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任何一门学科而言,史学研究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理论研究的先导,会计学也不例外。会计史研究之所以必要,在于其可以提供会计发展的规律,以便借鉴历史经验,遵循规律,推进会计事业的发展。中国自古就有研究历史、吸收历史经验、修正现实前进方向的传统。“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古训,就是这种传统思想的表达。中国现代文化革命的旗手鲁迅说:“我们看历史,能够据过去以推知未来。”还指出:“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任何事物都有它起源和发展的环境和过程,会计也有它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正是人们研究历史的真谛。在历史上凡是为人称道,令人敬仰的史学大师,其著作和立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史料详实而丰富;立论深刻而公允”。在我国会计史研究领域内,有两位著名教授即郭道杨先生和李孝林先生。他们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至今,一直致力于中国会计史问题的研究。郭道杨先生所著《中国会计史稿》《、会计发展史钢》和《会计史研究》一、二卷等,李孝林先生所著《中外会计史比较研究》及发表的一系列有关会计史问题的研究论文,符合中…  相似文献   

3.
任何事物都有它起源和发展的环境和过程,会计也有它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正是人们研究历史的真谛.在历史上凡是为人称道,令人敬仰的史学大师,其著作和立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史料详实而丰富;立论深刻而公允".在我国会计史研究领域内,有两位著名教授即郭道杨先生和李孝林先生.他们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至今,一直致力于中国会计史问题的研究.郭道杨先生所著<中国会计史稿>、<会计发展史钢>和<会计史研究>一、二卷等,李孝林先生所著<中外会计史比较研究>及发表的一系列有关会计史问题的研究论文,符合中国史学家治史的规范要求,得到会计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他们俩奠定了我国会计史学界不可取代的权威地位.由于他们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在中国会计研究领域开拓出会计史研究的新天地,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们是中国会计史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者.  相似文献   

4.
近二十年来,中国的会计史学研究在成立专门研究组织,将会计史纳入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建立会计史教研人员队伍;较高水平的会计史学研究成果陆续问世;加强国外会计史学组织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和新中国会计发展史知识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明显进展和显著成果。繁荣中国会计史学研究@王建忠$天津财经大学!副校长、博导教授  相似文献   

5.
近二十年来.中国的会计史学研究在成立专门研究组织.将会计史纳入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建立会计史教研人员队伍:较高水平的会计史学研究成果陆续问世:加强同国外会计史学组织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和新中国会计发展史知识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明显进展和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者在会计史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尤其是近百年来我国在复式簿记方面的研究更是居于世界前列。目前,厦门大学汪一凡副教授正在撰写《改良现代会计方案》,其中“复式簿记篇”从中国近代会计史着手,描述引入西方复式簿记后的各种演变,本刊从本期起分期刊载其中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中国总会计师》2010,(4):48-49
从历史来看.现代会计理论中的道德观念,均是从会计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吸取的.是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会计职业道德在我国长达数千年的会计发展历史进程中,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会计职业道德散见于各种史料,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诸如: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说过:“会计当而已矣”。  相似文献   

8.
王遂昆 《会计之友》2021,(2):145-148
史料是会计史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对待史料的态度及史料建设的完备程度是衡量会计史研究水平和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史料整理与研究仍处于会计史研究的"边缘"地带,史料意识薄弱和史料建设迟滞已成为阻碍会计史研究和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从进一步发展会计史研究和提升会计史学科地位的战略角度考虑,需要重视和加强史料整理与研究工作,应当把史料基本理论及方法论研究作为会计史研究的基础方向确定下来。  相似文献   

9.
闻实 《成功之路》2011,(9):47-48
章学诚(1738—1801)是我国清代著名史学家,研究史学颇有建树。他提出“六经皆史”说,认为史学是“经世”之学。他强调历史是进化的,史学是不断发展的,应以著述为贵,讲究“史德”,并提出一整套方志理论。他的著作很多。收在《章氏遗书》中。章学诚治学有方,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可贵的治学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会计史学刊》是由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国际会计史研究中心主办、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专业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的会计史学术刊物。《会计史学刊》聘请郭道扬(中国)、Shyam Sunder(美国)、Gary J.Previts(美国)、James.Chan(美国)、Lee D.Parker(澳大利亚)、Garry D.Carnegie(澳大利亚)、Richard Macve(英国)、Luca Zan(意大利)为学术顾问,邀请国内外会计史及相关领域知名学者担任编委和审稿人。  相似文献   

11.
付磊 《会计之友》2008,(36):15-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会计史研究的领域和成果可分为十大类别。笔者就会计史的十大类别中每类研究代表性重要成果作一概览。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社会责任会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俊菊 《财会通讯》2008,(7):117-119
随着社会的进步、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和经济理论的不断发展,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一个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应运而生,社会责任会计的出现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但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在我国仅有很短的历史,理论研究尚不成熟。本文从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背景入手,对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学者在会计史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尤其是近百年来我国在复式簿记方面的研究更是居于世界前列。目前,厦门大学汪一凡副教授正在撰写《改良现代会计方案》,其中"复式簿记篇"从中国近代会计史着手,描述引入西方复式簿记后的各种演变,本刊从本期起分期刊载其中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爱国知识分子在民国时期引入欧美及日本的会计法律制度,促成了我国会计制度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型。此时期内差旅费细则的频繁制定和改进,扩大了会计的服务对象和内容,加强了会计内部经济管理的职能,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研究民国时期差旅费规则,既能认清民国时期会计发展的状况,有助于会计学史的研究;又能借鉴民国时期的一些会计和经济管理思想,为当代会计工作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5.
<正> 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在美国兴起过一场经济史学革命,形成了一个所谓新经济史学(亦称历史计量学)。在史学观点和方法上,新经济史学的主要特点是:以西方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对不同社会历史上的经济成败及原因作数量的分析研究。他们认为经济史研究不仅仅是搜集、考订、分析史料和叙述史实,更重要的是要能解释史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会计发展史的视角,探讨了儒家传统文化对我国会计发展产生的影响作用。纵观我国古、近现代会计发展史,儒家文化思想在不确定性规避、权力距离、集体主义等文化维度对我国会计演化过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会计亚文化。为更好地实施新会计准则和实现与欧美国家的会计等效,要进一步研究传统文化对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会计职业和会计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会计史的发展对于整个会计学术界来说都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以往的历史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避免重复过去历史的错误,已有的会计积累上发现新的进展.本文通过对会计史起源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会计起源对整个会计史的影响,发现会计史发展过程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理清会计发展的逻辑问题,以期为会计学术界提供些许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会计史研究的领域和成果可分为十大类别。笔者就会计史的十大类别中每类研究代表性重要成果作一概览。  相似文献   

19.
审计法史尤其中国审计法史的研究,在我国审计法学的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审计法史学是建构审计法学的学科基础、审计法学走向成熟的标志、审计法学正统性的保障。而在审计法学的建构中,应该充分发挥审计法史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会计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会计的社会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会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支亚文化,具有其文化的特质。就现代会计而言,会计文化已超越了计算文化和账册文化,而形成了一种信息文化和社会服务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