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淮河入海水道阜宁段水土资源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丰富的水土资源是立国富民的基础,如何将水土资源的有效、科学利用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相结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作为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所经区域之一的阜宁县,将水土资源利用与堤防管护有机结合,收到了良好的工程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王亦勤  杜选震 《治淮》2003,(2):26-27
海口闸地处海边,闸下易产生淤积。本文从海岸变迁、闸址选择、数模预测、冲淤试验和清淤措施等方面进行海口闸减淤对策研究,认为入海水道口门位置选择是合理的,闸底板高程应对上游河底高程相同,定为-3.0m,下游引河河底设计应定为-4.0m,清淤可采取潮差冲淤、机船拖淤、调水冲淤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为确保淤土地段堤防施工安全,有必要进行施工变形观测。主要介绍施工变形控制网和观测点的建立与观测方法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由实测沉降与时间关系曲线推算堤防最终沉降量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指数曲线法、双曲线法、沉降速率法、Asaoka法等,根据淮河人海水道近期河道工程阜宁淤土段北堤典型断面的实测沉降资料,通过曲线拟合分别采用基于指数法和双曲线法的堤防分级施工情况下沉降预测模型推算堤防的最终沉降量和分层总和法理论计算值作比较,分析了堤防设计预留的工后沉降量的合理性,对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宋力  方井连 《东北水利水电》2007,25(7):12-13,33
文中使用淮河入海水道淤土段一个典型断面,采用平面八节点单元对建在软弱地基上的堤防进行数值分析,有效地模拟堤防在分层填筑、逐级加载的施工过程中沉降量的变化,为堤防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为确保淤土地段堤防施工安全,有必要进行施工变形观测。主要介绍施工变形控制网和观测点的建立与观测方法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曾晓兰 《治淮》2002,(8):10-11
一、基本情况 淮河入海水道盐城阜宁段从潮河(桩号71+190)到跃进河(桩号100+500),全长29.3km,有9座穿堤建筑。其中潮河、戴舍大沟、张马大沟、跃进河涵洞为穿北堤排水涵洞,为水工2级建筑物。涵洞洞身均为钢筋混凝土3×3m箱涵结构,上、下游均为钢筋混  相似文献   

8.
《江苏水利》2005,(10):I0002-I0002
近日.治淮战线再传捷报,淮河入海水道滨海船枢纽工程与泰州引江河双双喜获2005年度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奖.这也是滨海枢纽继2003年12月获得两项“扬子杯”省优质工程奖、2004年8月获得两项省水利优秀施工工程奖后.再获殊荣.为江苏水利增添了光彩.  相似文献   

9.
王国洪 《江苏水利》2002,(Z1):31-31
淮河入海水道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的河道工程,该段工程由南北堤及南北泓组成,南堤为I级堤防,北堤为Ⅱ级堤防,阜宁严重淤土段处于阜宁县羊寨镇境内.  相似文献   

10.
淮河入海水道海口枢纽工程,主要由新建的海口南闸、海口北闸、黄海公路南桥、黄海公路北桥组成:其设计行洪流量2 270m^3/s,南偏泓排涝流量214m^3/s,北偏泓排涝流量243m^3/s;工程概算总投资1亿多元,计划工期18个月.  相似文献   

11.
刘松 《治淮》2001,(3):6-8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3000万亩耕地安全的战略性骨干工程。干河西起洪泽湖二河闸,沿灌溉总渠北侧向东,至扁担港注入黄海,全长163.5km。工程远景按洪泽湖300年一遇洪水设计,行洪7000m~3/s;近期工程100年一遇设计,行洪2270m~3/s,挖泓筑堤,结合渠北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  相似文献   

12.
介绍淮河入海水道淤土段堤防工程的施工概况:采用逐步加高法控制软土地基堤防施工加荷速率,即利用堤防本身的质量作为压载,分级逐渐施加荷载,使软土地基强度逐渐适应上部荷载的增加,最后加至设计高度。根据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采用有效固结压力法推算软土地基因固结而增长的强度,通过计算分析确定采用逐步加高法施工的分级荷载和加荷时间,并利用堤防施工期的实测数据分析了计算成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陈少泉 《治淮》2011,(11):40-41
淮北大堤加固工程完成后,防洪标准得到很大提高,也为工程管理升级达标创造了必要条件。但对照考核标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河道淤积问题在比降平缓的平原地区甚为普遍.河道的严重淤积,使其行洪、排涝、改碱和蓄水等功能严重降低,对流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成为当地社会及经济进步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作者以辖区内河道为例,通过对河道淤积的原因、淤土成分、特点和分布情况分析,结合多年实践,探索出一条河道淤土资源化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1 工程概况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为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200万hm~2耕地安全的战略性骨干工程。淮河入海水道西起洪泽湖二河闸,沿苏北灌溉总渠北侧向东,至扁担港入黄海,全长163.5km。其主要作用是与入江水道、灌溉总渠、分淮入沂等工程共同分泄洪泽湖以上15.8万km~2的来水,并兼顾渠北地区1710km~2的排涝,为改善环境和结合航运制造条件。 工程远景防洪标准按300年一遇  相似文献   

18.
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拟在深淤地基上填筑堤防并建设穿堤建筑物。为深入研究入海水道深淤段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在南堤深淤段布置3个典型断面,对控制堤防稳定和变形的关键土层,综合采用钻孔取土、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等手段测试了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深淤段地基是一种典型的河湖相淤泥质软土,其厚度大,含水率和粘粒含量高,普遍含有粉土和砂土薄层。一期工程堤防堆载后,堤身下方淤泥地基强度提升明显,这对二期工程灌溉总渠侧的稳定是有利因素。针对深淤段地基的工程特性,二期工程深淤段堤防扩建工程,应重点关注堤防、穿堤建筑物的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等。  相似文献   

19.
淮河干流蚌埠段河道整治工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建立一维、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利用1992年实测地形与2008年和2009年复测断面资料,通过对典型年的洪水位、行洪能力、断面流速和流态等的计算分析,对淮河干流蚌埠段整治工程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蚌埠段整治工程实施后,洪水位显著降低,行洪能力明显增加,流态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表明该河段退堤、切滩、疏浚等河道整治措施和规模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20.
《江苏水利》2003,(7):4-4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淮河入海水道全线通水仪式。我谨代表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对中央和有关部委给予江苏水利事业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体工程建设者以及支持工程建设的沿线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受表彰的工程建设有功单位和建设功臣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