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美双边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贸易摩擦也从未间断,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对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极为不利。本文对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和如何积极应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求促进中美贸易的平稳、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油价经历了大幅度波动,这一时期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刺激了原油需求.对油价上涨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本文通过构建非限制性VAR模型和递归VAR模型,对1994-2012年油价驱动因素加以分析,重点研究了来自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对石油价格产生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1)与供给冲击相比,来自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冲击对油价波动的解释力更强,是驱动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2)与新兴经济体相比,发达经济体的需求是油价波动的主要动因,其对油价波动的解释力约为新兴经济体的两倍;(3)2003年后,新兴经济体对于油价的影响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权债务危机经历了由新兴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的迈进,其影响程度越来越大,影响范围也由最初的区域性扩展到现在的全球性。对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这两类样本的主权债务危机成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债务负担率对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都存在显著影响;通货膨胀和国际储备对新兴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有显著影响,而对发达经济体的影响不显著;人口老龄化和政府财政赤字对发达经济体的影响显著,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不显著;滞后一期的GDP增长率对发达经济体的主权债务危机有影响,对新兴经济体影响不显著。最后,本文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提出一些防止债务危机发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贸易救济就是指对在对外贸易领域或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国内产业由于受到不公平进口行为或过量进口的冲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各国政府给予他们的帮助或救助。我国加入WTO以后遇到了很多贸易救济保护的问题,本文就我国贸易救济体制发展进行研究,希望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我国加入WTO的三年过渡期已经结束,面临的贸易救济形势日益严峻.贸易救济工作面临更大挑战.文章通过对美国、加拿大、日本和印度四国的贸易救济体系的比较和分析,找出了它们的特点,从中得到构建和完善我国贸易救济体系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贸易救济是世贸组织为了维护公平贸易而允许成员国在国内产业遭受损害的情况下采取的救济措施,具体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出口国,也是遭受贸易救济调查的最大受害国.本文基于我国遭受贸易救济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合同法律关系中,因对方违约而受损的一方应当怎样获得救济,历来是合同法的基本问题之一。对于违约案件,我国法院在选择对受害人的救济方式时,首先考虑损害赔偿,还是实际履行?西方国家多优先适用损害赔偿,且无需违约方配合,便于法院执行。由于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在对这两种救济方式的适用选择上有不同的侧重和价值取向。通过对西方国家理论的研究,进而完善我国的合同立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的席卷,加剧了国际贸易之间的贸易摩擦。而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简称WTO)允许各成员国采取的保护国内产业的三种贸易救济措施手段被许多成员国视为救命稻草,动辄实施贸易救济措施,贸易救济措施遭到了滥用,沦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为了遏制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WTO各成员国纷纷呼吁要实施公共利益原则,一些国家已经将公共利益原则纳入了法律体系。但是,目前各国对于如何界定贸易救济措施中的公共利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公共利益原则的实施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在实践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发达经济体——美国、欧盟和日本货币政策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外部冲击效应,运用具有随机波动的SV-TVP-VAR模型构建以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利率和汇率(美元、欧元和日元)为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其时变特征和响应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货币政策会对我国金融市场稳定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与我国形成的利差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都会导致大量跨境资本流入我国,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因此,必须防范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冲击所带来的风险,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并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以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0.
新兴经济体十六国是重要的发展集团,由“金砖五国”和“新钻十一国”组成,高效低碳的城镇化是其进一步提升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增量贡献的动力保障。借助EKC模型和STIRPAT模型,分别研究这两个国家集团城镇化发展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二者的关系方面,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与碳排放量呈现出微弱的倒“U”型关系,其中,“金砖五国”已经跨过倒“U”型曲线的拐点,而“新钻十一国”则处于拐点前期;在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方面,城镇化发展对“新钻十一国”碳排放量的影响大于“金砖五国”;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国家,碳排放量越大,但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碳排放量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11.
许锋 《经济研究导刊》2012,(21):184-187
与中国内地创意产品国际竞争力强劲相比,创意产品服务贸易发展不均衡,贸易逆差连年扩大,其国际竞争力长期处于劣势地位。采用RCA指数、TC指数和MI指数对1997-2005年中国内地创意产品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从整体和部分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为了提高中国内地创意产品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促使其贸易逆差转变为贸易顺差,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静 《经济与管理》2008,22(2):84-87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的急剧增长,服务业对就业吸纳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服务贸易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是众多学者所思考的问题。通过对中国服务业、服务贸易的就业结构、服务贸易就业总量,以及服务贸易逆差对就业影响的深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应继续加强中国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出口,更重要的是应该加强知识密集型的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将外资引入生产者服务业,这是让服务贸易吸纳更多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形态。在知识、技术和全球化力量的推动下,全球国际贸易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必须调整对外贸易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贸易,推行网络贸易及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4.
电气机械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产业内贸易成为中日贸易的主要部分,但是进出口贸易存在动态失衡现象,对双方贸易收支平衡产生不利影响。竞争力和比较优势指数进一步表明,中国只具有分工链的组装优势,而日本占据了上游研发、核心零部件的生产环节,导致中国在中日产业内分工和利益分配结构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必须着眼于微笑曲线的研究开发和关键零部件以及品牌和营销等上游环节,努力实现分工链条的升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韩双边贸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频繁,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结构不平衡问题更加凸显。根据近年来中韩两国贸易的相关数据,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定量分析方法,对中韩两国的贸易结构进行客观评价,并对两国贸易结构的优化以及贸易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最危险的雷区,到繁华互市,中越边贸发展经历了一段特殊而艰难的历程,并迅速成长和发展。进入21世纪,中越边贸更面临多重机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两廊一圈”次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规划实施,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都为中越边境贸易提供了多重发展的机会,也为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中越边境贸易提出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机遇下,使中越边境口岸迅速将地缘优势、人文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如何抓住机遇,从两国的共同战略利益和各自长远发展出发,用新的标准和高度去深化和推进中越边境贸易,打造具有活力的“大口岸经济带”;如何让作为中越贸易前沿部分的中越边境贸易,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魅力及长久的生命力,是今后中越经贸关系发展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和因果关系分析,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各自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之间的延迟引导关系。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明确了中国实现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性难题:中国服务出口的增长最终促进同时期货物出口的增长,与美国服务出口的增长最终促进同时期服务出口的增长这一内在动力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石油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石油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所不可或缺的基础能源之一,而我国石油供需不平衡的趋势也是不能避免的.因此,石油对外贸易将成为我国石油石化工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大论题.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two-country trade model with 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that emerge on an international level but are partially localized in each country. First, we show that the larger country exports the good produced in an industry with 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in the trading equilibrium. Second, we investigate the welfare effects of trade for the following two cases: (I) the case where external economies are completely localized in autarky; (II) the case where external economies are internationally effective in autarky. In case (II), it is shown that trade can be welfare-decreasing for both countries.  相似文献   

20.
中泰水果贸易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6月中国与泰国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方案下加速取消关税的协议。该协议规定自当年10月起,中泰两国的蔬果产品取消关税。泰国成为中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第一个实行水果产品零关税的国家。而在中国与泰国的水果贸易中,双方都拥有自身的优势产品,通过对RCA指数和贸易互补性的指数的测量来具体分析中国与泰国水果贸易中的贸易互补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