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海洋竞争日趋激烈,海洋开发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交通运输业成为海洋支柱产业之一.我国沿海地区是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海洋运输最繁忙、经济核心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国内沿海城市争相开发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港口经济.保险业如何融入海洋战略和港口经济建设,服务综合运输体系和港口产业集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券商大看台     
《证券导刊》2011,(11):42-44
铁路运输:规划确定高铁战略将继续前进方正证券根据新华社全文刊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内容: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此规划重点确定了铁路建设重点:建成"四横四纵"客运专线,建设城市群城际交通干线,建成兰新铁路第二条线、郑州至重庆区际干线,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营业里程达4.5万公里,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  相似文献   

3.
旗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着承上启下、连接城乡的作用。县域发展己经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文章对内蒙古县域综合发展的现状进行定性分析,并从经济、生态、社会三个角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得出县域综合评价结果,从而分析其所反映的现实问题。并针对内蒙古县域发展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规划》明确提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要坚持多元投入的原则,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6月,酝酿多时的《"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正式发布。"加快交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从分散、独立发展转向一体化发展,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目标终以规划形式得  相似文献   

5.
铁路非运输企业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伴随着铁路的改革和发展而兴起和繁荣,成为与铁路发展息息相关的另一支柱产业。研究当前背景下提升铁路非运输企业收入的途径具有战略指导意义。本文在综合分析铁路非运输企业的优势和不足的情况下,运用SWOT理论分行业有针对的进行提升收入战略研究,为非运输企业提升收入找到科学可行的途径。途径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即有理论依据又紧扣铁路的现实情况,希望籍研究能对铁路非运输企业下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古发展旅游业具有资源、市场、区位、生态等多方面的优势,虽然内蒙古旅游业已具备一定规模,但还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旅游部门行业结构有待优化.笔者认为内蒙古发展旅游业的战略应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深化改革,构筑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行业管理体系;开发市场,形成合理的旅游产业组织结构;支持创新,聚集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和企业家群体;增加投入,建立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多元投资体系;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7.
交通运输的发展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推进衡水区域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促进各种运输优势互补,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将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本文针对衡水区域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取得的主要成绩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10年,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综合实力提高最为显著的10年。  相似文献   

9.
吴亚琳 《中国外资》2012,(4):238+241
交通运输的发展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推进衡水区域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促进各种运输优势互补,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将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本文针对衡水区域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提出是综合国际与国内联合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从各方面促进了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源型产业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导产业,它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内蒙古经济的高速增长。本文以"一带一路"背景为前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目前内蒙古资源型产业现状的概述和问题的剖析,提出一些促进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建设性建议,同时给予此方面更有利的发展机遇与前景,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