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资讯     
中国人首次环球帆船航海探险 首位中国人“翟墨帆船环球航海行——中国万里海疆行”航海探险活动已于3月18日启动国内航线。35岁的山东人翟墨将独驾帆船自大连驶至南沙。 翟墨是年轻的现代艺术家,曾旅居法国、新西兰。2000年2月至2001年8月,自驾帆船环新西兰一周,考察当地波利尼西亚土著艺术并举办画展。这次他的环球航程约28000海里,经停30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港口,需用时18个月。  相似文献   

2.
朝圣和旅游都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象,是人类有异于日常生活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本文从人类学视角,透析了朝圣和旅游的关系。“朝圣”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精神文化之旅,旅游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精神文化“朝圣”。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高度关注人类的精神需求与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3.
探险旅游安全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险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活动,近年来,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广泛阅读国内外探险旅游文献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整理归纳,先界定了探险旅游的概念与分类、探险旅游的特点,进而对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并针对探险旅游中的重点问题,即安全管理,从探险旅游风险评估及保障机制两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其研究主要热点和盲点,以期为探险旅游后期研究提供基础性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伴随城市文化旅游市场的日趋繁荣和疫情期间本地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城市微旅行活动迅速崛起,成为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旅游新选择。文章以上海城市微旅行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文本收集、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多元数据收集方法,围绕城市微旅行产品的生产与实践过程,从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探究了城市微旅行对所在城市的文化表征及解说员带领游客参与其中的具体实践。研究发现:城市微旅行通过对城市文化物质空间、精神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多样性表征,超越了传统旅游形式对城市的文化建构;通过主题与小众的空间组织、真实与在场的文化展演、漫游与凝视的具身体验,带给游客深度且具有启发性的旅游体验。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城市微旅行这一新兴旅游活动,并为文旅融合和城市文化旅游的深度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旅行成为了人们闲暇时间的首选休闲方式。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严重,这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旅游行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宣传开发低碳旅游将对缓解全球变暖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低碳旅游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海魂 《山西旅游》2006,(1):57-58
2005年6月15日晚上,12米长的"吉尼斯"号游船驶离澳大利亚墨尔本已经23天了,它正横渡太平洋驶往巴拿马运河,它此行的目的是过巴拿马运河后横渡大西洋过好望角再横渡印度洋回到澳大利亚,做环球一周的探险旅行。46岁的船长成廉·萨利姆年轻时曾在海军服役,复员后又当了20年的远洋船长,到过近50个国家,惟独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环球航行。此时,萨利姆在驾驶台掌舵,比他小16岁的助手比尔·南希小姐在船舱早睡觉。她这几天太累了,晕船呕吐, 这几天稍稍适应,还得轮班掌舵。这是一次浪漫、刺激又惊险的旅行。  相似文献   

7.
徐霞客:中国古代的旅游圣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圣人的概念界定切入,参照徐霞客对中国旅游文学的独特贡献,提出他是中国古代的旅游圣人,是把毕生献给中国古代旅游事业的第一人。进而从徐霞客的旅途生活,论述了他最可贵的三种精神,即吃苦精神、探险精神和乐观精神。  相似文献   

8.
从西方经济史看旅游起源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愉秉 《旅游学刊》2000,15(1):68-71
目前有关旅游起源不同认识的症结在于如何看待原始人类的出行。本文不同意以原始人类迁徙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来否定其为旅行或旅游,认为西方古代经济史提供的基本事实表明,近代以前与谋生相关的旅行、特别是商业旅行大都曾程度不等地带有被迫和求生的色彩,因而从逻辑和历史的角度,被迫性和求生性都不宜作为区分原始迁徙和古代旅行的标尺。本文提出,原始人类迁徙与后世旅行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不具备旅行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物质资料日益丰富的当代社会,人类对精神需求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一种专注于探索自我的旅游形式——精神旅游逐渐流行起来,并作为一个全新的学术概念走入学者视线.进入21世纪,国外学者开始对精神旅游开展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国内旅游学界虽早对旅游的精神维度有了深入探讨,但对精神旅游的关注和研究则稍显滞后.为了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和参与,更好地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文章以精神旅游的界定为切入点和落脚点,对精神旅游及相关概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专门研究和论述.文章认为,精神旅游是旅游者以主动获取精神增益为目的而踏上个人旅途的一种旅游活动;准确地理解“精神性”是全面把握“精神旅游”的前提和关键.并且,精神旅游概念的兴起意义重大,它在理论上扩展和深化了现有的旅游研究,在实践中为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和促进旅游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函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需求问题是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居民旅游需求函数是旅游需求问题研究的基础,旅行成本模型广泛地被用于估计居民旅游需求函数。文章基于停留时间内生的旅行成本模型,在考虑游客动态出游行为的情形下,使用中国39个城市2000~2007年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对中国居民旅游需求函数进行了估计。研究表明,旅行成本、时间成本和居民收入是影响居民旅游需求的关键因素;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的绝对值大于旅行成本弹性的绝对值,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居民收入激励政策较之于成本竞争策略更有效;旅游需求的旅行成本弹性和时间成本弹性差异显著,减少旅行成本政策较之于缩短旅行时间政策更能提高城市的旅游收入;旅游需求和停留时间的影响因素存在异同,扩大旅游需求和延长停留时间的选择面临"两难",但也可"两顾"。  相似文献   

