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湖州市与浙江大学合作,首创浙江省省级新农村建设实验示范区,探索出一条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机制。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烟台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立足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探索实施“3+1(机关事业单位与农村联手共建、企业与村结对共建、小康村与周边村结对共建)”联手共建新农村活动,整合各项政策,统筹各类资源,调动各种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1”联手共建活动是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创新,是一种新尝试,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党和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2006年是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如何开好头、起好步?笔者认为要力求实现“四个对接”。实现认识与实践的对接,把握新内涵,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党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省领导明确指出,农垦要在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示范带动作用,要求垦地双方充分认识和结合省情及特点,深入开展“场县共建”,通过合作双赢,实现垦地双方共同发展,走出一条具有龙江特色的加快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垦地双方围绕土地经营,进一步深入、广泛地开展农机合作是重要的内容和途径之一。因此,认真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研究探索新的对策和措施,对开创垦地双方农机合作的新局面,促进全省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仅依靠政府或社会各界的“输血”并非长远之计,因此必须在农村形成一套农村自身的“造血”长效机制以使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对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村企共建”新农村的调研,分析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发展现状及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8月28日,全省“民企系三农、共建新农村”行动启动仪式大会在长春市举行,会上签订的20个新农村建设项目协议,将帮助农户增收11.2亿元。全省“民企系三农、共建新农村”行动由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工商联举办,旨在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我省民营企业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会上,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省工商联签署了《关于推进吉林省新农村建设框架合作协议》,省内20家民营企业与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又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我认为,要防止“三个偏差”。一是防止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建设“新村”,单纯地搞基建工程;二是防止就农村抓农村,新农村建设不是一个部门或一级政府的事,有关部门都应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同时还应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是防止新农村建设“口号化”和“一阵风”,要坚决制止把这项工作当作政治运动或“面子工程”、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金川区双湾镇妇联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力契机,结合双湾镇“六大产业”的发展,深入开展了“双学双比”、“五好文明家庭”、“‘共建美好家园’环境卫生大评比”等活动,带领广大妇女用勤劳和智慧共同描绘着五彩斑斓的丰收图。  相似文献   

9.
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央、浙江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2006年5月21日,湖州市与浙江大学签订协议,开展全面、长期、战略合作,共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市校双方紧紧围绕“为浙江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探索规律、积累经验、争当示范、作出贡献”的目标与要求,提出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把湖州农村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乡土文化繁荣、社会秩序和谐、农民生活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0.
吴江  欧书阳 《农村经济》2006,(12):90-9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为了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所提出的最新战略决策。无论是客观需要还是着眼于现实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而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新农村建设持续进行的正确导向、加速新农村建设进程的资金支撑、制定新农村建设蓝图的设计规划、提供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组织保障的作用。因此,本文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正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就必须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不同层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关系、政府资金投入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前瞻性和现实性的关系、“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等。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政府才能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在群策群力基础上发挥主导作用,积极稳妥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科学内涵和目标任务的透析,深刻阐释中央做出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的战略意图。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今天讲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水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建设文明、和谐、共富的新农村。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关键是要营造全党、全国、全社会合力建设的良好氛围,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共建、城市带动、改革推动的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2.
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包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从社会文明建设看“,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要建设物质文明,前者是建设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点、难点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点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全新的内涵。与过去农村建设的含义相比,新农村建设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从社会文明建设看,“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物质层面上的,属于物质文明建设的范畴,前者是建设新农村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后者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体现和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4.
《农村财务会计》2006,(12):29-31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各地纷纷付诸行动。但有些地方在具体实践中,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庄建设”,把精力更多地用在了“村容村貌”的整饰上。有的脱离自身实际,或者修华而不实的广场,或者盖“农民式别墅”,或者搞和城市一样的“精品小区”,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工作。凡此种种。反映出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上还存在误区。  相似文献   

15.
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思路,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核心和关键在发展农村经济,只有农民增收才能生活富裕,才有经济实力抓好新农村的其他建设内容,从而奠定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任务,具有科学的内涵,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也是多元化的,不能片面理解为是狭义的“村庄”建设,而是由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人文等因素构成的多位一体的综合目标。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是在辩证、求实的理性思考中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状况的实际提出的,是从总体上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反映。西南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少数民族多样、社会发育程度普遍偏低、经济基础较为落后、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从农村社会状况实际出发,注意从农村经济基础实际出发,注意从农民现实生活实际出发,尊重现实条件,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农业部于最近印发《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七项活动的工作方案》,将会同地方各级农业部门在省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联系村开展增粮(产)增收、“一村一品”、科技兴村、生态建村、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和谐农村创建和村级组织建设等七项活动,办28件实事,以扎实、有效地推进示范联系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农村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最基本的要素,如何科学地利用与管理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根本保障。本文针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新农村目标要求。结合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管理现状分析,提出了完善农村土地管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系统是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体制下逐渐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的均衡系统,新农村建设实质上就是要打破农村社会经济系统的均衡,从根本上改造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证分析表明,嘉兴市创建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与全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是现实可行的,也是非常有效率的。关键是:(1)政府应着力制度创新,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制定激励性政策和广泛的组织动员。(2)坚持国家扶持和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培育农民的自主意识,提高农民自主能力。(3)建立城乡文化结对、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和民企联村的“三结对”机制,为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构筑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