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美国,农村拥有的土地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95%,经过200多年的变迁和开发,“城市化”进程并没有缩减美国耕地面积。也就是说,美国仅有5%的土地被用于城市开发。换言之,今天美国用来种植谷物的土地面积与50年前没有两样,每15年才能开发美国土地的1%。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广袤乡村实现了“发达”和“现代化”,并以“现代化农场”和“乡村音乐”令人憧憬。  相似文献   

2.
Jerry在郑州老家已经待了半年了,尽管他不想回美国,但作为拥有美国绿卡(官方名称为“永久居民卡”)的中国富豪,他必须按照美国法律,每年在美国居住至少半年时间。“我现在就是个候鸟,每年在中国和美国飞来飞去。”  相似文献   

3.
美国在国际关系和事务中之所以奉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是有其国内因素和国际形势背景的。美国奉行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其意识形态基础是:在实用主义指导下,强调“美国利益至上”、“美国例外”、“美国至上主义”,为美国的扩张主义、霸权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4.
过去15年来,美国在供应链领域“排华”不断升级和强化:奥巴马时期,诉诸多边在贸易谈判领域排挤中国,供应链“排华”埋下种子;特朗普时期,诉诸单边多领域全方位排挤中国,供应链“排华”初露端倪;拜登时期,诉诸多边以安全为名排挤中国,供应链“排华”显出雏形。美国内矛盾不断累积,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多重冲击叠加,供应链安全成为美国拉拢其他国家的“公约数”等,是其在供应链领域“排华”的重要原因。美国内利益集团博弈、美国与盟友利益诉求不一致、美国与发展中国家优先议程的不同、供应链“排华”可能抑制中美在其他议题上的合作空间,将使美在供应链领域“排华”的“前景”受到重重挑战。面对美国供应链“排华”,中国要坚定地走高水平和制度型开放之路,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下,进一步夯实国内供应链,在亚太地区打造开放和包容的供应链,以共建“一带一路”推进供应链国际合作,倡导供应链领域的对话,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无论在美国、西欧、日本、东南亚,还是在中国,人们都在谈论着一个共同的话题,这就是“新经济”。“新经济”概念是在1996年12月30日由美国《商业周刊》首次提出的,在美国引起了一场大讨论。目前,尽管对“新经济”的说法还有争论,尤其是美国的主流经济学派不予认同,但是,美国经济的出色表现使这一概念日益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下面,笔者对美国发展新经济的方式和经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于培伟 《中国经贸》2013,(17):42-45
正在美国发生的“页岩气革命”,一旦推动其实现“能源独立”,美国经济面貌将为之一新,全球地缘经济政治格局将为之一变,对中国的影响可能远比其”亚太再平衡”战略为甚。 在奥巴马第二任期拉开帷幕之前,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出炉了由战略家伯罗斯主持撰写的《2030年全球趋势:可能的世界》,勾描了全球即将发生的重大变化,断言“页岩气革命”将推动美国实现”能源独立”。这为”美国经济向来具有很强韧性和自我修复能力”的论断提供了新注脚。  相似文献   

7.
降级掀风浪,QE3暂缓——美国金融形势评论 8月的美国,“乱”字当头。 纠缠争吵了百余天的债务上限议案在8月2日终于获得通过,但仅仅三天后,标普就将维持了近百年的美国“AAA”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贬为“AA+”,从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8.
奥巴马上台执政以来,美国的对华政策基本上延续了上届政府的一贯思维——一面“打压”一面“合作”的对华策略。然而在进入2010年以来,由于国际形势和美国国内的政治形势不断变化,使得美国不得不在对华政策上做出调整,而中美关系在去年的良好关系上急转直下,美国在很多问题上直接挑衅中国的核心利益。在面对美国政策的“突变”时,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并要具有足够的胆略和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在与美国的较量中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9.
《中国报道》2009,(4):107-107
19、20世纪之交,美国社会患上严重的“工业文明综合症”,食品安全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劳资矛盾问题、特权阶层腐败问题等层出不穷,但是,美国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大规模、全方位的“进步主义”社会改革:“黑幕揭发运动”、“政府改革运动”等,有效缓解了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实现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与改善。  相似文献   

10.
刘美 《环球财经》2012,(9):60-63
在美国当前的政治格局下,几乎不可能实现“一党一半”的平均主义解决方案。选择一位“百年最右”的副总统候选人,更表明了共和党决不妥协的立场。在前几次美国大选中,从未出现过两党主张如此泾渭分明的情况。美国人似乎必须在“信任奥巴马政府”和“信任自由市场”之间做出选择,当然,还存在最糟糕的第三种情况:两者皆不值得信任  相似文献   

