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晓磊 《西部旅游》2023,(20):35-37
<正>近年来,随着VR、AR、MR等数字技术在文旅行业的广泛应用,沉浸式新业态、新空间和新模式不断涌现,“沉浸+”体验已覆盖新型文旅消费的诸多领域并不断焕发新的活力,成为消费者的旅游新选择。可以看出,文旅行业正在加速驶入数字化快车道,“沉浸+”技术被认为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通过分析四个国内标杆性沉浸式文旅示范项目,总结归纳沉浸式文旅项目的特色和核心吸引力,多维度探讨如何利用“沉浸+”技术为文旅赋能,为探索未来沉浸式文旅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实现“以文兴旅、以旅促商、商旅融合”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陈博洲 《西部旅游》2022,(19):19-23
文章以探索文旅融合发展创新模式为目标,根据“艺术+旅游”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结合世界各大旅游强国“艺术+旅游”产业发展经验,浅析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对发展“艺术+旅游”新型业态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进行论证,并据此提出在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中国艺术山脉”的构想及可行性建议,以期从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角度,打造一个具有全国示范意义和全球产业价值的“艺术+旅游”全新形态,为中国文旅融合发展及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新参考、探索新模式、开辟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抢抓国家“新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政策叠加机遇,坚持以文化立州、旅游富州、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全力打造文旅“百亿级”首位产业,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景点开发和品牌打造,大力推进文旅产业全要素、全方位、全季节发展,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组建,这表明文旅融合势在必行。“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河南省作为文化大省,深度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是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要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也是锚定“两个确保”、助力“十大战略”、建设现代化河南的重要支点。文章基于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机理的分析,剖析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基础及问题,并针对如何进一步促进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新时代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民族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梳理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民族村寨旅游多元主体合作、与当地民族文化互嵌、旅游“六要素”深度融合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正>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消费需求迭代、数字经济发展,文旅产业亟待转型升级。基于此,文章从探索发展“时空旅行”的有效路径着手,尝试分析“时空旅行”的产业背景、发展条件、未来前景,结合文旅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融入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需要,提出发展“时空旅行”助力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四川省是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美食资源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同时,四川省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枢纽,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还拥有享誉国内外的G317和G318旅游风景线。但纵观四川省旅游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不难发现当地文旅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未来如何依托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推动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为更多游客提供便利的交通和优质的旅游体验,为本地旅游产业注入活力,是四川省亟待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弘 《西部旅游》2023,(14):1-3
<正>“藏羌彝走廊”是我国重要的民族迁徙廊道和重要的商贸交流通道,区域内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文化遗存众多。同时,“藏羌彝走廊”旅游资源供给充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具有良好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区域优势产业。新形势下,需要深挖非遗的现实价值,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路径,使其更好地服务四川“藏羌彝走廊”乡村文旅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9.
伊永华 《西部旅游》2022,(20):85-8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旅活动成为了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旅产业的核心是各地独有的文化特色,但是传统的文旅产业受制于技术,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数字经济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约束,以数字经济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有利于创建新的文旅产业发展模式与消费模式,打造高质量与高水平的文旅产业,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文章在分析河南省文旅产业发展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数字经济的文旅产业发展建议,旨在推动河南省文旅产业数字化、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是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体验经济背景下,为了实现河北邢台太行山区乡村文化和旅游的有效融合,提升当地的文旅融合发展质量,文章首先明确文化、旅游与体验的关系,然后挖掘邢台太行山区乡村的特色文化,最后从产品内容、技术形式、人居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邢台太行山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张鹏英 《当代旅游》2022,(12):10-12
崆峒道源文化具有四种价值:养生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建筑价值、艺术价值。蕴含四种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生态思想、勇武思想。“十四五”时期,平凉市要深度挖掘崆峒道源文化内涵,持续打响“道源圣地”文化旅游优势品牌,做好品牌保护工作;坚持系统观念,做好全域旅游的顶层设计;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进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四季宜游”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平凉。  相似文献   

12.
张丽芳  秦莉 《西部旅游》2023,(18):35-38
<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康养是文旅的拓展。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就业,有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文章分析陕西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现状,发现陕西省面临着康养产品吸引力较弱、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度低、缺乏康养人才等挑战,进而提出促进陕西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幻境—2020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国内沉浸式产业已覆盖35类业态,产业总值近50亿,在沉浸式产业的市场大环境下,沉浸式文旅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规模。沉浸式文旅市场依靠技术手段和故事情节来达到“沉浸”“共情”的体验效果,近年来,“剧本杀”“夜游”等新形式,逐渐成为沉浸式文旅产业的新亮点,沉浸式文旅产业的发展思路和案例成为探索东北边疆民族文旅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李易霖 《西部旅游》2024,(3):104-106
“壮族三月三”是广西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资源纽带,文章基于旅游符号学的视角分析“壮族三月三”这一文旅品牌,从生产、互动和消费三个维度深入探讨“壮族三月三”旅游符号建构策略,以期为广西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指导,推动“壮族三月三”符号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针对株洲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株洲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及日趋受到重视的文化产业,找准文旅融合契合点和关键点,总结文旅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探索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步伐,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由此可见,文旅融合是今后一个时期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2023年以来,云南文旅市场快速复苏,游客数量及旅游收入均呈现出井喷式增长趋势。然而,就滇中5个州市与大理、西双版纳两地的旅游业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对此,文章采用计量经济学软件stata对旅游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选取人口数量、景区数量、酒店数量三个指标,尝试通过对相关统计数据的梳理、模型的构建、计量的分析,了解影响文旅发展的各个变量,为滇中及其他地区的文旅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四川省广元市是巴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相关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特色挖掘不充分、资源整合不完善、宣传力度不足、交通服务薄弱、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对此,应该以提升文化创意水平、塑造品牌特色、提升游客体验等为切入点,持续推动蜀道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旅游“三色融合”的新业态发展,扩大广元市文化、旅游发展规模,统筹做好提质改造、修复保护和管理创新工作,全面推动人才培养,以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顾栋梁  徐晓梅 《当代旅游》2022,(4):90-92+96
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与传播是城市旅游的热点话题。地方政府可以借势扬州城市文脉的传承创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突出地理标志、生态优势和文化符号,打造“扬州湾”旅游品牌,为扬州城市形象创意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近年来依托安化黑茶走茶旅产业融合发展道路,县茶旅产业发展服务领导小组提出茶旅文康体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安化山水林湖等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悠久的传统体育文化,竞技体育基础好,群众体育底蕴厚。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安化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发挥茶旅产业融合特色,利用茶旅融合、体旅融合、企业领跑、能人返乡、文化赋能等特点,采用“茶旅景区生态体育+旅游观光”模式、“茶旅景区生态体育+田园体验”模式、“生态体育+养生休闲”模式、“茶旅+体育赛事”模式、“体—茶—旅”一体化互助宣传模式,推进安化“体—茶—旅”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20.
过园园 《西部旅游》2022,(17):13-15
文章主要研究江苏乡村文旅的品牌开发利用,从品牌开发角度提出“三步走”发展策略。第一步,打造特色农产品,形成“一村一品”和“一牌多品”的农产品品牌,让特色农产品留住人心,积累乡村旅游人气;第二步,进行自媒体营销,利用精准的目标客户群营销提升客户满意度,解决运营难的问题;第三步,依托现有旅游资源,发展乡村定制化旅游,以增强游客的体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