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何震 《北方经贸》2011,(10):84-84
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行为的影响,金融的发展包括金融集聚以及金融中心的形成同样也离不开政府行为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博弈论的角度去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对金融集聚和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地方利益与中国经济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方利益是以地方经济利益为核心的综合利益,它体现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之中。地方政府追求地方利益的行为既可能推动经济的发展,也可能损害经济的发展,因而有必要规范地方政府追求地方利益的行为,以实现区域经济与整体经济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食品安全规制中最重要的主体——政府,研究了在不同的激励约束条件下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食品安全规制部门间的行为博弈。文章试图针对网络经济的整体趋势,将政府规制在政府网络的框架下进行分析,在确定政府规制网络架构的前提下,明确政府在食品安全规制方面的责任,分析政府的规制行为。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观测到地方政府进行食品安全规制行为的概率是影响地方政府行为及其规制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观测到地方规制部门进行食品安全规制行为的概率;以及地方规制部门加强食品安全规制的概率,这些是影响地方规制部门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最后,根据所得研究结论,文章针对政府规制部门提出了确保食品安全并提高规制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宏观调控中的地方政府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波动性要求政府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当中央政府实行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时,地方政府会积极配合;但当中央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时,地方政府就不愿配合,甚至消极对待,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模型,分析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并从规范的角度探讨在市场化改革中,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职能定位。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是公共部门,发挥着利它和共利的作用。其作用的有效性与市场生产周期性密切相关,同时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它具有"经济人"的特征,其参与市场方式和行为必然会考虑自身利益。为了本国或本地区的利益,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和其他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博弈,这种政府行为不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使资源配置达不到最优化,同时会形成恶性循环,而规范的政府行为则是有利于市场经济的良好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转变政府职能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有共性的一面,也有差异的一面。其中一个最大的差异是前者考虑社会总体利益,后者关注局部利益。这种利益格局使历次宏观调控都多少有一些地方与中央博弈的味道。这里不能简单地讲地方政府这种做法对还是不对,应当看到,它是在既定的规则约束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要转变政府职能,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修改这个约束条件,或者说是游戏规则。可以预见,当地方政府所面临的体制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其行为方式必将随之变化。为了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  相似文献   

7.
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土地保护上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地方政府是土地市场管理者、需求者与唯一供给者。由于土地保护存在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代理链过长以及代理层级间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等问题,使地方政府在代理行为中出现偏差,促使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并寻求地方利益、地方政府利益与官员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土地市场不规范和土地不合理利用。这种偏差主要归因于地方政府行为的制度环境和政府官员的从政心态。本文从中国地方政府特征、动力取向和土地管理制度方面,利用政府行为理论、博弈论,对地方政府土地保护代理偏差产生的行为逻辑和制度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土地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利益分享机制、政绩考核指标等方面校正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财政体制变迁与地方政府竞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克敏 《商业研究》2002,(20):12-13
在我国体制转轨的初期 ,由于国有经济比重较大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实行的以“分权让利”为核心的一系列不规范的财政体制改革 ,使得地方政府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 ,地方政府在追求财政收入上的竞争必然是所有制的竞争 ;在我国体制转轨的后期 ,非国有经济居于主导地位 ,如果地方财政分权进一步深化 ,那么地方政府在追求财政收入最大化上的竞争必然形成民主制度建设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随着地方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职能不断加强与转变以及中央政府的事权的不断下方.地方政府所承受的财政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形下,地方政府对财政收入就会有更大的需求,以满足其由于事权扩大所带来的财政支出的扩张.这势必会造成全社会的财政收入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矛盾..本文通过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收入相互关系变化的论述,来分析财政收入关系变化调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地方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职能不断加强与转变以及中央政府的事权的不断下方,地方政府所承受的财政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形下,地方政府对财政收入就会有更大的需求,以满足其由于事权扩大所带来的财政支出的扩张。这势必会造成全社会的财政收入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矛盾。。本文通过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收入相互关系变化的论述,来分析财政收入关系变化调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是我国金融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地方政府已成为影响金融发展路径和效率的显著因素,但其金融管理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如金融协调部门职能边界模糊、隐性干预大于显性管理、地方政府信用过度透支等问题,地方金融体制亟需进一步完善。基于对当前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缺损主要原因的分析,本文建议从确定地方政府金融管理的行为边界、规范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机构职能、建立多元化和多层次区域金融市场体系、完善地方政府激励约束机制及地方金融机构治理、推进政策性金融改革等方面入手,逐步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央政府要求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清理进行了界定,对平台的规范要求进行了明确,对地方政府的违规担保提出了严厉制止,对平台融资和银行信贷管理提出要加强监管.但地方融资平台治理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所有者主体缺位、内部人控制行为普遍、易出现经理短期行为、过渡的在职消费和非法收入等.为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治理水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应未雨绸缪,做好如下工作:如加强竞争、做好政企分离、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行为、创新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以药品最高零售限价为主的药品价格规制机制失灵的根本原因应该从规制的源头即政府的作为找起。本文通过建立反映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药品价格规制机制中作用的委托-代理模型对其行为进行分析,发现药品价格规制机制在当前考核体系下会对地方政府形成扭曲激励,地方政府因而会罔顾社会总福利的损失,消极应对中央政府的政令;当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力分配格局,使得激励的扭曲效应在短期内无法消除。因此,中央政府应尽快放开药品价格管制、放弃药品价格最高零售限价政策,从改革政绩考核模式入手,并通过地方政府财政给付抵消现有机制内在的激励扭曲,让改革的成果真正惠及黎民百姓。  相似文献   

