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广州景区的海外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作为公示语翻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旅游者旅游感知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影响着海外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度。本文基于广州市旅游景区的实地调研,通过照片信息比对、不同文献分析等方式,了解广州市部分旅游景区公示语现状、存在问题并且根据公示语现存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公示语翻译规范化、提高旅游者旅游感知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旅游景区公示语,作为各地游客了解我国城市的窗口,其规范化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景区双语公示语仍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归纳了公示语汉英翻译时存在的常见错误,并总结翻译技巧,提高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质量,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公示语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专家、学者对于我国公示语翻译的研究已经进行了数年,展开了一系列的实地调查和课题研究工作。我国景区英文公示语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规范景区公示语标识任重而道远。高职教育是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把我国旅游景区的英汉公示语作为原始资料,将其嵌入高职英语教学工作中展开实践研究对培养技能型人才、提升旅游服务品质都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经调研发现河南省内5个5A级景区双语公示语建设存在的问题较多。在功能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类,结合公示语建设其他方面的环节,从规范性措施方面和语言翻译质量提升两个方面,提出了优化景区公示语建设的具体策略,为中原城市群的国际化形象提升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旅游景点公示语建设是提升景点旅游服务质量的关键性环节。公示语翻译是否规范,对外国游客在当地的生活和旅行都有影响。从语言方面和语用方面析贵港乡村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错误译例,发现错误类别有七类。本文对这七类错误译例进行分析及更正,以期对贵港乃至全国乡村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旅游景区的翻译必须重视文化差异,从跨文化角度阐释,力求准确传达旅游信息外,还要介绍和传播本土文化。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分析了广西旅游景区汉英翻译中存在的语言语用失误、景区景点名称的不规范翻译,以及地名和旅游语篇翻译中的文化内涵丢失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修改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谭若冰 《当代旅游》2022,(12):103-108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以及广西自贸区的实施推动了广西旅游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产业之一。随着贵港国际游客量和国际旅游(外汇)消费的逐年增长,学者对公示语翻译的研究也逐年增加。本文旨在调查分析贵港乡村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是否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提出有效的翻译策略,对缺乏英译的公示语提供参考译文,发挥高校服务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为地方旅游业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旅游日语教学应当重视日本人的身势语及中日身势语的差异王瑞林北京旅游学院外语系GreatImportanceShouldBeAttachedtoBodyLanguageinTeachingTourismJapaneseandtheDisparityof...  相似文献   

9.
我国旅游业整体发展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涌入我国旅游景区,对外语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旅游英语课程应注重将旅游英语翻译与本土文化充分有效对接,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为旅游市场提供高素质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0.
公示语的翻译应当遵守目的论的三大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以期运用最准确、通顺的方式向译入语读者传达文本的信息功能或祈使功能。本文以哈尔滨地铁公示语为例,在目的论指导下分析公示语英译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及其成因,并尝试对其进行改正,以达到提升地铁公示语翻译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公示语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保证,对于我国的国际形象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在本次研究中,本文将通过阐述公示语翻译与中国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阐述不恰当公示语翻译对我国文化传播的影响,最后详细介绍了通过公示语翻译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基本路径与方法,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逐步稳定,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其中人们在旅游方面投入的力度在不断的加大。