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人民币汇率是否合理、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两个判断标准,采用四种新发展起来的平行数据单位根检验法,对1978年1月-2004年9月的人民币购买力平价进行了检验.检验的结果普遍支持了购买力平价,可以认为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基础是合理的.但我们认为由于汇率在当代存在着两重作用与二重性,现有汇率理论只能部分地解释汇率的决定.论文对汇率的两重作用与二重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根据均衡实际汇率理论,长期人民币汇率水平是由基本经济要素决定的.任何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失调都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来了解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失调程度.与此同时,还指出汇率弹性在人民币汇率政策改革中的重要影响,进而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宏观经济波动与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当前新一轮宏观经济波动特征的分析,发现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度的日益提高,汇率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运行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目前中国国际收支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已成为加剧宏观经济过热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调整名义汇率来解决顺差过大的思路受制于价格总水平调整幅度的局限,因为在影响我国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因素中,劳动力价格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悬殊过大既是影响商品价格水平的一个主导性因素又是一个长期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度的缩小这一差距.由此,决定了目前不可能采取对人民币汇率水平大幅升值的办法来解决国际收支失衡和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问题.解决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和汇率水平向真实汇率回归问题是一项相对长期的政策选择,因而,短期的汇率政策只能以外汇储备的结构调整为主导.  相似文献   

4.
何琼隽 《产经评论》2012,(1):147-160
在资本不完全流动的情形下,汇率不仅是体现一国内部经济均衡和外部经济均衡的政策目标,也是一国政府实现其他政治、经济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通过考察政府如何以汇率失调为代价,实现政治、经济等战略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策略汇率的概念,以完善对汇率失调的理论描述和加深对汇率失调内在机制的理解。本文还建立了汇率博弈的政治经济学模型,运用博弈论阐明策略汇率是一个Nash均衡结果。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改革:历史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本文分析了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对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提出对策建议,并展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有关汇率与股价关系的最新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发展方向:一是传统宏观经济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拓展,在以往的开放宏观经济均衡模型中将汇率与股价作为宏观经济中重要的解释变量,强化对客观经济运行的考察;二是具有微观基础的均衡分析,包括资产组合平衡与新开放宏观经济两个分析框架下的汇率与股价关系研究;三是从市场的微观结构理论对汇率与股价这两种资产价格进行模型化;四是影响汇率与股价关系的相关因素的分析。本文按照这四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并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7.
均衡汇率反映了汇率与实体经济均衡的一致性,而现实中汇率偏离均衡水平的剧烈波动则体现了虚拟经济属性。本文在虚拟经济的视角下综述均衡汇率的研究成果,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均衡汇率的决定,二是汇率失衡性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三是应对汇率失衡的宏观经济政策。本文特别注重国际经验与人民币的结合,力图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为建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高额顺差,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人民币汇率问题开始成为世界金融市场的焦点话题之一。面对上世纪80年代日元快速升值的前车之鉴,中国政府应如何调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避免类似《广场协议》造成的巨大经济冲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关心的话题了。本文以这一问题为背景,结合现有汇率理论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并结合上世纪日元危机问题,分析在人民币升值的大环境下中国政府应该如何调整贸易、产业和汇率政策以确保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决定的简单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演变历史之后,通过借鉴西方经济理论中的汇率决定模型,建立了在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阶段的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决定的简单模型。然后,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是进出口贸易、利率平价以及国外资本流入,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汇率传导是指运用汇率政策工具,以实现宏观经济朝着预定目标发展的传递过程.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浙江的实体经济的影响为例,进而探讨我国汇率传导的现实路径,然后进一步分析目前汇率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对汇率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构建扩展的GARCH模型,探讨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宏观经济基本面及央行调控等因素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岸和离岸市场人民币即期汇率、人民币汇率指数及逆周期因子对中间价波动均有显著影响。宏观经济基本面上,通货膨胀率上升和中美两国利差收窄均会加剧中间价波动幅度,而外汇储备的回升和持续的贸易顺差对中间价形成有效支撑。央行调控方面对中间价变动的影响十分有限。此外,CFETS指数、美元指数以及VIX指数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变动不存在非对称效应。  相似文献   

