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关于象征的几个定义,阐述了不同时期文学理论中象征观念的历史变迁,并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分析了作为阐释方法和创作方法的象征内涵。认为我们应该继承传统的象征观念,虽然象征是难以把握的,但是并不能丢弃。人们可以借助神话、诗、宗教、梦来达到一种心灵上的慰藉,把今生的痛苦放下,希望寄托在来世的超验世界,那样人们就会获得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2.
陈佳燕  张洁  杨海 《魅力中国》2011,(2):281-281
本文目的在于从文章的象征中理解《城堡》这篇文章。《城堡》在文学史上地位举足轻重,研究也自然显得重要,它集中了卡夫卡的思想情感和天才预见。本文对文章内容、结构分析,从象征的不确定性、以荒诞象征现实、无处不在的象征三点出发阐述对文章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试论象征消费与品牌象征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当代社会文化状况下象征消费的高涨,企业的品牌管理实践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实现品牌的象征化,即使企业的品牌成为消费者可用于建构和表达自我的一种象征。本文在整合现有象征消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心理学和社会学中的自我理论,并将消费者的自我视为“象征空间”,初步建构了一个可用于指导企业进行品牌象征化实践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人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的象征世界里.象征的表现手法有三类:象征物、象征符号、象征事象.文章就它们在婚俗中的表现和意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试论组织文化的有效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Schein的组织文化定义和Hatch的文化动态模型为理论基础 ,对组织文化中“外显”与“象征”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文章首先讨论了组织文化中的外显和象征之间的辩证关系 :象征一定是外显 ,而外显并不一定是象征 ;外显和象征之间存在着一个象征化过程。然后 ,文章对象征化过程进行了阐述 ,并且认为象征化过程就是一个以外显为媒介的沟通过程。这个过程对管理者塑造、引导、改变和管理组织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爱丽丝·沃克在其短篇小说《日常用品》里使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象征起到扩大小说内涵、深化主题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从而深入探讨了非裔美国人应该如何对待本民族文化遗产的问题。象征手法贯穿小说始终,使小说结构紧凑、完满。可以说,该作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象征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契诃夫的经典名著《套中人》,象征的运用帮助作品从对生活现象无情的痛斥上升到对生活哲理的感悟。契诃夫对象征的运用是由点及面,由表面到本质进而深入到社会的生活政治层面。从象征某一个人,某一社会现象到象征社会的这类人,乃至整个社会,层层深入,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8.
《怀念狼》是作家贾平凹先生一部具有浓厚象征意蕴的小说,它通过寓言象征,暗示着深层次的象征意蕴:敬畏生命、拯救人类家园.在审视人与自然的同时,探求整个人类的精神归宿,从而于有限中展现象征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9.
人类学的进化论在人类学理论流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对人类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进化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众多,巴斯蒂安的“心理一致说”,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其学派奠定了基础:随后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泰勒的《原始文化》,摩尔根的《古代社会》都对人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们总是生活在集体记忆所形成的习惯和经验中,并借由承载着集体记忆的象征符号找寻着自身在历史长河中的主体性。也因此,"符号"、"象征"、"集体记忆"就成为研究民众信仰的重要概念。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民众信仰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借由宗教仪式被社会大众记忆、想象并传承的,是深入了解民众宗教仪式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谈《儿子与情人》中象征手法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佰明 《理论观察》2009,(1):143-144
在英国作家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以此揭示了人物的复杂情感和内心深处的各种心理活动,使这部小说成为了劳伦斯的成名作,可以说象征手法是劳伦斯作品的重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2.
李刚  问远 《西部论丛》2009,(4):76-77
葫芦谐音“福禄”,加之葫芦多子,在民间往往被看作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同时,传说中伏羲和女娲遇到大洪水后,是躲在一个大葫芦中才得以逃生、故此,民间视葫芦为长寿健康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的象征意义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环境,人物和桑提亚哥身体和思维的活动.他们以各自的角度引出并升华了主题.其中,环境象征意义引出小说情节并突出老人航程的艰难,环境象征手法的运用暗示出了海明威浓重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4.
吴芸廷 《魅力中国》2010,(32):399-399
王铭铭的《中间圈——“藏彝走廊”与人类学的再构思》一书集中体现了作者思考的主要问题,一、人类学研究如何与民族研究更好结合?二、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核心区与中间区之间如何更好合作?三、民族学如何以经验性的研究来回应更多的社会科学大问题?王教授的这本书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科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脉络,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把握国内一流学者在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视野。  相似文献   

15.
呼唤激情——从本体象征看《怀念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彩娣 《新西部(上)》2009,(9):154-154,129
<怀念狼>是一部具有浓厚象征意蕴的小说,文章在审视人与自然、人性自身的同时,通过打狼,护狼反倒灭狼,以及最后只得怀念狼这一整体叙事,来探求整个人类的精神归宿,从而展现出整个人类呼唤激情的本体象征意蕴.  相似文献   

16.
李志飞 《理论观察》2008,(4):142-143
矛盾、斗争是无时无处不存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种族歧视是社会生活诸多矛盾之一,也是文明社会亟待解决却又不能短时间内解决的矛盾之一。一些普利策获奖作品由于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调动了受众的积极联想和思考,扩大了图片本身所传递的信息含量,使受众在体验象征性激烈矛盾的同时更自觉地关注所生活的现实环境,更自觉地思考和反省一些重大的现实问题。也可以说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些摄影作品获奖的重要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美日竞争模式比较促成的企业文化理论,是管理学领域继科学管理、人际关系学说之后发起的又一次思想革命,它唤起了人们对企业深层软性因素的关注与思考。本文从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就企业文化研究的不同流派及发展脉络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通过把握企业文化研究的最新动态,对企业文化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研究脉络梳理与趋势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美日竞争模式比较促成的企业文化理论,是管理学领域继科学管理、人际关系学说之后发起的又一次思想革命,它唤起了人们对企业深层软性因素的关注与思考。本文从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就企业文化研究的不同流派及发展脉络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通过把握企业文化研究的最新动态,对企业文化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营销能力理论流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销能力是决定企业命运和竞争的关键。在细读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研究营销能力理论的发展过程,对流程营销能力流派、资源营销能力流派、企业营销能力流派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述评三大流派的主要观点,并总结出营销能力理论流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付新玉 《魅力中国》2011,(14):307-307
爱尔兰现代主义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大量使用象征这一艺术表现手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旨在通过透析乔伊斯笔下《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里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总结其象征使用的三大特点一强调性、多义性和主题依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