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动因及其演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动态产业集群模型与方法以及经济学原理,通过对金融中心和金融服务产业的研究与分析,论述金融服务集群的经济动因,以及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的动态特征,从而为研究国际金融中心(IFCs)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部门分布特征和金融产业政策奠定基础,同时展望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及其未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上海正处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十字路口,应该选择哪种路径继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金融中心的相关评估模型可以较为客观地度量和评估现有的国际金融中心的运作方向和发展模式。对现有国际金融中心的各方面进行定量的分析和总结,有益于上海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3.
由于政治上的敏感性、经济上的复杂性及国际金融环境的不稳定性,使得香港“九七”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发展问题变得扑朔迷离,倍受世人关注。本文认为,无论是从法律、比较及成本的角度,还是从道义上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方均无意改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强大的城市整体功能与高度发达的金融业将成为构筑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坚固基石;令人瞩目的“中国因素”将一如既往地促使和推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进一步巩固与提高;国际经济的复苏及世界经济发展重心的东移也将对香港金融未来的发展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不过虽然内地、香港及国际环境总体上十分利好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与不利。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积极采取对策,从而促使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一个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发展佳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纽约、东京及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香港,在区位优势、形成发展、政府监管及业务类型上进行总体的比较分析,论证了拥有好的区位优势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及发展的基础,揭示了在发展形成上,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都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剧烈变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各国政府也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政策调整,以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在比较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在业务类型上都有自己的强势方面.同时,对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这些城市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中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任志祥 《商业研究》2003,(20):94-96
国际金融中心是现代世界金融的主干 ,它的存在和发展为所在国或地区带来了极大的收益。从制度竞争的角度 ,对现今国际金融中心间日益激烈的竞争特性进行了分析 ,认为国际金融中心间的竞争也是制度的竞争 ,制度成本的高低决定着竞争力的强弱。最后对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哲学认识论出发,根据金融主体、金融客体和金融环境三方面,通过对三要素在国际金融中心历史进程中重要作用的考评和梳理,分析金融中心发展规律和趋势变化,为我国金融中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哲学认识论出发,根据金融主体、金融客体和金融环境三方面,通过对三要素在国际金融中心历史进程中重要作用的考评和梳理,分析金融中心发展规律和趋势变化,为我国金融中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中心成长机制新说:轮式模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冯德连  葛文静 《财贸研究》2004,15(1):80-85,120
国际金融中心成长机制就是回答哪些力量推动中心成长的问题 ,也是制定促进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政策必须要研究的问题。从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看 ,1 9世纪以来 ,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催生了一批国际金融中心 ,也使得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出现了此起彼伏的变化。本文把国际金融中心成长机制概括为“轮式模型”。模型认为 ,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动力主要有两种拉力(科学技术、经济发展 ) ,三种推力 (供给因素、历史因素和城市因素 ) ,以及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9.
刘一楠 《中国市场》2011,(39):70-70,81
本文对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发展进行案例分析,通过翔实的事实与数据,在产生原因、经济基础、经济腹地、辐射作用等方面比较分析伦敦进行金融中心建设的特点和经验,进而从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态势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离不开环境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建设的不好,就会制约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环境因素分为五个方面:政策与法律环境,市场环境,资源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服务环境。通过对技术创新链环——回路模型进行系统动力学分析,剖析环境因素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环境因素是一个综合性因素,环境因素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何测算环境发展指标,是测算环境对经济发展贡献程度的前提条件。文章把区域经济活动成功率和赢利率的平均值.作为经济发展的环境因素(把环境因素看成如同人力、资金的投入要素)测算指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环境因素的区域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际金融中心则是全球经济的焦点.建立一个国际化的金融中心,需要一个城市从经济、政策、国民生产总值等各方面达到特定的条件及指标,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已有了相应变化.本文通过研究老牌国际金融中心伦敦和新型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的发展情况,分析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要的条件和指标以及新旧两种国际金融中心的差异,探讨在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的条件,以促进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王沁彤 《中国科技财富》2008,(6):127-127,124
产品的不断创新决定了规范产品性能的产品标准必须与时俱进。本文从环境条件、环境因素以及系列环境标准的应用与发展,阐述了产品标准环境内容从部分环境适应性、逐步完善的环境适应性以及现阶段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说明产品标准中环境内容,随着人们对环境因素认识的不断深入而与时俱进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中心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及资本市场对建立金融中心的重要作用,然后从发展历史、经济背景、国家扶持等方面分析了上海具备成为我国金融中心的实力。  相似文献   

15.
研究企业对环境因素的管理结果显得很有价值。该文以恩施市的企业为调查对象,从收集到的数据分析、企业环境行为的评定标准及方法和企业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分析恩施市的企业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16.
加快将上海建设成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是我国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本文对"两大中心"发展环境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探折.  相似文献   

17.
陆一晨 《商业科技》2010,(19):66-67
一、政策搭台路宽广 综观包括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发展的历程,其中心地位的形成与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密切联系。一方面,国际航运的发展需要金融业提供融资、保险、国际结算、资金管理等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国际航运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以及所产生的资金流,又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强大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8.
入世后上海能否取代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恩 《国际经贸探索》2003,19(4):15-19,49
香港与上海金融中心的建立和发展不但互有优势与隐忧,而且上海金融中心的建立也不一定是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代替和竞争,未来建立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之间顶多是相互分工和彼此合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财富》2010,(10):F0003-F0003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在2020年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计划并不遥远。近期,在浦东新区发布“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指数”的结果出人意料,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纽约和伦敦。“世界第三”的封号让上海对发展金融高端人才的要求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中心的实证研究及其对上海的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 国际金融中心最早出现在15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至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世界上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成了功能不同、层次各异的金融中心,也有部分国家和地区永远退出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