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孔子和柏拉图美学思想基础和本质差异的研究,探讨其产生差异的原因。孔子美学思想的基础是仁学,而柏拉图的美学基础则是理念论。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义利观"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智慧,不能简单地把孔子的"义利观"归结为"重义轻利,义利对立"。本文从七个方面分析了孔子"义利观"中所蕴含的智慧,包括"认可私利是人之所欲"、"义以为上"、"重视民利"、"见利思义"、"义以生利"等等,这些智慧对于提升现代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记者: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被首次完整提出.我们知道,孔子有"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理想.作为孔子故乡曲阜市的市长,您对于这两个时代的两个概念,做如何理解.  相似文献   

4.
李玉萍 《财贸研究》2000,11(4):34-37
<正> 我国《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与弟子之间,孔子弟子之间以及弟子与再传弟子之间的问答体著作。集中体现了我国儒家思想的精髓,即“仁”和“礼”。“仁”是孔子思想的精神内核,在具体为人处事上,则表现为恭、宽、信、敏、智、勇、忠、恕、孝等诸多内容。“礼”也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重要观念,是孔子一生的学问精华。孔子以“六艺”治世和教育学生,而“礼”则是六艺之道。《论语》20篇,尽管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却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事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  相似文献   

5.
孔子"文质彬彬"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是古今中外研究文学现象所注意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引用孔子"文质彬彬"观点,旨在剖析孔子对此问题的看法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消费伦理的现代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亮 《消费经济》2002,18(3):51-53
一、消费伦理观念的历史价值取向 我国的消费伦理观念一直贯穿着"崇俭黜奢"的主线,早在<大禹谟>中就曾提出"克俭于家".<周易>也有<节卦>,"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孔子在评论晏子过于节俭和管仲不事节俭时说:"与其奢也,宁俭."<左传>则将节俭与奢侈作为善恶的两极,"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些都反映出我国古代对消费所持的基本价值取向,这种崇俭黜奢是有着深刻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经济根源的.思维形态方面,节俭被认为是德行的必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达成至德的道德修养方式之一.通过节俭的操守,可使人清心寡欲,克制而诚谨,以期通达至善至德之境界.子贡评价孔子:"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1].司马光则将节俭作为大德,认为由于它使人寡欲,所以一切德行皆从节俭而来;奢侈却是大恶,因为它使人多欲,所有恶行都从奢移发端.朱熹的节俭观与他的"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观相联系.在他看来,俭是天理,奢是人欲,存天理灭人欲即是崇俭黜奢.这种强调对物质生活的节制,对消费欲望的压抑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7.
潘永辉 《商场现代化》2005,(27):279-279
孔子的性近习远说应从孔子对学生进行人格观察的教育学角度加以理解,而不是从人性论的角度去理解,但也包含有一定的人性论内容.孔子对人性的看法是现实的、辩证的.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思想蕴含丰富内容,而富民思想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利益关系矛盾的日益突出,利益的正当性问题逐渐成为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 "义利之辨"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9.
有若却能将"仁"奠基于"孝悌"这个根本上,从而使"仁理"不离"人情",从亲情出发,归于天下。那个长得像孔子的学生叫有若,也是孔子晚年所招收的新生代得意门生,小孔子43岁。有若知名度不高,好像被历史有意埋没了。但在《论语》中,他的地位却很牛。《论语》中,仅有两位弟子称"子",一位是曾参,一位就是有若。《论语》中记录有若的话只有四章,其中三章都在"学而"篇中了,另一章见诸"颜渊篇"。有若的话虽少,读之却都是具有纲领性的东西,可以说都是对孔子思想的重要发挥,也是儒家思想发展史上重要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10.
当"孔子学院"和"读经教育"(阅读儒家经典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而风靡全球之时,重新温习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并从中汲取力量,成为当下人们的明智之举.本文通过浅析<论语>等经典作品中孔子的财政思想,以求从中汲取有益的财政思想,进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1.
<正>(接上期)三、"中"与幸福智慧是幸福之源,古今中外人们的大智慧,大都包含有"中"的因素。中国数千年文明史汇集而成的智慧之河,"执中"思想源远流长。据传说,舜承继大位时,对尧做出"执中"的应允,即"允执其中"。孔子说:"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则斯以为舜乎!";"回(颜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我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尧舜禹三代授受权力均以保持中正之道为"心传"和"法宝",在尧舜看来,只有具备中庸正直的德行  相似文献   

