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开始借助管理层收购(MBO)方式实现企业产权的变革。由于引起较大争议,目前MBO收购虽未作法律性禁止,但在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已暂叫停。主要是因为以往的MBO实施暴露出许多诸如收购主体、法律障碍、收购价格、收购资本等问题,本文就MBO在我国的实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提出若干我国企业MBO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MBO(Management Buy-out,译作管理者收购)是杠杆收购(LeverageBuy-out)的一种,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通过杠杆融资购买本公司的股份,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股权和资产结构,从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一、当前我国MBO实践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1.解决产权问题,MBO不一定要降低成本。西方成熟市场经济下的MBO,是管理层实现企业真实价值的一种方式,主要是为了整合企业业务、调整企业和产业结构、降低企业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绩效。而我国的MBO则被赋予了解决国有资产从竞争  相似文献   

3.
MBO:从管理者到所有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征  陈印 《公司》2003,(1):41-42
实施MBO之后,企业的特定控制权和剩余控制权便统一在管理者手中,这在降 低企业代理成本的同时,也通过股权结构的改革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MBO既是一种资本运作的工具,又是一种企业管理方式上的变革,收购只是手段, 整合才是关键。 MBO的实施主体一方面要适当地规避法律或制度上可能的障碍,另一方面也需要 和当地政府及主管机关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以确保MBO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有企业如何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是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一个问题。近几年来,经营者持股(MBO)作为国内兴起的一种新的收购形式,不仅在推动企业主权改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对经营者持股及融资方式及其收购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已经成为深化改革的一种新思路,应引起关注。一、经营者持股的意义(一)经营者持股可使企业明晰产权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在法律上是清晰的,但是在经济上却是模糊的。由于产权模糊,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通过经营者持股(MBO)不仅使国有企业的产权得到明晰,还使企业的产权由单一化转变…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实施MB0急需完善的相关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竺素娥 《会计之友》2003,(10):17-18
MBO通过明晰产权,重建公司委托代理关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业绩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我国目前因实施MBO的相关条件不足而影响了其实施效果.本文阐述了我国企业实施MBO中急需完善的相关环境,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竺素娥 《会计之友》2003,(10):17-18
MBO通过明晰产权,重建公司委托代理关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业绩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我国目前因实施MBO的相关条件不足而影响了其实施效果。本阐述了我国企业实施MBO中急需完善的相关环境,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浅析MBO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MBO(即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舶来品,自粤美的第一次尝试以来,在我国已相继有多家进行实施。理论上讲,MBO在明晰产权、降低代理成本、强化管理层激励机制、整合企业资源、解决国有资本的退出方面能够取得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从我国已有的案例看,问题不少,像收购价格、融资途径、MBO后管理层的某些决策等受到了诸多方面的指责和怀疑。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革最终目标是实现产权的清晰界定,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而国有企业要进行产权改革,往往要借助企业资本运营,如并购、管理层收购、股份制改造等。通过管理层收购(MBO),公司的管理者可以利用借贷资本购买本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股份,  相似文献   

9.
七策搞定MB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MBO),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收购本公司股权,进而从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企业的所有者的行为。MBO所追求的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统一。显然,MBO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对于企业的有效整合、降低代理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以  相似文献   

10.
国企产权改革中泛MBO形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 ̄2005年期间MBO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实施过程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和批评。从叫停MBO到2005年国家暂行办法出台,MBO之路行之趋艰。泛MBO开始在改革中崭露头角,本文在对泛MBO的理论基础和比较优势的分析基础上,提出泛MBO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并附以成功案例,论证了“更宽泛的管理层收购持股(泛MBO)才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有效途径”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直面中国的MBO热。在中国,MBO(管理层收购)发展时间很短,其中上市公司的MBO历程更是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如果从股权变更的实质来看,最先出现MBO身影的上市公司应该是大众科创(1997年3月)。当时,MBO还是一个令人回避的字眼,因此,大众采用了过渡的手段,借助职工持股会成功实现对企业的控制。2000年4月开始的粤美MBO可以说是我国上市公司正式实现MBO的首例,随后宇通客车、方大(曾名为“深方大”)等公司也进行了MBO,但真正实施的并不多。2002年10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其中对收购方为企业管理层的情况作出了相应规定,被认为是政府对MBO的首肯。MBO的热潮随之到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包括永鼎光缆、全兴股份、特变电工、鄂尔多斯、胜利股份,等等。与此同时,理论界和媒体也频频研讨,积极参与,MBO的讨论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有的媒体甚至大胆预言:“2003年将是中国企业的MBO年”。然而仅仅半年之后,财政部又叫停了MBO。  相似文献   