11.
“影响美国经济的只有200多家企业,而操纵这些企业的只有六七个犹太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这样感叹。美国《福布斯》杂志2012年美国富豪排行榜显示,前40名富豪中有21名是犹太人。因此,在美国流传着一个笑话:犹太人不仅“控制”着华尔街,“统治”着好莱坞,甚至“操纵”着美国的新闻媒介,甚至美国总统也是犹太人选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报告》2006,(234):1-20
在战略高科技产业,美国通过政府扶持和引导,形成同行业企业“竞争前研发”联盟的政策举措,对提高美国战略高科技产业整体水平和美国国际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美国半导体产业“竞争前研发”联合体SEMATECH的特点、管理模式及成功经验,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了我国政府应鼓励同行业企业“竞争前研发”联盟,扶持和引导我国战略高科技行业“竞争前研发”联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政治正确”这一文化现象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民权运动,90年代得以流行,特别是在大学校园。如今,“政治正确”已经成为美国公众公认并且遵守的社会公共意识,在美国的语言、社会文化,特别是在大学校园中,甚至是美国面向全世界的入学考试如GRE,TOEFL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文章从人类学注重的种族、族群、社会性别等视角,特别从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阅读中的相关案例,分析美国“政治正确”的表现与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宇峰 《新财经》2009,(4):70-70
十年前克鲁格曼还在研究萧条经济学的回归,而今,萧条经济学已经成了主流经济学。全世界都在呼唤英雄,奥巴马作为美国人的希望横空出世,美国人真有点把他当救世主的味道。奥巴马上台后开始搞“新政”,外界评价他“正在运用罗斯福的经验”。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7870亿美元财政救助方案;第二把,“限薪令”;最后一把,便是颁布“购买美国贷”条款。  相似文献   

15.
“日本绝对不是二流国家,今后也不会那样。”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用纯熟的英语发表了演讲,这位在美国留学过的政治家,其语言能力让美国听众倍感亲切。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后,美国的对外政策经历了一场自冷战结束以后最为深刻的调整。在某种程度上,“9·11”事件甚至给了美国强化其全球性扩张战略以口实和机会。“9·11”事件后,美国安全议事日程上的轻重缓急次序发生了变化,其对外战略围绕反恐展开,将军事安全放在首位,将战略中心放在了中东,并逐渐加强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和军事活动。但是,在占据优势和不断加大投入的条件下,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却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17.
美国经济自1982年12月走出“谷底”后,持续增长近8个年份,现已进入这轮周期的尾声。1989年的经济增长率为2.5%,比上年低了二个百分点。1990年的经济形势更趋恶化,在头二个季度的增长率持续滑坡后又突然遭到海湾危机的猛烈冲击,这无异于把已患“伤风”的美国经济拖进了暴风雨里。布什总统11月8日说,美国经济正处于“某种艰难的时期”,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博斯金也表示“是处于暂时停顿状态”。美国是当代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呼国经济发展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今天,美国经济的剧烈波动会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因而,当前美国经济“停顿”抑或衰退的态势,引起世人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8.
潘光 《沪港经济》2007,(2):18-19
说到美国犹太人,你立刻会想到“成功”两字。他们“控制”着华尔街,“统治”着好莱坞,甚至“操纵”着美国新闻媒介。虽然这些说法有点夸大其词,但仅占美国总人口2.3%的犹太人,在美国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发挥着巨大影响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战后初期,美国在日本先后设立了“救济基金”和“复兴基金”,对这两种基金究竟应当如何看街,这是中国的日本史,日本经济史学界长期以来很少有人探讨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本人经研究认为,“美国占领地区救济基金”的设立旨在控制日本的对外贸易;“美国占领地区复兴基金”的设立旨在直接控制日本经济和左右日本政治,这两种基金最终都成了日本的“债务”,它实质上是美国的一种变相资本输出。  相似文献   

20.
周兴旯 《魅力中国》2010,(14):20-20
一贯强硬的拉姆斯菲尔德其实是一位深谙“太极推手”,能够适时“服软”的美国反恐代言人。其“摔跤手式”的气质并不妨碍他在推行美国强硬军事外交政策时灵活多变。本文从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侧面简要论述了这位传奇美国国防部长的“软”与“硬”.指出“软和硬”都只是出于美国大战路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