12.
汇率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一些研究机构、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也纷纷对此发表看法。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闯题。那么,现有的盯住汇率制度是否适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从盯住汇率转向更为合适的汇率制度?怎样决定适合中国经济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从当前对汇率制度选择和世界汇率制度演变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于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本文首先对盯住汇率制度进行分析,介绍脱离盯住汇率制度的影响因素,之后从总体上讨论决定汇率制度选择的长期因素以及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汇率制度的演变,最后提出当前汇率制度选择的BBC准则以及可供中国选择的几种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真实汇率与均衡汇率的决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现状了现行人民币汇率水平,由此认为人民币目前尚不存在贬值的压力,近年我国的资本外逃和通货紧缩与所谓的人民币汇率高估并无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注重考察宏观基本面经济因素对汇率波动的影响。实践表明,它在探讨汇率长期变动趋势方面是有效的,但是对汇率的短期波动的原因则不能有效地解释。基于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的视角,结合宏观经济变量,建立人民币短期汇率形成模型,深入探讨汇率短期波动的成因,并进一步考察中央银行对汇率形成的干预程度。  相似文献   

15.
汇率目标区理论与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思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在对汇率目标区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加以简介的基础上 ,结合现行人民币汇率机制的特点及其缺陷分析 ,指出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 ,面临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和机遇的中国 ,人民币现行的所谓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创新 ,已经到了必要、紧迫的时候 ;而汇率目标区的汇率机制是较为适合当代世界经济的现实和我国的具体国情的选择。本文接着从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基础均衡汇率和边界值的测定、中央银行和政府的作用及作用条件等不同方面 ,对人民币汇率目标区制的创新实施 ,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6.
汇率制度分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列曲 《当代财经》2007,(11):123-128
汇率制度分类是研究汇率制度优劣性和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迄今为止,较有影响的汇率制度分类有IMF分类、GGOW分类、Frankel分类、LYS分类、RR分类、CD分类和DLM分类等七种,但还没有形成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客观性标准.未来汇率制度分类的发展方向,既需要各种分类方法的取长补短,还取决于汇率决定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汇率制度选择一直都是国际金融界具有争议的论题,其相关理论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本文提出一个一般化理论:对于不同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存在一种理论上的最优汇率制度;决定最优汇率制度的因素有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总体发展阶段、总体经济规模、金融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度和贸易地理集中度、国际储备和经常账户状态、贸易冲击、经济政治稳定程度等,它们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影响的权重不同,这些因素及其组合决定了特定国家在特定阶段的最优或最合适的汇率制度;理论上的最优汇率制度是动态的,随着国家不同或国家发展阶段不同而变化。通过利用国际经验事实证实了这一理论或汇率制度选择的一般规律后,笔者对照中国现阶段的状态,认为总体上选择浮动汇率制度比较合适,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选择中间汇率制度的概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8.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世界进入了以浮动汇率为主的混合体制时期,但浮动汇率制也带来诸多问题,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开始寻求更为合理的汇率制度.汇率目标区正是这种寻求的结果之一.本文采取一种综述的形式,对汇率目标区理论,主要是对克鲁格曼的汇率目标区模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程祖伟 《经济经纬》2007,(1):35-39,43
笔者通过拓广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并突破了传统的"三元冲突"汇率制度安排理论的研究路径,考虑引入资本流动性相对强度系数的概念,又在固定汇率制下引入"冲销"干预政策因素,提出了一个在固定和浮动汇率及不同资本流动性制度安排下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性指数曲线的新假说,对汇率-资本流动性制度安排对于宏观经济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综合有效性的影响问题做了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笔者认为,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应尽可能地拥有宏观经济政策的自主权,考虑到我国当前金融市场体系尚不够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存在严重障碍,所以在近期财政政策的权重应大于货币政策,从而在我国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为保留宏观经济政策的自主权,在加快放宽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同时必须加强相应的资本管制.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汇率的非均衡分析与汇率制度的宏观效率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在现行制度背景下 ,本文从我国外汇市场经济主体微观行为出发 ,建立了我国的外汇需求和供给函数 ;进而分析了市场的均衡和非均衡态势 ,讨论了人民币汇率稳定运行态势后面的微观行为原因。分析发现 :1 .人民币汇率的非均衡是必然的和经常的 ,不能形成市场均衡汇率。在此背景下形成的现实汇率势必是扭曲的汇率 ,由此导致外汇资源的配置扭曲以及相应的真实资源配置扭曲。 2 .在汇率的稳定和调节机制上 ,当前汇率制度类似于“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制” ,我国汇率制度因此具有固定汇率制的特征 ,但不具备固定汇率制的汇率稳定机制———稳定的汇率预期。 3 .现行汇率制度构成对汇率政策的严重制约 ,调节国际收支不得不倚重于直接管制政策的运用 ;货币政策丧失了独立性 ,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这种低效率表明 ,我国当前汇率制度及其微观市场安排急待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