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广西阳朔的旅游民宿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广西阳朔旅游民宿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促进阳朔民宿行业发展的对策,包括政府多措并举帮助民宿业复苏、民宿企业应注重打磨品质和注重绿色技术发展,采用“民宿+智能”方式以创新民宿产品,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3.
4.
5.
旅游小企业的创业机会识别研究——桂林阳朔西街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小企业由于其生活方式动机而区别于其他行业企业,现有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型的解释力度有待进一步验证.文章通过对阳朔西街36家旅游小企业创业者的半结构性访谈资料的质性编码,发现旅游小企业的创业机会识别经历了机会感知、识别和创造三个过程,机会评价贯穿于机会识别过程的始终.环境因素是旅游小企业创业机会识别的动力源泉,先前知识经验及社会网络的影响突出.创业动机不同,机会识别过程的考虑因素也有所不同.生活方式型创业者注重自身兴趣爱好及经验知识的运用,追求精神回报;维持生计型创业者属于市场追随者;商业型创业者注重投资回报率,会进行一定的分析考察.但是,旅游小企业创业者的机会识别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它更大程度上是基于创业者个人及亲戚朋友的知识经验进行的思想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民宿集聚现状,了解集聚区间相互竞合关系,并构建合理的乡村民宿发展图谱。文章以杭州市临安区现有民宿产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集中指数及Arcgis地理空间技术分析临安民宿所存在的空间集聚现象。同时,基于生态学理论,以生态位角度分析民宿集聚区之间的竞合关系。研究发现:生态位最高的为天目山区块民宿集聚区。其中,天目山区块民宿集聚区在资源特色和服务特色方面具有最强的竞争力;河桥古镇区块民宿集聚区在餐饮特色及活动特色具有较高的竞争力,但在其他几个维度中,几个民宿集聚区的生态位相差并不明显,同质化严重,区域民宿发展无法得到质的提升。最后,从生态位竞合关系的角度,对临安及浙江类似地区民宿集聚区从区域整体发展及个体内部发展两个主体方面提出相关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8.
9.
<正>为了更好地了解乡村民宿行业,文章采用深度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分别从乡村民宿经营者角度和乡村民宿消费者角度进行调研,以此了解乡村民宿经营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消费者对于乡村民宿的态度以及预期,进而进行多维度的分析整合,并提出推动乡村民宿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民宿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业态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作为连接城乡的纽带,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基于此,文章主要研究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民宿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以期找到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的方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13.
民宿作为当下非标准住宿的一种类型,以个性化的风格成为当今住宿多样性的代表,吸引了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尝试在梳理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聚焦民宿概念的关键词“民”,勾勒出民宿概念的话语、内涵和核心,分别是民之序——位置表述变化、民之形——地方文化表征、民之情——主客情感表现。探析其所形成的民宿概念的3种层次结构,即从外层的表述吸引到中层的文化吸引再到里层的关系吸引。民宿概念开始从话语走向实践,系统性地从住宿“所有”的“人”“物”互动延伸到住宿“所在”的“人”“地”互动再到住宿“所育”的“人”“人”互动。民宿从外在的物化景观转向内在的情感建构,呈现出“物”(民宿)、“人”(旅游者与民宿主人)、“地”(目的地)之间的交互关系。基于这种转向的互动是民宿从一种补充住宿走向类型住宿的根本原因,更是民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城镇民宿行业蓬勃发展,但是其在消防、卫生、安保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仍令人担忧。本文从城镇民宿经营者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围绕城镇民宿的法律性质、准入门槛以及发展模式三个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为城镇民宿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广东省网红乡村民宿H民宿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析民宿旅游的乡村性生产与消费及互动过程,有以下4点发现。(1)H民宿的经营者以自身对乡村性的认知为基础,通过物质空间建构、文化空间营造和新媒体工具运用等在地生产实践进而表征和展演乡村性。(2)在乡村性消费中,H民宿游客的消费更多集中于农耕知识体验、自然景观环境、农家生活文化和想象“乡村”等不同层面。但由于游客对乡村了解、感受程度的差异,不同游客的乡村感知具有矛盾性与异质性,呈现为全球地方化下消费体验相异的特征。(3)游客通过再消费与传播、拒绝与批判等不同的消费行为将消费意见反馈至生产者,生产者则对应采取调整策略,并通过体验空间的重塑和知识空间的再造进行乡村性的再生产,从而形成了消费与生产的互动过程。(4)在民宿旅游情境下,乡村性在生产与消费互动过程中被建构成“舞台真实”,具有本真化和失真化的双重表征,呈现了真假混杂的特征,并随着不同主体的互动实践,呈现一种流动变化的状态,不断在本真化与失真化的连续谱上流动。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也逐步成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同时,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结合实际情况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日益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重庆A景区为例,分析了该景区整体及民宿旅游行业发现现状,并在分析乡村民宿旅游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要求下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遵从制度、现实和实践三重逻辑,其总体逻辑是要实现绿色低碳的生态基底、创新驱动的智慧转型、精神传承的文化赋能、融合发展的产业优化,其发展瓶颈是产业要素难以向乡村流动和聚集,其取胜之道在于必须从产业要素集聚、产业发展特色、产品创新、资源有效利用、绿色发展、科技赋能、制度创新、人才培养、地方综合主体重构等方面着手,进行当代乡村地域主体再认识和乡村旅游发展地方综合主体内涵再建构,实现乡村旅游发展要素的新组合,打造富有地方感、独特性和生命力的乡村旅游产品,推进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村民宿的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在实践中均将乡村民宿产业视为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要抓手。本文以“福建和全国部分省市乡村民宿产业”为例,着重分析后疫情时代和“十三五”期间乡村民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困难和不足,从政策措施、产业动能、风险防控等三个方面提出“十四五”期间和后疫情时代全面高质量发展乡村民宿产业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