14.
规范地方政府收费与完善地方税体系研究李齐云樊丽明李文郭琳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转变政府职能日益为全社会关注。转变政府职能,必然涉及行使政府职能所需资金的筹措方式及来源渠道的改进和规范问题。进一步完善地方税体系、规范地方政府收费,不仅是与政府职...  相似文献   

15.
财政分权和晋升激励向地方政府植入了为增长而竞争的基因,但这不足以解释中国地方政府对经济金融运行的影响为何远大于其他国家.我们认为,现有中国式分权的分析框架需考虑地方政府对金融杠杆的运用.本文研究发现,金融分权会加大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风险,从而促使中央政府紧缩调控.中央—地方财税关系在分税制改革相对固化后,中央政府更倾向于调整金融分权边界,以达到调控目的,从而使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速逆经济周期变化.本文主要政策含义是: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应统筹考虑建立双层金融监管体系,明确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职能,向地方政府金融放权作为逆周期调控手段的做法需要扭转.  相似文献   

16.
回顾中国旅游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这一对博弈主体之间关系及行为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与演化历程。而现有旅游制度研究当中大多以未明晰的“政府”主体与微观主体之间的二元博弈分析则存在着理论缺陷,它忽视了我国“地方政府”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博弈主体在与“中央政府”、“微观主体”之间进行动态博弈与旅游制度设计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基于上述认识,文章以地方政府经营旅游业原动力为出发点,分析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及其制度演变历程,从时空角度动态审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这一对利益主体博弈关系的演化过程、展示其关系的演化轨迹、逻辑内涵与实质,并基于此初步提出构建旅游地多元博弈模型与适应性管理制度理论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省际民族聚居区多数经济发展滞后,面对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以及地方政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要实现抱团发展,破解发展瓶颈以及地方政府横向合作的"中国困境",应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成立"区域协调管理机构"、发起和鼓励成立跨区域行业组织、建立规范科学的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评价体系和行为约束机制、设立区域合作试验区几个方面加强省际民族聚居区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合作与协调机制建设,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以商业这个各种政府行为的综合作用领域为侧重面,分析我国经济变革中的政府行为,并提出政府行为合理化的基本方向。一、政府角色及其二重性矛盾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由政府启动的。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方针、政策以至各种具体措施等也都是由政府制定、下达和监督实施的。总之,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无疑是  相似文献   

19.
当前,劳资矛盾是我国主要社会矛盾之一。中央政府提出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目标。然而,在劳动关系协调中,某些地方政府行为却出现了变异,它们优先考虑资本拥有者的利益,忽视普通劳动者的利益,甚至直接站在资方一边,没有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为了矫正地方政府的行为变异,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制;加强公共财政的均等性;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推进市场化改革,逐步弱化地方政府的"运动员"功能。  相似文献   

20.
杨书杰 《商业时代》2011,(30):59-60
本文从政府投资行为角度,分析了我国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隐性财政赤字造成的金融风险,以及地方政府财政行为与金融风险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