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逐步规范化,对国家赔偿费用的核算便提上了日程。本文对国家赔偿费用的支付方式和会计核算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研究成果对其作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2.
一、国家赔偿范围的比较 1.关于赔偿事项范围在韩国及一些西方国家立法中,一般只对国家赔偿事项范围用一个概括性条予以规定,即由国家赔偿法法典对赔偿范围设定统一的标准,凡符合标准的都属于国家赔偿范围,而不作详细列举。韩国国家赔偿法第2条规定:“公务员执行职务,因故意或过失违反法令致使他人受损害……国家或地方自治团体应赔偿其损害。”  相似文献   

3.
《数据》2008,(11):6-6
《广州日报》10月25日呼吁已久的精神损害纳入国家赔偿范围,终于有了回应。23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的《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首次将精神损害纳入国家赔偿范围。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并已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赔偿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国家赔偿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已正式全面地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5.
国家赔偿法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适时修改国家赔偿法,完善国家赔偿制度,是我国法治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国家赔偿法》的修改与完善已经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围绕《国家赔偿法》的修改,理论界和实务界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赔偿法》)实施10年了,然而《赔偿法》对确认程序一直未作详细规定。国家赔偿案件的确认是赔偿案件能否进入国家赔偿的前置程序。确认的重点是解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是否违法。本文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入手,结合我国国家赔偿司法现状,对人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案件的立案审查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7.
刘静  党琳 《中外企业家》2009,(3X):118-118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国家赔偿责任的理论基石,是从法律价值上判断国家在何种情况下承担赔偿责任的根本标准和依据。但自我国国家赔偿制度实施以来,一元化的归责原则体系缺陷已暴露出来,已不能适应社会实践的需求,重构国家赔偿法归责原则体系已经成为摆在立法部门和理论界面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国家赔偿法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赔偿法是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依法予以赔偿的法律规范。《国家赔偿法》的制定,落实了宪法的规定,使国家赔偿法得以制度化。国家赔偿法对于依法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协调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法制的进步,不足之处也逐渐显露,13年来实际履行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司法实践中很多案件难以施行。许多案件引起群众的哗然,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不得不对此予以关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归责原则单一,赔偿范围过窄、赔偿程序不合理、赔偿标准过低等方面。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作者认为在立法方面针对国家赔偿法的归责原则可采用违法或过错责任原则为主、无过错责任原则为辅的多元归责体系;就赔偿范围过窄问题应进一步扩大国家赔偿的范围;对于赔偿程序不合理,则需要科学系统地设计国家赔偿程序;针对国家赔偿标准过低这个问题,必须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予以适当提高,调整国家赔偿的方式和标准,切实维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真正体现国家赔偿法的立法初衰.积极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向明 《财会月刊》2008,(3):43-43
赔偿是对受损失方的经济、财产以及精神损失的补偿。按照赔偿性质的不同,在纳税上也各有不同。1.国家赔偿的纳税规定。国家赔偿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因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而按照《国家赔偿法》有关规定给予的赔偿。国家赔偿又分为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国家对当事人的损失赔偿仅限于直接损失。《国家赔偿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对赔偿请求人取得的赔偿金不予征税。”  相似文献   

10.
林英 《中外企业家》2009,(16):87-88
介绍国家赔偿和刑事赔偿的含义、特点和范围,并通过二者的独立分析,对二者的区别进行了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志这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1.
尹霞  朱丽明 《现代企业》2011,(11):58-59
我国《国家赔偿法》自1995年颁布以来,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不足,尤其是该法的归责原则问题更是备受争议。经过多年艰难曲折的修正,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终于通过了《国家赔偿法》的修正草案,并在诸多方面尤其是归责原则问题上进行了调整。然而,修改后的归责原则对于《国家赔偿法》能否实现其保障公民权利的根本目的仍然存在较大的遗憾。  相似文献   

12.
曹骥 《东方企业文化》2011,(16):114+107
新国家赔偿法首次将精神损害纳入国家赔偿范围,从制度上确立了我国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立法上的一大进步,但是在施行过程中,由于规定过于简单,对于精神损害程度如何认定、赔礼道歉等承担责任的方式如何适用、精神损害的具体赔偿标准等问题,都没有具体规定,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丈夫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公安机关拘留.后经检察院批准逮捕并提起公诉.经一审法院审理.判我丈夫无罪,但检察院不服,遂提起诉讼,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我丈夫是欲提出国家赔偿.请问:谁是本案的赔偿义务礼关,公安机关和检察院是共同的赔偿义务机关吗?  相似文献   

14.
张明英 《民营科技》2010,(10):136-136
刑事赔偿是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国家来承担责任的赔偿制度。分析在办案过程中形成刑事赔偿的主要原因及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归责原则在国家赔偿制度中是根本性的制度,它决定着国家是否赔偿和在什么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反映国家的价值取向和赔偿政策.因此归责原则对赔偿范围有很重要的影响.我国国家赔偿采取的是违法归责原则,这是否有利于保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呢?本文将从违法归责原则的特性等方面来讨论他对赔偿范围的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牛乐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8):145-146
运行至今14年的《国家赔偿法》,自2008年10月28日至11月30日修正案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以来,法学界的修订建议不断,多位专家表示,若不进行系统性修正,从长远看势必影响法律的尊严与长期适用性,其中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对与物质损害赔偿制度相适应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甚少,存在诸多缺漏。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人们自主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法律对人权的关注和保障,是社会正义和效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新书架     
新书架《技术监督行政执法新编手册》新书架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国家技术监督局政法司法规处继1996年3月对《技术监督行政执法新编手册》进行了首次修订后,于1997年6月再次修订并再版,主要增加了《刑法》(节选)、《国家赔偿法》、《国家赔偿费用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8.
她原本只是一个维护自己权益的普通消费者,在自己的维权官司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因为500万美元的天价索赔而身陷囹圄。在检方做出不起诉决定并确认国家赔偿之后,她依然面临着非同寻常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谈谈国家赔偿的范围陈小毛1994年5月1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国家赔偿是依照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国家对受害者予以赔...  相似文献   

20.
宝文 《陕西审计》1999,(C00):2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行政复议法的颁布,是我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继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是行政机关自我纠正错误的一项重要监督制度。为了切实做好贯彻实施行政复议法的有关工作,宝鸡市审计局就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结合审计工作具体情况,做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