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给其具体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压力,及时进行移动通信网络管理的合理规划和优化是未来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地理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一个比较完善的科学技术,将这种技术逐渐的融入到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优化工作中去,将有效的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人们生活的网络化水平越来越高,移动通信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快捷,现如今几乎每个人都在使用移动通信网络,移动网络已渗透到家庭、公司和各种公共场所。但是移动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文章就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的现状及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计算机、移动通信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正在到来,因此,大力推动网络技术是我们赶超世界经济强国的关键。我们知道,通信产业是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产业,在未来十年中,通信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将比以往通信业任何变化带来的影响都要大。因此,这是一场网络革命,是一场通信信息革命。  相似文献   

4.
郑宏宇 《民营科技》2011,(2):47-47,23
面对未来第三代移动通信激烈的市场竞争,已有的GSM运营商如何以较少的投资,快速建成高质量、易扩展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同时尽量减少因新建网络带来的巨额成本,将是每一个即将拿到3G牌照的运营商必须关注的焦点。针对上面的问题。现简要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并对三种技术体制作出概述。最后,对比三种体制的优缺点,为了下一步进行网络融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慧华 《科技与企业》2014,(10):125-125
本文在高速铁路特征方面着手,指出了对于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网络的需求,将列车当作主体的移动通信系统,是综合语音与数据,管理与检测为一体的集成信息传播网络,是将无线和有线相配合,管理和计算机与通信相配合的高水平、高信赖性的高速铁路集成业务通信网络的主要构成结构。  相似文献   

6.
吴斌 《民营科技》2012,(9):122+101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作为移动通信技术的核心,移动通信网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当中。近几年,使用移动通信网络的客户群体越来越大,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性也逐渐提高,话务密度也越来越不均匀。这些问题造成了基站与用户手机之间出现不顺畅的信号连接,使通话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对移动技术的发展十分不利,所以我们必须不断的完善移动网络技术,使其得到更好的优化,这样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并且介绍一下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具体含义,希望能为我国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山东企业管理》2008,(2):32-32
由于拥有移动性和网络部署快速、灵活等特性,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和业务能够有效满足一些行业特定的信息通信需求。日益兴起的移动行业应用,不仅有力地推动了行业信息化进程,而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中国移动山东公司目前已在十个行业领域取得卓越成果。在其移动行业应用的不断推广中,给我们逐渐描绘出一幅“移动信息化社会”的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5G移动通信网络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不论是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线上联系、信息获取,还是对网络有着较高要求的网络服务、电子竞技行业等,都相继应用了5G技术。这是因为相较于传统4G技术,5G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不仅使移动通信更加方便快捷,而且通信信号也更加稳定。在5G移动通信网络应用云计算技术,可以不断优化网络,打造更完美高效的网络通信系统。文章就主要对5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过程中云计算的运用以及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推动云计算在5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无线电频谱资源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由于无线电频谱资源的使用涉及国防安全,1986年后才由军方转至地方管控.目前最具市场空间的频谱资源主要集中在广播、电视和公共移动通信领域.基于网络信息传播及信息安全的考虑,需要对我国的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进行适时、适度的改革.从广播电视频段划分若干闲置频道出来,用于公众移动通信;放宽或取消电信运营前置资质,引入新的竞争主体,是我国频谱资源市场化配置成功的主要出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作为一个方便、快捷的通信方式,受到了广大群众的青睐。伴随着移动通信用户的不断增加,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通信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SMS的移动通信网络自动监控系统,以期通过该系统的有效实施,提高网络优化效率,从而为通信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E-mail、微博、电子商务等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网络犯罪。如今,传播计算机病毒、网上恐怖活动、网上盗窃、传播色情、网络侮辱、诽谤与恐吓犯罪等违法犯罪行为日益猖蹶。鉴于计算机网络犯罪已经严重威胁互联网正常健康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如何预防及治理网络犯罪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2.
AdHoc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网络。介绍了AdHoc网络的概念、特点、需求、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的区别和网络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谷辰丰  宋普恩 《活力》2010,(10):217-217
手机短信是一种以手机为载体的媒体传播,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之后,被誉为“第五媒体”。在信息传播中,手机的短信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作为传播的一项新技术。本文通过手机短信的现状、兴起、功能、带来的经济等方面深入的探讨手机短信传播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其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宗刚  孙玮  任蓉 《价值工程》2009,28(12):94-97
当今世界,知识传播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针对知识在网络上的传播具有"小世界"特性,结合信任机制,对Cowan模型中知识传播的易货交换假设和无条件主动假设进行修正;分析了组织中影响信任的因素及在认知型信任、情感型信任不同信任水平下知识在网络上的传播行为;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机制的复杂网络知识传播模型。该模型可以分析知识传播的网络特征,得出结点之间信任值高、网络的平均知识水平高时,知识传播效率越高,即知识传播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15.
在社交网络上传播的信息中,难免会有一些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谣言,严重损害企业形象和声誉,削弱了消费者信任,给企业危机公关带来极大挑战。企业遭遇谣言危机后,如何有效辟谣等问题很值得研究。文章考虑网民和物流企业的博弈策略基础上,建立辟谣信息传播模型,并对演化博弈及谣言和辟谣信息传播过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物流企业积极辟谣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降低谣言传播者的数量;网络用户和物流企业的博弈策略在谣言和辟谣信息传播过程中相互影响,物流企业的辟谣强度越大,网络用户策略发生波动。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其衍生媒介的扩展,网络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同时随着80后、90后员工队伍的日益壮大,该群体员工成长过程中对互联网的依赖,给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网络政工"已经成为现阶段企业政工工作迫切的客观要求。"网络政工"就是利用网络传播  相似文献   

17.
刘中砥 《价值工程》2014,(18):223-224
随着交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交通系统基本上已经实先了办公自动化。内部网络在为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也严重影响我们的正常工作。在建设交通系统信息化过程中,防治计算机病毒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融合,尤其是Internet的普及和就用,一种崭新的商务形式——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正风靡全球。电子商务以其特有的跨越时空的便利、低廉的成本和广泛的传播性在我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渠道,是一个趋势,也是未来必然选择的一种手段。但同时,它也将对商业贸易领域中传统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特别是它对现行的税制和税收征管带来了严重挑战。这些问题又是要急需解决的,否则电子商务对我们的互联网经济乃至整个经济  相似文献   

19.
张品良 《企业经济》2007,(12):76-78
人类传播发展轨迹告诉我们,每一次科学技术带来的传播媒介的创新革命,都会引起传播方式的变革。数字电视的出现,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数字电视广告传播新方式,它必将引起广告传播模式的变革,导致新的广告传播方式的生成。那么,这种新的广告传播方式的出现,能否给电视广告推销带来革命,它是广告传播的机遇还是挑战?这种新的电视广告传播方式能否有效?本文从数字电视新的传播特点与功能分析入手,肯定了数字电视广告传播将带来广告传播的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20.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图书营销的网络传播提供了新渠道、新途径。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传播形式。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