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200多家农户得到的有效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 st i c回归模型分析法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省广南县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运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是否拥有闲置土地等八个因素对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显著,并据此提出加强政府监督监管、增强农户对当地政府的信任程度等方法来提高当地的土地流转意愿。  相似文献   

9.
<正>张天任认为,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可以带动土地流转,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带动农民就近就业、脱贫致富。然而,一些社会资本在"下乡"的过程中暴露出"热投资、冷农民"的倾向,损害农民利益,破坏生态环境,激化矛盾。资本下乡不能代替老乡,乡村振兴的主体,必须而且始终是老乡。资本下乡必须充分尊重农业农村发展规律,充分尊重农民发展意愿,充分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张天任代表建议,应建立严格  相似文献   

10.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是发展农业规模经济的前奏。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以养老为代表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是助推土地流转的"保健因素",农民的社会保障的不足不仅与建设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不相符,也将无形中成为阻碍土地流转的障碍。为此,必须通过社会保障相关法律的完善与出台,进一步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农民的社会保障标准,解决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1.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是发展农业规模经济的前奏。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以养老为代表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是助推土地流转的"保健因素",农民的社会保障的不足不仅与建设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不相符,也将无形中成为阻碍土地流转的障碍。为此,必须通过社会保障相关法律的完善与出台,进一步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农民的社会保障标准,解决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2.
农村集体建设角地制度改革的根本是如何实现农村集体土地财产权价值的最大化,如何充分实现农民的土地权利.由于现行法律滞后,农民土地权利的实现途径模糊,因此流转过程中侵害农民权利现象严重 .本文针对当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城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确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物权地位、协调性修改现有法律、拓宽流转方式、规范流转程序、完善分配体系等建议,以充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一些地方的区县乡村振兴工作采用了"村庄公司化"的操作模式。即引入一些本村外出的企业老板返乡担任村干部,然后由企业老板成立公司,向村民流转土地,向政府申请财政项目,承担乡村建设任务。这类乡村振兴的主题无一例外地是融合一二三产业和发展乡村旅游。为了让农民流转土地和房屋,部分村庄成立合作社组织,农民将集体资源和个体土地资产流转到合作社,合作社然后向公司流转。这些被政府引导返回乡村的公司老板,既担任村"两委"负责人,也是  相似文献   

14.
赵宁 《农业经济》2022,(5):103-104
乡村振兴战略自提出以来,全国各地农村地区依据自身资源禀赋进行了多样化的乡村振兴之路探索,但各种探索模式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要素。本文基于土地流转现状分析,找到当下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表现的突出问题,依托“土地转出方—土地流转—土地转入方”的逻辑探究了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从土地需求方、土地供给方、政府监管和保障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深入实际探讨我国土地在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尝试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更好地指导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以期实现农村适度规模化经营,以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最终实现农村美、农业兴、农民富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6.
农村闲置宅基地是由经济、历史、社会、文化多方面原因造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闲置宅基地带来的农民财产性收入受损、人地矛盾激化、生态和社会等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农村闲置宅基地在利用过程中存在传统城乡土地二元结构具有局限性、市场流转机制不健全、配套政策法规不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备的问题。通过对德国、日本以及荷兰乡村闲置土地利用的实践考察,其特色发展、合理融资、生态保护给我们提供了有益启示。我国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利用应从多策并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筑有序的市场流转机制、建立完备的配套政策法规以及构建系统的风险防控体系等方面进行完善,为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优化土地利用率,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一些农业大省土地经营权流转步伐加快,形成了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但在热情高涨的背后,一些地区出现的"运动式"土地流转苗头值得高度警惕。例如:个别地方政府求快求大心切,大幅提高流转土地规模,甚至要求"一个月完成全年70%的流转任务";个别村庄耕地总面积只有2000多亩,农民申请流转经营耕地总量竟远远超过面积总数……  相似文献   

18.
地理标志农产品能够有效带动"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打造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动乡村振兴,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稳定提高农民收入。地理标志农产品既有农村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也是对农村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快速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与生态文化振兴,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扩大农村集体产权结构开放性必须迈过三道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维护农民基本权益的基础上,重构农村集体产权的权利结构,打破村社封闭性,增强对外开放性,消除土地等乡村资源流向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体制障碍,是提高土地等乡村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理论层面,对是否应该扩大农村集体产权结构的开放性、允许更多的权能向非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单位和个人流转,存在着截然对立的两种观点。化解认识纷争,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相关改革部署,必须对集体所有制是否必然要求集体产权结构处于封闭状态、"乡政村治"的治理体制是否必然要求以集体经济组织支撑村社共同体、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是否必然为从乡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等重大问题作出明确回答。  相似文献   

2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新时代 "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农民生活更加富裕,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目标,提出的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乡村振兴即是经济的振兴,更是教育、文化、社会和生态的振兴。应该说,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及兴旺产业概念的展开,无疑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当前,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因素很多,要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加强新时代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产业兴旺"则是"乡村振兴"在发展战略上最现实的调整和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