11.
青雾 《旅游时代》2015,(7):92-98
你有多久没有亲近大自然了?上一次整装出发是多久以前的事情了?不要犹豫了,把旅行背包从柜子里翻出来,在这个初春来一场未知的旅程,让你暂时抛开烦恼,专注旅行。下面推荐的这些野外探险地是探险爱好者公认的顶级去处,已经蠢蠢欲动的你不妨带上装备,勇敢一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研学旅行的兴起与发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旨在探讨研学旅行视域下,如何有效培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首先,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师资培养等方面探讨了研学旅行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整合方式,以期有效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第一位环球骑士胡荣华先生1987年完成了自行车环球的壮举。对于喜欢旅行、户外活动与冒险的我,这件事不仅打开了宽广视野,更开启了我的环球梦想与希望。但要骑着自行车环球,想着容易,做着可一点都不简单。在实现的过程中,将面对重重的困难,譬如要考虑经费、装备、体力、耐力、长途旅程时间,更需要具备丰富的海外自助旅行、自行车旅行经验与维修能力。除此之外,事前还有许多琐碎的规划准备工作,但最重要是出发后的长时间旅程中,除了体力与精神的辛苦疲累,  相似文献   

14.
青雾 《旅游时代》2013,(4):95-98,100
看过布鲁斯·帕里沿着亚马逊河拍摄的纪录片,其间苦乐自知。不知道多少人的内心里潜藏着这样的一个梦。人类总是充满了探索精神,由纪录片引起的"勇闯天涯梦",在厌倦了千人一面的高楼建筑和精心布置的商业休闲景点之后,被深刻地唤醒了。探险的欲望像是一只潜藏在人体内的困兽,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今天,终于倾巢而出。你的选择是什么?探险旅游并没  相似文献   

15.
苗学玲 《旅游学刊》2016,(11):22-31
旅游,从本质上讲是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者共同生产出来的体验.多年来,众多研究关注背包客旅行带来哪些个人成长、旅行动机,以及目的地等其他客观因素的作用,却忽略了旅行者对故事的思考.于是,理论界有旅行带来的个人成长无须努力、轻而易举的论断,而报界探讨“旅行是心灵鸡汤”是否是伪命题.基于此,该文的研究问题是旅行者的主观因素,特别是反思,如何促成个人成长.文章采用自我民族志收集资料,讲述2011年和2014年作者在旅行中结识的两位单身女性和她们的故事,日常生活中的困境以及旅行结束后的持续思考,试图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来呈现旅行带来的个人成长的“全貌”,包括旅行前、旅行故事发生、返回日常生活.文章提出的研究命题是:(1)旅行带来的个人成长不但取决于目的地发生的故事,同样重要的是旅行者的反思;(2)旅行收获存有质量上的差异,深刻和持久的个人成长来源于对行为背后偏见、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察觉和纠正;(3)旅行是影响个人发展的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最后,将“旅行的个人发展”定义为在旅行活动的推动下,旅行者在认识和社会情感方面逐渐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上海世博会为例,采用SPSS、AMOS等统计分析软件对全国362家旅行商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建构旅行商对重大事件旅游市场感知维度的测量模型,分析不同类型旅行商市场感知的差异性,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市场感知维度对其分销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重大事件旅游市场的旅行商感知模型包括事件属性维度、产品属性维度、市场属性维度及市场影响维度等4个测量维度。②国际业务、国内业务旅行商在4个感知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特许与非特许旅行商在市场属性感知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在其他维度上差异不显著;不同地理区域的旅行商在产品属性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在其他维度上有显著差异。③旅行商对重大事件旅游市场感知维度中,市场属性维度、市场影响维度对其分销行为存在显著影响,事件属性维度和产品属性维度的影响不显著,市场影响维度是主导其分销行为的主要因素。从旅行商视角研究重大事件旅游市场感知及其分销行为影响,对于重大事件在我国可持续发展及其后续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晨光 《旅游学刊》2007,22(9):10-11
笔者认为,奥运活动从一开始就具有浓郁的旅游色彩,是一项传续久远的旅游活动.它不仅在形式上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涵,更是从精神和文化上对人类旅游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兴的旅游方式和旅游概念不断提出,为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者需求的满足提供了便利。义工旅行就是其中的一种,它通过做义工,换食宿,极大地吸引了大学生的眼球。但目前我国的义工旅行由于发展的时间短,没有明确的市场规则,导致出现了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义工旅行现状的调查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希望能够促进国内义工旅行更好地发展,也让大学生在旅行中更好地了解社会,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龙珠 《西部旅游》2022,(12):100-102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效地促进了许多新兴业态的发展,研学旅行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孕育而生的,目前已经成为了各中小学校开展社会实践课程的重要手段之一。研学旅行这种教育和旅游相结合的模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增长他们的见识,而且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深受人们的喜爱。但这种教育加旅游的新模式目前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存在很多不足。文章分析了研学旅行的意义和价值,并且对于目前研学旅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同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助力研学旅行未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试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维度出发,论述旅游社会学研究中的文化交流与汇通现象,阐述旅游社会学与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联.通过系统分析,研究旅游活动中由于文化融接而产生的具体事例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活动规律等相关问题.文章首先基于诠释学的研究视域,通过具体事例论证旅游行为中文化因素对某些旅游事件中人类心理所产生的影响,之后运用事理学学派的心理性个体概念及知行本征机制对旅游个体进行分析.借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分析方法,探讨旅游活动中异域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人类的理解方式,从而实现旅游业和社会科学共同发展,拓展科学技术在解释某些旅游现象中的应用面,以期为旅游社会学提供一个新的研究与诠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