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薛燕 《集团经济研究》2007,(36):463-464
一、中日两国货币升值背景分析 1、人民币升值情况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如图1所示,汇改当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调2.1%,从此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逐渐形成更富弹性的汇率机制;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8:1,达到1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2007年7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举升破7.6:1关口,为7.5951元人民币对1美元:2007年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两年累计升值10%,如图2所示,2005年7月6日,日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00:7.5040,截至2007年8月21日,日元兑人民币为100:6.4262.  相似文献   

2.
2014年2月至3月,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出现连续下跌。本文首先主要从美国回收量化宽松政策、中国2014年第一季度出现的经济下行压力两方面分析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下跌的原因。接着从热钱、出口、房价等角度阐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可能产生的影响。最后从预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未来走势、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及加强国际间金融和汇率合作三个方面展望人民币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弃单一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即上升至8.11,升值幅度达2%。2008年12月3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1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价为6.8346,按汇改初期的8.11  相似文献   

4.
《中国总会计师》2010,(7):10-11
汇改五周年之际.央行网站7月22日刊登的副行长胡晓炼文章称.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一直是2005年汇改以来重点强调的内容.但是仅关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观念短期内还是难以改变。未来可尝试定期公布名义有效汇率.引导公众改变主要关注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的习惯,逐渐把有效汇率水平作为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参照系和调控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2年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告,放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即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这意味着,狭窄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时代不复存在。这项新政,对于从事对外经贸的中资企业有何潜在影响,涉外中资企业又将如何管理这种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2015年8月11日,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价机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水平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美贸易战开打后,贸易谈判的进展也成为了新的汇率波动因素,体现在汇率总体波动幅度变大,且较大幅度的涨跌集中在某一些时间段,而其他时间则波动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7.
自2005年我国对人民币汇率机制实行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呈现持续稳步上升的趋势。截止到2012年底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接近23%,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频繁,对我国外贸企业应对汇率风险带来极大的挑战。在此大环境下,外贸企业采取何种规避汇率风险的对策,无疑成为外贸企业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2012年4月14日,央行决定扩大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05%扩大至1%。这是央行在我国外汇市场发育趋于成熟、交易主体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日渐增强的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间法定波幅扩大至2%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出双向波动新态势,对市场、企业和银行造成的影响分析入手,探讨在人民币单边升值已成历史的情况下,如何适应市场变化给汇率交易带来的挑战,把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需求增加的机遇,提出引导企业调整结售汇策略,加强产品创新及风险管控的对策措施,促进银行外汇资金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北 《北京房地产》2006,(6):108-110
事件回放:2006年5月15日上午一开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就突破8:1的心理关口,达1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这是自去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首次升破8元大关,也是1994年以来首次“破8”。当日收盘时,人民币继续攀升,达1:7.9976。  相似文献   

11.
在开放经济中,物价和汇率是两个重要的相互联系的变量。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8.27开始到2007年末冲破7.3,一年半以来累计升值了11.7%。文章对我国物价和经济现状进行了分析说明,了解到汇率变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渠道,通过分析进而提出了稳定汇率进而稳定我国国内物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弃单一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即上升至8.11,升值幅度达2%。2008年12月3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1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价为6.8346,按汇改初期的8.11计算,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近14%。  相似文献   

13.
在开放经济中,物价和汇率是两个重要的相互联系的变量。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8.27开始到2007年末冲破7.3,一年半以来累计升值了11.7%。文章对我国物价和经济现状进行了分析说明,了解到汇率变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渠道,通过分析进而提出了稳定汇率进而稳定我国国内物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5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次日起,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5.
郑景昕 《英才》2010,(8):100-101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决定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在此前的近两年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被维持在了6.82—6.84元的窄幅区间内,美国国会则在3月就叫嚣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相似文献   

16.
对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7年7月以来,从泰国开始,东南亚发生了金融危机。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的货币大幅度贬值,然后又波及到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使得这些国家货币都有不同程度的贬值。相反,我国人民币却一枝独秀,从1996年12月31日1美元兑8.30元人民币到1997年12月31月1美元兑8.2795元人民币。本文将先分析造成上述差异现象的原因,然后对人民币汇率未来的趋势作一些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7.
秦格 《财会通讯》2005,(11):40-40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一直稳定在1美元兑8.2765元人民币的水平上。此次人民币升值约为2%。至此,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相似文献   

18.
2010年9月以来,汇率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美国“逼宫”人民币升值掀起一轮高潮,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纪录不断被刷新。汇率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其走势会给宏观经济、房地产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2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连续第12个交易日触及人民币跌幅下限。但在12月16日,人民币兑美元一度上涨400多个基点,亦带动境外汇率有所回升,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当前人民币汇率有升有降的双向波动符合其市场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我们试图对此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前随着美元币值的变化,人民币对美元小幅贬值或升值,但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贬值或升值则往往相反,这种变化使得我们对人民币币值的变化难以把握.本文研究人民币对美元和非美元汇率变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变化;根据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构建人民币核心汇率指数并分析其变动及意义.本文认为,人民币汇率目标主要侧重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而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波动有更大的弹性,因此,如果央行以人民币有效汇率为目标,则能够确定每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真正建立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