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绍峰 《新财富》2006,(10):100-100,102,103
目前在中国的外资对冲基金,大多在开曼群岛等避税天堂注册,并借用QFII通道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其中在上海有10家左右的对冲基金,规模最大的有八九亿美元,小型的也有几千万美元。而这些对冲基金经理人也多为“海归”,大部分有在美资或欧洲投行任职的经历。由于中国市场还缺乏对冲工具,目前投资A股的对冲基金并不放空,而跟共同基金一样做多,有时通过券商融资,发挥杠杆作用。随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挂牌,首个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浮出水面,以及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对冲基金加速了布局中国的步伐。[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风格漂移与基金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收益率的风格分析模型,对国内36支开放式基金进行动态分析,将基金的实际投资风格和宣称的投资风格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的基金在此研究期间发生了"风格漂移"现象,牛市行情中发生"风格漂移"的基金绩效要优于固守宣称风格的基金绩效,熊市行情中发生"风格漂移"的基金绩效要低于未发生"风格漂移"的基金绩效。  相似文献   

3.
有效市场假说已受到越来越多的现实挑战,文章在分析我国股市风格呈分形特征的基础上,把分形市场理论探索性地引入到基金投资风格领域,提出了基于分形维数的投资风格识别方法,并以我国79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对基金投资风格进行准确性识别,大部分基金具有风格错配现象,比现有的两种主流风格识别方法更符合目前分形市场的现实背景,为基金经理与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更加贴近现实市场的投资风格识别方法,使识别效果更加准确客观;并借鉴基尼系数的思想构建了风格一致性指标(CIS)来量化投资风格漂移程度,结果发现78.5%的基金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风格漂移现象,风格一致性与风格漂移较严重的基金较少,这与证券市场非完全有效呈分形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4.
冯庆汇 《理财周刊》2006,(11):85-85
封闭式基金近一个月来的表现不俗。基金金元近一个月来的收益率达到了9.05%,比同期收益率最高的开放式基金上投摩根中国优势(8.83%)还高。封闭式基金中,收益率排名第二位的是基金丰和,近一个月来的收益率为8.87%,其次是基金久富,收益率为8.06%。  相似文献   

5.
文芳 《新财富》2012,(6):66-68,70-72
张承良所率领的睿智华海基金从生意角度研判投资标的,对低市净率指标极为青睐,并创造了屡试不爽的“低市净率+催化剂”的“张氏投资法则”。自成立之日至2012年2月底,其基金年化回报灞.17.66%,在所有海外中国对冲基金中,排在首位。不过,“张氏法则”在熊市中并不能御寒。  相似文献   

6.
杨燕 《现代商业》2007,(21):220-221
本文对对冲基金的定义、内涵、特点作了详细介绍,对其风险进行了探讨,深入分析了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对冲基金对进入中国市场跃跃欲试,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值得我们关注。最后还就对冲基金的监管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芳 《新财富》2011,(2):74-81
在资产管理领域,欧美资本东渐的长期趋势已然形成。索罗斯基金等海外资金与机构纷纷人驻香港,引起了人们对热钱流人的担心。不过,在众多对海外对冲基金行为模式有深刻理解的对冲基金经理看来,海外对冲基金要做空中国,无须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而且,目前涌人香港的海外资金中,不少属于长期投资者,对它们和热钱要区别对待。同时,由于亚洲区资产负债表大为改善、对冲基金的策略变化以及种种技术障碍,13年前的“索氏狙击”难以再度上演。  相似文献   

8.
对“入世”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入世”后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刚起步的基金业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本文试从中外基金差距的比较入手,对证券投资基金在“入世”后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预测,包括加快扩容,增加基金品种,促进基金风格个性化,进行半开放式和开放式基金试点,健全基金监管体系,发展中外合作基金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庞宝林 《新财富》2005,(9):13-14
今年对冲基金表现不大理想,尤其是4月,受通用汽车股票反弹影响,不少定息及可兑换债券对冲基金都大幅亏损。加之上半年金融市场走势呈“碟形”,波幅不及去年的“碗形”那么大,几千只对冲基金截至7月底的回报平均只有2.54%,远低于过去十年9.27%的年均回报,也比同期MSCI指数3.1%的回报为低。  相似文献   

