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想方设法提高城镇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能力,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企业改制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重视。城镇弱势群体人数统计不清。弱势群体是相对于是否就业和低收入为界线划分的,但隐性就业和自谋职业人员的收入难以核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我国社会转型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易发时期,主要表现之一是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相对失衡,失业问题严峻,在许多地区,就业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最突出的问题,并随之形成了大量的社会弱势群体.这种经济风险源失业,导致普通劳动者、弱势群体层面的社会成员利益受损,极易产生经济、社会、政治的危机.要实现民众的充分就业,化解危机的关键在于政府要凸现其公共权力的特性,履行好社会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关注弱势群体,千方百计的实现民众的充分就业,切实成为经济社会稳定的制度建设者和保护者.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弱势群体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介绍了非正规就业具有就业领域宽泛、方式灵活、成本低、准入条件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地处湘西北部的湖南省永顺县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被列入西部大开发范围。随着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经济转型,在新旧体制摩擦与碰撞中,本就脆弱的就业环境中更加凸显着日益尖锐的就业弱势群体就业困境与矛盾,这已成为关乎当地社会稳定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一个实现社会和谐、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难题。破解弱势群体就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目前,辽宁省的就业问题较为突出,成为政府再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解决大龄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辽宁省政府从落实“三个代表”的高度,积极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再就业,以利于社会稳定。一、弱势群体再就业难,已成为社会问题到2001年末,辽宁省各类离岗职工216万人,其中,有就业要求的有180万人。为了安置这些人实现再就业,辽宁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是,在就业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交织状态下,就业弱势群体仍在持续扩大,值得认真关注。弱势群体再就业难,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自身…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殊就业困难群体。他们由于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困难重重,有的甚至夫妻双方失业,加之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生活相当困难。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各级政府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把促进弱势群体就业作为当前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年来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业竞争空前加剧,催生了大量的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本文从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入手分析,提出了从国家、社会、学校到家庭和个人的帮扶措施,并提出了在解决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上,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与支持,需要各方面的相互协调和配合。  相似文献   

8.
严红霞 《企业导报》2013,(6):213-214
近几年来,独立学院迅速发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家长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作为弱势群体的独立学院贫困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解决独立学院贫困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独立学院和毕业生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总结公共就业服务特性,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公共就业服务发展的一般规律,及中国公共就业服务体制机制特殊性的基础上,将国外经验转化为可资中国借鉴之处。中国公共就业服务存在供给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弱势群体需求的突出问题,应进一步完善政府为核心的多元供给机制:一是对职业介绍、信息发布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补充的“一主多元”供给机制;二是对职业培训、就业援助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和社会推动的“多元协同”供给机制;三是对技能鉴定、职业指导建立政府负责、市场和社会参与的“多元混合”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0.
就业问题是困扰各国政府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不但是一个政治问题,社会就业率的高低关系到政府的执政能力;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就业的好坏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是一个社会问题,就业率低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而解决就业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的就业援助协会以社会组织的形式,运用社会力量协助政府较好地解决了社会就业,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