而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产业中的支柱,对旅游景区的管理直接影响着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在当前新疆旅游景区中,景区管理人才的数量较少,专业性人才的数量较少,进一步抑制新疆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对当前新疆旅游景区的人才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与研究,找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增加新疆旅游景区中的人才数量,进一步强化对旅游景区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催生了虚拟旅游这一新生事物。本研究基于中国542家虚拟旅游景区浏览量数据,运用泰尔系数、核密度分析、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虚拟旅游景区浏览量的规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虚拟旅游景区规模尚小,省级空间尺度的分布与5A级、4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基本吻合。(2)虚拟旅游景区浏览量的规模随景区质量等级降低呈现递减规律,且等级越高,内部差异越大;地文景观类和水域景观类的虚拟旅游景区数量较少,但平均浏览量高于其他类型的虚拟旅游景区;东部和西部地区浏览量规模的省际差异大于中部和东北地区;假期与平时的浏览量规模波动幅度较小。(3)虚拟旅游景区浏览量受城市经济属性、社会属性、景区属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地区第三产业占比、5A级旅游景区数量和移动手机用户数量等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揭示了中国虚拟旅游景区浏览量的基本规律,为虚拟旅游景区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石凯  张俊霞 《当代旅游》2022,(12):62-64
本文通过网络调查,运用对比的方式,得出公众对于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景区认知、景区休闲功能认知、景区旅游吸引力认知在市内同级别的景区中相对较高;在省内同类型的旅游景区中,处于中下等水平;在国内同类型的旅游景区中处于低水平阶段,景区受关注度与国内同类型知名景区受关注度存在较大差距。据此提出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景区吸引力,打造特色品牌,加强景区宣传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锋 《旅游学刊》2007,22(10):55-60
后开发景区的成长性反映了景区的成长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后开发景区的自身特性和旅游生命周期理论适用条件,决定了不适宜用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测度后开发景区的成长性.科学的方法是从旅游区域空间的角度测度后开发景区与区域内别的景区的相对等级地位变化,从旅游市场的角度测度其在旅游市场空间中的市场发育度,通过后开发景区的相对等级地位和市场发育度在两个空间中的各自变化来判定后开发景区的成长性.本文从旅游区域空间、旅游市场空间和时间等三维角度出发,建立了测度后开发景区成长性的研究模型,并运用此方法对河南焦作云台山景区的成长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云台山景区的成长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旅游景区旅游购物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石美玉 《旅游学刊》2006,21(3):44-49
旅游景区是旅游者购买旅游商品的重要场所,但是游客在北京旅游景区购买旅游商品的消费额非常低,对景区收入的贡献非常少.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旅游者在景区购物的现状及消费行为特点,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建议.最后,围绕调查中反映的问题,对旅游景区发展旅游购物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李秋静 《当代旅游》2013,(10):56-57
“旅游热”推动旅游景区门票“涨价热”,旅游景区经营者的收益提高了.但他们应对旅游景区承担的社会责任却鲜有人提及。为了使旅游景区更能体现社会价值。为了使旅游景区更能与当地环境和谐相处,为了使景区门票收入的分配比例更趋于合理,旅游景区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期实现旅游景区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荆会敏 《当代旅游》2013,(10):65-67,70
随着自驾车旅游的发展,自驾车旅游市场日益扩大。以八里沟景区为例,在分析景区发展自驾车旅游市场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景区在食、宿、交通以及与有关单位合作等多方面的建议.探讨了景区开展自驾车旅游市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宁 《西部旅游》2022,(18):106-108
近些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以及民众旅游意识的觉醒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传统被动的旅游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游客开始追求具备主动性、参与性、体验性的多元化旅游产品。因此,作为全国知名旅游城市的江苏苏州,需要从游客角度出发,以游客体验为中心,重新审视和设计景区要素,重新设计具有较强体验感的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建构符合当前体验式旅游发展需求的景区规划新模式。基于此,文章在分析体验式旅游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旅游景区体验设计的原则,探索以体验式旅游为导向的苏州景区规划设计策略,旨在增强苏州景区的体验感,为我国同类旅游景区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西安曲江唐文化主题景区形象为实证研究对象,从景区共生形象角度选取了曲江唐文化主题景区内大雁塔和大唐芙蓉园为景区形象生成基础,关联研究了共生景区形象对游客重游意愿及口碑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主题景区旅游形象生成主要受景区内共生景点中历史遗存类景点旅游形象的影响,新建同一主题文化公园对主题景区旅游形象生成也有明显影响,但不如历史遗存类景点旅游形象对主题景区旅游形象生成的影响大;旅游景区共生形象和游客后续行为意图中的重游意愿和口碑效应之间有着正向关系;景区内同一主题共生景点旅游形象对游客重游意愿存在正向的关系,和游客口碑效应(WOM)没有明显的关系。该结果说明了主题景区整体旅游形象是导致游客重返景区和口碑宣传景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