10.
文芳  王凡摄影 《新财富》2010,(11):98-105
无论是对冲基金SAC Capital Advisors在中国的招兵买马,还是索罗斯香港办公室的开幕,都显示出海外对冲基金正加强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本土对冲基金的爆炸式发展,可谓箭在弦上。  相似文献   

11.
陈志武 《新财富》2010,(3):34-38
鲜为人知的博茂投资集团最近10年的年回报率不仅高于对冲基金行业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3个百分点。而且其风险波动率仅为6.2%,不到巴菲特公司19。9%波动率的1/3。巴菲特不仅过去十年的投资业绩不如对冲基金,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的整体表现也远逊于对冲基金,这是否意味其神话的终结?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之前,无论从收益率还是资产规模方面来看,对冲基金都以其异乎寻常的良好表现受到投资者的青睐。然而,其凶猛的业绩增长随着金融危机到来戛然而止,并成为演绎风暴的帮凶。低利率和高杠杆以及对冲基金本身的结构性问题,暂时掩盖了稳定高回报不是源于独特而高超的投资策略这一事实。危机过后,痛定思痛,人们发现只能通过去杠杆化、突出优胜模式和加强监管等措施来挽救危如累卵般的对冲基金。  相似文献   

13.
于欣  王凡 《新财富》2005,(11):102-104
以相似工作经历作为“出身”依据,我们发现内地基金经理们可分为较显性的五个系别,它们分别是:“君安系”、“平安系”、“申万系”、“大鹏系”和“海外系”。我们看到,五个系别的基金呈现出不同的绩效和投资风格,而且,基金经理人数最多的“君安系”在操作策略上更有着微妙的行为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对冲基金的定义、内涵、特点作了详细介绍,对其风险进行了探讨,深入分析了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对冲基金对进入中国市场跃跃欲试,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值得我们关注.最后还就对冲基金的监管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上海风格     
当Julia在那幢西班牙风格房子住了五年,与上海这个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后,才渐渐明白自己希望的居室风格,说不上是古典,现代还是欧陆的风格,如果有个说法,或许可以冠之以“新上海风格”。  相似文献   

16.
随遇而安     
很多人喜欢为自己的居家装饰风格寻找一个主题.但身边有不少朋友的家,不管只是看照片还是“身临其境”去作客,就是感觉舒服。这样的家,许多时候你根本无法判断它是什么风格或主题。而它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主人那种随遇而安的气质,以及只求“合体”.“舒适”的实用主义生活态度。在这里,没有主题或风格,就是最有风格。  相似文献   

17.
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投资风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应用Sharpe投资风格分析法对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实际投资风格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平移窗口的方法对基金风格的可持续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2004年3月到2008年3月期间,大多数基金的实际投资风格与其契约风格不同,且转变风格的基金大多数为由标榜为价值型转变为成长型。从整个考察期看,基金的投资风格并不稳定,表现出随市场状况变化而漂移的特征,16支样本基金中,有11支基金在本文考察期间发生了风格转换,平均每支变换风格0.93。这期间基金通过资产配置获得的平均收益(风格收益)约占到总收益的86%,依靠基金管理人的选股能力获得的收益约占到整个收益的14%。  相似文献   

18.
基金投资风格一致性及其对基金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4年2月27日之前上市的29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为样本,采用RSA风格分析方法,对投资风格进行静态分析和滚动分析,并设计投资风格一致性指标,考察中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实际投资风格,以及投资风格一致性对基金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实际投资风格与其所宣称的投资风格不匹配;在行情上升阶段,投资风格一致性高的基金绩效优于投资风格一致性低的基金,而在行情下降阶段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社保基金持股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保基金持股会抑制企业金融化;社保基金持股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国有企业、经营收益率较低以及现金持有量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社保基金持股可通过提高企业实体资产投资水平或增加分析师跟踪,降低企业金融化水平。本文建议,应逐步扩大社保基金的入市规模,适当放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各项限制,充分释放社保基金在稳定资本市场与促进上市公司治理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在索罗斯基金旗下的五个对冲基金中,量子基金是最大的一个,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这个基金取名“量子”是源于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海森堡提出的“测不准定理”。索罗斯认为,就像微粒子的物理量子不可能具有确定数值一样,证券市场也经常处在一种不确定状态,很难去精确度量和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