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主义向数字资本主义、交往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表明,资本剥削范围已经由传统意义的生产劳动扩展至人类日常生活交往层面,呈现出全领域、全空间、全时态的特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看,交往资本主义表面上通过“以数字资本为基础的数字化生产方式”进行表现,深层次上则根植于数字化生产方式的社会基础——基于数字资本的生产关系。交往资本主义所实现的剥削创新,根本原因在于这种剥削形式实现了从传统的商品模式向“位于商品中心的社会关系”的转变。因此,数字时代的资本批判既要重视作为表现形式的数字化生产方式,更要重视人类交往活动背后抽象的社会关系——以数字资本为现实载体的生产关系。基于此,在数字社会未来发展的问题上,交往资本主义理论强调通过“新共产主义”运动走上数字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关键是数字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构建。构建数字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一方面要重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颠覆性革命的总体性、长期性政治策略;另一方面应探索以数字生产资料“共享”为方向原则的局部性、阶段性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先于其相关概念和经济理论的形成。而社会主义理论经历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先有社会主义理论,后有社会主义实践,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又发展和创新了理论。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应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不应把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也作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由于既没有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又没有可以做出科学预见的必要条件,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也不能要求他们为社会主义再划分具体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从站起来,朝着富起来、强起来的目标阔步前进,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需要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与"不断变"的辩证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3.
叶楠 《经济研究导刊》2012,(10):14-15,41
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各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但是,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分析的科学性。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及其无法克服,它就必然要被更高的社会形态所代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就不同,反映生产本质的社会生产目的也不一样。随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消灭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社会生产目的也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但是,社会主义社会只是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认为,实质公正的本质与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而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之前,实质公正是不可能实现的。社会主义公正与资本主义公正虽然有着根本的区别,但不可否认,两者有着某种联系,在性质上都属于形式公正。首先,按照马克思公正观,无产阶级要求的实质公正只有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现,因此,社会主义公正与资本主义公正在逻辑上只能是属于形式公正。其次,作为两个社会形态的经济方式——商品经济,其要求的公正是相对的、形式的,而非制度本身的、事实上的。当代中国社会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社会主义公正与资本主义公正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关于人类发展历史的唯物主义的解读以及对人类发展路径的科学的预测,而这一解读和预测的落脚点是为了阐释人类社会从前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进程,以及再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最终再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性.本文将针对马克思对人的定义以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这两个角度来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目前,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在经济理论界已经取得了共识。当然,这一共识也是来之不易的。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将在资本主义发展成熟走向衰亡的条件下,取代资本主义。可是,世界历史的发展与马克思的预料不同,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在生产力先进、资本主义发展成熟的国家先取得胜利,而是在生产力比较落后,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国家先取得了胜利。起初,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相似文献   

8.
“技术—资本”互动机制是内含技术和资本两个对立面的总体概念,用以表征技术与资本的规律性互动。“技术—资本”互动机制在历史上的阶段性演进表明,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虽然多次为资本主义带来繁荣,但仍无法克服其内在的制度痼疾,一再表现出资本关系的历史暂时性。资本关系的这种历史暂时性决定了,“技术—资本”互动机制的存在有其固有的历史限度。与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持续对此历史限度进行遮蔽不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力揭示这种历史暂时性,揭露技术在社会经济演进中的作用,并展望实现技术合理运用的共产主义超越前景。在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集群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技术—资本”互动机制遭遇发展困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表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技术—资本”互动机制正日益展示出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马 恩认为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即人类社会是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 ,直至达到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马恩甚至还为未来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高级阶段勾画出一幅美好的蓝图。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 ,上世纪八十年代底、九十年代初的东欧巨变、苏联解体至今还为世人反思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益走向辉煌也令人惊叹并思考 ,在纷繁复杂的种种原因中 ,似乎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它甚至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跌宕起伏无不关联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更是事关重大。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的实践过程中 ,特别是近十几年来 ,愈加认识到科学判断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关重要。首先 ,对发展阶段认识的偏差 ,误以为共产主义很快就会实现是过去社会主义建设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现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实现共产主义的遥远性的判断则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显然 ,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了历史教训 ,避免重蹈覆辙 ,对发展阶段问题、对共产...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研究的基础上,预示了未来社会的经济形态。本文从十三个方面梳理了《资本论》中关于未来社会经济特征的思想,主要研究了共产主义再生产、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共产主义的各种基金、农业和土地制度、分配制度、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教育和人的发展等内容,并从中发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只要人类和自然界都一直存在的话,人类历史就不会有终结的一天,历史会将人类社会逐步推入到共产主义。随着资本主义的深度发展和资本积累日益严重,资本主义矛盾日益加重并凸显出来。面对当前各种“历史终结”的舆论,应搞清状况,理性对待,坚持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社会大众,尤其是大学生容易被当前各种终结论调给迷惑。应端正立场,认清资本主义本质,要坚信人类历史是要不断奋进到共产主义社会的。  相似文献   

12.
<正> 恩格斯说,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就是要从历史上依次地阐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即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的规律。中国人民大学孙健同志所写的《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一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9月出版,1982年11月第2次印刷),就是本着“历史的科学”的原则,分别阐述了资本主义以前三种社会形态的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该书  相似文献   

13.
苏绍智、冯兰瑞同志写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一文(以下简称苏文),认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的“过渡时期”应该是指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认为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一直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应该划分为若干阶段,这些我们是同意的。但苏文把我国现阶段划入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思想的新贡献在于:在深刻领悟马克思关于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的历史性质的论述的基础上,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存在补充了“生产力条件”;提出了区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新标准;突破了斯大林关于商品的活动范围“只限于个人消费品”的限定,肯定了“一部分生产资料”可以是商品;提出了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的新论断。分析和评论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思想,需要把“消灭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消灭剥削阶级的社会主义”、“允许私有制和剥削阶级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社会主义”区分开来。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思想所“丰富”的,是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而不是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研究的基础上,预示了未来社会的经济形态。本文从十三个方面梳理了《资本论》中关于未来社会经济特征的思想,主要从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和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生产和交换方式、经济计划和按比例发展等方面研究共产主义的经济特征,并联系现实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社会是从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的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达个历史时期中,还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在实现了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阶级仍然存在,阶级矛盾仍然存在,阶级斗争并没有熄灭。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还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还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同瓷本主义之间谁  相似文献   

17.
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用语含义的演变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文献为依据,阐述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用语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作为学说、理论,科学共产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同一学说;作为工人运动、革命事业,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是一致的;作为未来社会的名称,共产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是指同一个社会,它们在内涵上并没有差别,也不是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名称。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是列宁第一次把共产主义两个阶段分别称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有关论述,对赵家祥和成保良同志有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概念的使用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成保良同志虽然在一些问题上不同意赵家祥同志的观点,但是他们二人都认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用来指称未来社会的用语,在内涵上并没有差别。他们都认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是列宁第一次把共产主义两个阶段分别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但是实际上,马恩所说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概念上一直是有区分的,而第一个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说法的也不是列宁,恩格斯早就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社会主义社会”一词了。  相似文献   

19.
<正> 马克思的《资本论》,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但在分析资本主义的某些经济特征时,往往与未来的共产主义作对比,从而对共产主义经济作出了许多重要的预示。马克思的这些预示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同,他不是从想像出发来描绘未来社会的虚构图景,而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经济深刻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当然,由于马克思没有可能参加共产主义建设的实践,不可能对共产主义经济作出详细而具体的分析。但这些原则预示,关系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命运,是极其宝贵的理论财富。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问题,中心是要说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它的质的规定性是什么?它同资本主义社会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它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当前,搞清楚这个问题,确实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