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法律素质是一国国民素质的一种体现,直接关系到一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也是一国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公民法律素质一直偏低.这将严重阻碍依法治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应采取相应对策来培养与提高我国公民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2.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公民素质的提高和法制的健全,公民的素质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前途。张家港的事实充分证明了张家港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使得这座港城在短短的几年内走向了文明富裕。张家港的精神文明建设,紧紧着眼于解放人的思想,转变人的观念,振奋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素质,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振奋力。因此,笔者认为,在文明城的建设活动中,全面提高公民素质是摆在每个市民面前的严肃课题,也是文明城建设的关键之一。一、从“都市不和谐音符”所引发的思考在目前的一些公民的观念中,究竟什么是文明…  相似文献   

3.
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全民文明素质。我国目前的全民文明素质水平与和谐社会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忽视对国民的文明素质的培育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应将提高全民文明素质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国策,制定适应现代化的和谐社会的国民道德行为规范,由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起全社会的全民文明素质教育网络,对全体国民展开切实可行的、长期不懈的文明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是公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公民素质代表着国家形象,彰显着社会文明程度。提倡公民的道德文明建设仅只是提高公民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真正合格的公民还应该具有对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热情、对公共事件的独立判断能力和对个体与国家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清晰认知。因此,有必要对建国以来我国公民意识教育历史作一梳理,从中找出问题和不足,再将国外的有益经验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力求探寻到一条更加有效地提高公民素质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陈宁 《老区建设》2009,(8):38-39
甘孜州独特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景观,需要利用教育不断提高公民的生态文明素质,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速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田雪 《魅力中国》2014,(4):48-48
9月17号来自大陆河南的一个旅游团在阿里山喧哗,被一台北市民劝阻并当场辱骂:“中国人滚出去”!结果遭大陆游客殴打。针对这一事件说明了我国公民的素质亟待提高。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身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只有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最终受益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因此,公民素质的提高是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趋势的优秀公民;教育内容应体现公民教育的中国化、世界化、社会主义化与学校差异化,涵盖公民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健康素质以及礼仪、生态、网络文明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中国公民社会的现状,阐述了培育公民社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探讨了多角度提升公民素质,合力促进和谐社会创建的途径。指出要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提升公民的法制化认知程度和“公共理性”水平,深入发掘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资源,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道德精粹的滋养。  相似文献   

9.
赵崴 《理论观察》2008,(1):28-3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步的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自2003年以来,我国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理论。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国公民有义务树立科学的人口环境道德观。人口环境道德是指,人类作为自然中的一员,为实现自身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应呈现出的一种向善的发展趋势。环境问题起源于人类,因此树立正确的人口环境道德观,使公民具备良好的环境素质,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鹏 《理论观察》2008,(3):122-123
在实现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图书馆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历史使命,为此,图书馆要充分体现自身优势为创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