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力资源》2008,(4):69-75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雇佣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实践中并非所有的雇佣关系都签订了劳动合同,由此便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虽然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实际履行了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权利义务而形成了劳动关系。 对于事实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作了重要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仍然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除按照以上规定支付二倍的工资外,还应当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自2008年2月1日起,对于依然存在的事实劳动关系,将开始受到法律更加严厉的制裁。 在事实劳动关系“终结号”首航之际,企业该如何应对呢?本期邀请了劳动法专家阎付克律师就事实劳动关系的一些问题的解决及预防提供专业意见和应对策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一、如何界定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关系 <劳动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同时发生,没有劳动合同就没有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建立以劳动合同为标志.这一界定,为近些年来一些用人单位规避订立劳动合同,以达到规避劳动法上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提供了前提.一些用人单位表示,既然劳动关系的建立以订立劳动合同为标志,那么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就没有劳动关系,也就不需要承担劳动法上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导致近些年来劳动合同签订率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第10条是关于建立劳动关系、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规定,这些规定与《劳动法》第16条的规定相比较,强调了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地位,明确了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定义务,使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更具有可操作性。一、书面劳动合同是全日制用工的唯一合法形式劳动合同是确认劳动关系建立、明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权利义务的协议,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最近,通过调研发现,"劳动者不愿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现象时有发生,使新建立的劳动关系处于不稳定状态,埋下了劳动纠纷的隐患。  相似文献   

5.
李森  张丽 《民营科技》2010,(11):124-124,303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签订劳动合同给劳动者实现劳动权带来保障,能减少和防止劳动争议,现对劳动合同中的几个法律问题作出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正>《劳动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也就是说,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同时发生,没有劳动合同就没有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建立以劳动合同为标志。这一界定,为有些单位规避订立劳动合同,以达到规避劳动法上  相似文献   

7.
一、如何界定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关系 《劳动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同时发生,没有劳动合同就没有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建立以劳动合同为标志。这一界定,为近些年来一些用人单位规避订立劳动合同,以达到规避劳动法上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8.
所谓事实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未按法定要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都承认劳动关系存在,并相互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状态。在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中,由于片面夸大书面劳动合同的作用,实践中至使不少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常常得不到及时应有的保护,并因此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对此急需从立法、执法等各个方面加强对事实劳动关系的保护,以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廖赞梅 《企业导报》2012,(11):141-142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是极易混淆的两种合同,在实践中很难将二者正确区分开来。很多用人单位为规避法律义务,往往不愿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者迫于就业压力、加之专业法律知识欠缺,往往违心或被迫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务合同及其他合同。这显然不利于我国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因此,督促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关系,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需要劳动监察部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正确履行劳动合同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又称劳动契约或劳动协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依法经协商而达成的书面协议。所谓劳动合同终止指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或者双方当事人约定的终止条件成就,或者劳动合同一方的主体资格消灭,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及其产生的劳动法律关系归于消灭。《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3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因为忽略有关细节,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从而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本文就实践中劳动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易忽略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引起重视,从而保证劳动合同规范、有效地签订。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时代》2010,(7):102-103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而建立的劳动关系的书面法律凭证。劳动合同也是稳定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强化劳动管理、劳动者保障自身权益、处理劳动争议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既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也是劳动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同时也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基础和保障。本文对进城务工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需注意的事项给予了指导。  相似文献   

14.
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草案》规定与事业单位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适用该草案,可见事业单位劳动关系未能全面纳入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该草案未能解决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法律规范的统一问题。本文对事业单位纳入劳动合同法调整范围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应当将事业单位劳动关系全面纳入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上海某公司前总经理王某与该公司"对簿公堂",王某在《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中请求裁决恢复与该公司的劳动关系,并索要解除劳动合同期间的薪资损失。这一劳动仲裁请求引起了广泛社会关注。在常见的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案件中,劳动者在被单方解除劳动关系后,往往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或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很少遇到员工提出要求"恢复劳动关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颁行实施后,中国劳动合同将执行新的规范,劳动合同管理面临新的环境与情况,劳动合同法必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生重大影响。一、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的影响(一)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真的可怕吗?《劳动合同法》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后再次续签,就应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从这条可以看出,法律对于劳动关系持稳定化和长期化的态度。劳动合同法对于企业用工的规定更加严格,对劳动者  相似文献   

17.
自《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关于用人单位在规定时限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应处以每月二倍工资赔偿的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同时,这也成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多发区。其中,当劳动关系双方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要求补签劳动合同而劳动者拒绝补签时,用人单位是否应当支付二倍工资的问题,相关法律法规未明确说明,由此引发了争议。本文所刊登的就是关于这个问题的几种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8.
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所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如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劳动者退休后,  相似文献   

19.
作为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订立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第一环节。无论是对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劳动合同都同样重要。本文针对实践中矛盾集中的几个焦点问题,结合《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订立劳动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深入解读,使劳资双方从确立劳动关系之初即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防止并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稳定劳动关系,规范劳动合同,保护每一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可以说,劳动合同法是一部与老百姓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为了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让劳动合同法能够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于3月20日全文公布《劳动合同法(草案)》,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