12.
MBO:是手段还是目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BO,这一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KKR公司最初操作的企业收购手段,正成为目前学术界和企业界最炙手可热的话题。有人惊呼“2003年将是MBO年”。长期以来,我国很多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挂靠在国有单位之下,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经营者(也是企业的创始者)个人收益与企业利润的增长通常不成比例,严重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同时由于产权的界定不清,企业内的X-非效率现象也严重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管理动力也因经营者积极性不高而显得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由于产权主体虚置,内部人控制现象、信息的非对称和委托代理…  相似文献   

13.
MBO,一种新的收购方式风靡中国。这种新收购方式是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融资购买本公司的股份,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以达到重组并获益的目的。MBO对解决产权问题有特殊的意义,还能够促进企业的二次创业,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本期的《中国MBO操作:实证与对策》一文以典型案例介绍了MBO这一新鲜事物,可令企业家、投资者们思路大开。  相似文献   

14.
1999年6月,我国著名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北京四通公司采取经理人融资收购(MBO)的形式成功完成了多年来一直困扰企业发展的产权改造问题,一时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那么,到底何谓“MBO“,它的制度特征和意义何在,它的现实约束条件如何,它对体制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又有何借鉴意义,下文将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公司》2004,(12)
在中国,MBO(管理层收购)发展时间很短,其中上市公司的MBO历程更是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如果从股权变更的实质来看,最先出现MBO身影的上市公司应该是大众科创(1997年3月)。当时,MBO还是一个令人回避的字眼,因此,大众采用了过渡的手段,借助职工持股会成功实现对企业的控制。2000年4月开始的粤美MBO可以说是我国上市公司正式实现MBO的首例,随后宇通客车、方大(曾名为"深方大")等公司也进行了MBO,但真正实施的并不多。2002年10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其中对收购方为企业管理层的情况作出了相应规定,被认为是政府对MBO的首肯.MBO的热潮随之到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包括永鼎光缆、特变电工、鄂尔多斯、胜利股份,等等。与此同时,理论界和媒体也频频研讨,积极参与,MBO的讨论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有的媒体甚至大胆预言:"2003年将是中国企业的MBO年"。然而仅仅半年之后,财政部又叫停了MBO。究竟是什么原因使MBO在中国的发展起伏不定,很值得探究。西方学者DuncarnAngwin认为,忽视对MBO后业绩的研究显然是不负责任的。MBO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公司的绩效,如果不能提高公司的业绩,就没有进行MBO的必要。本文通过对"方大"MBO的动因、融资情况以及收购前后的业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MBO后公司的业绩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对企业的有效整合、降低代理成本、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等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发达国家MBO的融资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然后分析了我国MBO现有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MBO,在国有企业应该慎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近段时间,MBO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业界对MBO褒贬不一。赞赏者称,MBO已成为改革大背景下的一个亮点,是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一贴良方,是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理想选择,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最有效途径,是企业家价值的最佳实现通道,是企业留住高级人才的“金手铐”,是激励内部  相似文献   

18.
宣锋 《现代企业》2003,(6):10-11
MBO(ManagementBuy -out)称管理层融资收购。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 (MikeWright)于 1980年提出 ,并对该现象进行了比较规范的定义 ,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行为。通过收购 ,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管理层收购活动完成之后 ,企业的管理层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 ,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我国最早着手从事MBO的是北京四通集团。北京四通集团的MBO方案成功的解决了产权不明确引起的管理乏力等问题。在北京政府的支持下 ,通过资产收购 ,四通产权归属段永基领导的职工持股…  相似文献   

19.
张国宏 《企业活力》2005,(10):18-19
<正>2004年可以说是国企改制跌宕起伏的一年。从年初TCL在深交所挂牌上市、TCL产权改革完成,到年中郎成平质疑TCL产权改革、海尔集团“曲线MBO”拉开“郎顾之争”序幕,乃至年底国资委明确表示大型国企不能搞MBO,中小企业可适当探索,并提出五条禁令,其中各个事件无不是当前国企改制中热点问题——国企产权改革问题的缩影。作为一种企业制度创新,MBO也是有益的尝试之一。但是,其中以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的一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否则,必将影响这一有效工具的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激励理论和企业家理论等研究成果,MBO可消除或减少代理成本,有利于激励国企经营者的积极性,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实现企业经营者和国家的双赢局面。但是,在MBO的实际应用中,也出现了蓄意骗取国有资产等严重问题,因此,如何使MBO成为一种有效的国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