12.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载于《论语·阳货》)中的孔子这句话为他惹来祸水三千。批孔派一直认为这是孔子歧视女性的铁证,把女性三千年来的弱势地位都算在这位男子头上。挺孔派则多方为孔子辩诬。钱穆对孔子是怀着“温情与敬意”的,他抓住一个“养”字解释“女子小人指家中仆妾言”,从而认为这句话为“齐家”之言,不出‘修齐治平”的大主题。  相似文献   

13.
商人如果以杀伤对方的方式来获得自身的成长,正所谓"杀敌一万自损三千",恶性竞争的结果只能是大家谁都无法获得持续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讲,商人嗜杀的基因使之难成大器.<论语·学而篇>中有这样一句话:"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孔子的弟子也曾说过"礼之用,和为贵".  相似文献   

14.
《品牌》2014,(10):109-110
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卷帙浩繁的思想史上独树一帜、流芳后世。本文从对孔子"仁爱"思想内容的具体分析,对"仁"的本质、施行"仁"的途径以及条件的概括,阐述了孔子"仁爱"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代价值,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将会更好的促进人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学习时报》原总编辑。曾在中国科学院、国家体改委、民政部、光明日报社等单位工作。出版哲学、管理学等著作十余部,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研究。发表文章数百篇,并为电影、电视剧创作主题歌词。书法融多法于一家,成独家特色,被称之为"钟体"。孔子学说的核心词是"仁"。什么是"仁"?孔子说"泛爱众而亲仁"。其实"泛爱众"也可以翻译成"博爱",韩愈说"博爱之谓仁",孟子说"仁者爱人"。  相似文献   

16.
谷芳 《财经界(学术)》2010,(14):107-107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因此,正确肯定孔子理财思想的历史地位,认真研究孔子理财思想的基本内涵,对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回眸上世纪90年代,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曾提升了多少学子的梦想,引发了多少人的关注和企盼,激励着一所又一所学校在追求素质教育的理想之路上前行。潮涨潮落,十几年的素质教育也需要我们重新理解、重新审视。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青岛金门路小学找到了一个字,那就是"爱"。素质教育需要爱,而爱的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体现。古往今来,教育和爱都是紧密和谐,目标相依,孔子"仁爱",墨子"兼爱",陶行知"爱满人间"。而在金门,是"以爱育爱,爱中成长"。  相似文献   

18.
仁者爱人     
中国自古是礼义之邦,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中国以及整个东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孔子宣扬"仁"的学说,他认为"仁"即"同情和爱人"。学生樊迟曾问孔子:"什么是仁?"答日:"爱人",关爱别人,就是"仁"。他大声疾呼"爱人"、"安人"、"安百姓"、"泛爱众"、"博施济众",表现了天下为仁的朴素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9.
《商》2015,(51)
孔子之子孔鲤,字伯鱼。作为圣人孔子唯一的儿子,伯鱼在孔氏家族和历史文献中一直鲜少被提及,但其子子思则以思孟学派的祖师爷而闻名。这种不符合常理的现象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呢?本文根据相关文献提出易子而教、父母关系不睦和父亲孔子成就压力等几个原因,探讨了孔子之子伯鱼默默无闻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孔子"义"、"利"思想现代意义的研究认为,孔子关于义利问题的阐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正确义利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孔子不仅崇尚"义",也重视"利";重在强调"义"的优先性,而非"利"的排他性。其意义就在于启示我们在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今天,要维护公平正义,也要尊重人们合法利益,不忘"义以为质",当"利"与"义"发生矛盾时要"义以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