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OFDI不同进入方式的逆向技术溢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的视角,利用1991-2010年的数据,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实证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两种进入方式(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对国内技术创新(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绿地投资对发明专利的长期影响为负,且影响显著;短期影响为负,但影响不显著。绿地投资对实用新型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均为负,但影响不显著;跨国并购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均为正,且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笔者利用我国2000年~2011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并进一步解析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只对国内模仿创新的能力存在逆向溢出效应,而对自主创新和二次创新的能力均产生了抑制作用,最终对总体创新能力有抑制作用,但各层面的影响在统计上均不显著;经济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RD基础水平等因素在其中发挥了不同的影响作用。基于实证的结果提出了鼓励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着力提升对外投资企业的全球学习能力、加强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对外投资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创造性资产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缺乏垄断优势的中国企业为什么要对发达国家进行逆向投资?这在现有的跨国公司理论中很难得到合理的解释。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是以寻求创造性资产为特定目标的战略性投资。在动态的全球竞争条件下,以寻求创造性资产为目标的海外投资并不以垄断优势为前提条件,具有局部竞争优势的中国企业可以通过逆向投资,采取在发达国家当地建厂、设立技术监听站和跨国并购等形式,寻求并获得未来竞争的关键性资源——创造性资产,并通过全球化来利用这些资产构建新型的资源和能力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之一是推动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发展模式转型。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成果为基础,构建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模型,分析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机制,通过实证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溢出的吸收能力,并依此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对策。  相似文献   

5.
投资动机在中国OFDI区位选择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基于2003-2015年中国对140个国家或地区的直接投资及相关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投资动机、制度距离和OFDI逆向技术溢出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中的作用关联。结果表明,中国OFDI的确受投资动机的驱使,但制度距离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发挥着负向调节作用,进而削弱投资动机的驱动力。尽管如此,东道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也能削弱并逆转制度距离的负向调节作用,意味着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别制度距离具有替补效应。换言之,如果该东道国具有较强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则企业会较少考虑国别制度距离带来的高昂成本,选择在该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以获取逆向技术溢出。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范围上都已初具规模,并开始逐渐影响国际f接投资的现有格局,甚至影响到国际关系,但中国企业一直面临各种阻力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本文从分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入手,揭示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国内外障碍,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扩大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范围上都已初具规模,并开始逐渐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现有格局,甚至影响到国际关系,但中国企业一直面临各种阻力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本文从分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入手,揭示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国内外障碍,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扩大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着力探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我国企业通过逆向知识转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程度。通过问卷调研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我国企业逆向知识转移频率越高,知识转移制度化程度越高,知识应用和创新程度越高,其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就越强。当企业吸收能力处于共享能力、学习和应用能力、再创新能力等不同阶段时,逆向知识转移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的逆向技术溢出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有关的行业分析尚不多见.本文基于中国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变迁,运用DEC模型计算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平均生产率(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TEC指数)和技术进步(TC指数),并与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所产生的外国研发溢出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逆向技术溢出与行业平均的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呈中等关联度,其中,第二产业(制造业、建筑业)的关联度较强,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差别较大.技术含量不高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具有较高关联度;技术含量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则不具较高的关联度.因此,要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水平,从行业层面来说,就是要调整和改善投资的行业结构,加大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投资力度,以更好地获得外部技术.  相似文献   

10.
吕萍  郭晨曦 《财经研究》2015,41(3):88-99
文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对欧盟主要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从所有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和管理层激励三方面研究了治理结构对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决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国有股比例较高、监事会规模较大的企业更有可能选择绿地投资;高管报酬总额比例较高的企业更有可能选择并购;独立董事比例较高的企业更有可能选择合资.此外,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企业更倾向于并购或合资;高管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更倾向于绿地投资或合资;而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对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没有显著影响.文章对于如何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李洋 《经济师》2009,(4):244-245
面对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走出去”战略,我国企业有必要在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选择上进行深入研究。文章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入手,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走向海外,但对外直接投资能成为推动企业创新的跳板吗?逆向投资与顺向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又是否存在差异?考虑到逆向投资、顺向投资对企业创新影响上的时间特征,文章探讨了逆向投资、顺向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动态影响机制,并基于高技术企业样本和境外投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逆向投资和顺向投资均能促进企业创新,但在时间特征上具有较大差异;逆向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随着投资企业对外来者劣势的克服以及吸收能力的提升,逆向投资才会显著促进企业创新;顺向投资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推动企业创新,但这种促进效应并不能持续,随着产品本土化改造完成,顺向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也将减弱。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FDI)发展迅速,FDI动因研究也转向资源寻求尤其是战略性资源寻求,技术寻求是其典型表现。但缺少相应的实证研究验证中国FDI的技术寻求动因,制度环境对技术寻求型FDI的影响也尚无定论。通过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中国逆向投资发现,此类投资具有显著的技术寻求动因,并且能够规避正式制度环境。发达国家整体制度环境对中国技术寻求型FDI有较强的负向影响,甚至能逆转该动因。在具体制度环境构成中,政府效能(GE)和监管质量(RQ)影响显著,它们抑制了中国逆向投资,尤其是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跨国公司对美逆向直接投资是中国由资本输入国转变为新兴资本输出国背景下的产物.中国跨国公司通过开展对美直接投资活动可以更有效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拓展发达国家市场,促进企业的国际化成长.从国家战略层面而言,可以打破美国的高科技封锁,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差距,化解中美贸易摩擦,促进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这些因素共...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我国企业FDI中关于独资与合资的选择问题。建立了我国企业FDI股权结构进入模式分析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2008年11月~2009年1月,获得132份有效调查问卷。使用SPSS12.0软件分析得到FDI股权结构选择的LOGISTIC模型。模型显示,投资方式、公司国际化程度对采用独资方式具有负向显著影响,集权偏好对采用独资方式有正向显著影响,技术优势、技术隐性、市场潜力和文化距离对股权结构选择无显著影响。本文还初步探讨了股权结构选择与绩效间的关系,并建议走出去的我国企业关注国际化程度、集权偏好、文化距离对进入模式的影响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3—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国际R&D溢出回归方法的基础上,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经济市场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对外直接投资为传导机制的国际技术溢出存在基于市场化水平的门槛效应,当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跨越一定的门槛水平时,对外直接投资才能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提出:政府应根据地区市场化水平的不同而采取差异性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有效推动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胡序勇 《时代经贸》2009,(11):70-71
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是建立中国跨国公司的前提。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应如何适应“走出去”的战略要求,制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产业和技术等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制度基础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重点研究东道国制度因素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股权进入模式所起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首先,在正式制度环境越不完善的国家投资时,国有企业相对非国有企业选择合资的可能性更大;在与中国的非正式制度差异越大的国家投资时,国有企业相对非国有企业选择合资的可能性越大。其次,在正式制度越不完善的国家投资时,技术基础越雄厚的企业选择合资的可能性越大;东道国与中国的非正式制度距离并不能通过影响企业的技术基础,进而影响我国企业海外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此外,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经验对我国企业海外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的选择没有影响。本研究对不同资源优势的企业在面临东道国复杂制度环境下如何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直接投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国际直接投资发展历程的影响,以往国际直接投资的研究多倾向于从发达国家企业的视角进行.近年来,有关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并体现出与传统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不同的特点.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两种视角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讨了中国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