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初步发展阶段(1995年-1998年) 1994年,根据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2.
朱镕基总理指出:住宅应该成为长期消贽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加大信贷投入,支持住房建设和消费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住房信贷投入,尤其是加大个人住房信贷投入,支持城镇居民购买自用普通房。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又颁布了《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以  相似文献   

3.
近日,北京市银监局有关负责人在一次“房地产贷款风险情况通报会上”叫停了北京市未封顶楼穗的个人住房商业贷款业务。事实上,早在2003年,央行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下称121文).明确规定,为减轻借款人不必要的利息负担,商业银行只能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的住房,发放个人住房贷款。然而,3年后的今天,北京市的金融机构才开始实施这一规定。  相似文献   

4.
《中国招标》2015,(40):46-46
为推进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业务,支持缴存职工异地购房需求,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关于住房公积金异地个人住房贷款有关操作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住房公积金异地个人住房贷款办理流程,并提出,公积金管理部门应抓紧出台异地贷款业务细则。此外,住建部将建设全国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业务信息交换系统。  相似文献   

5.
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要求"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方向,主要用于职工个人购买、建造、大修理自住住房贷款"。1999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明确住房公积金只能用于发放个人住房贷款,住房建设贷款被停止。  相似文献   

6.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以其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的特点,正日益受到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青睐.但是随着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风险也不断的出现,本文阐述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发展现状,根据住房抵押贷款的自身特性,详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主要面临的风险,说明了加强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消费信贷快速扩张下的金融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此后,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快速发展,消费信贷由最初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发展到如今的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医疗贷款、家庭装修贷款、个人旅游贷款、个人助学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个人房屋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住房市场的迅猛发展,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快速增长.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现状,找出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生成机制,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防范的手段和对策.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9年7月13日,银监会颁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并要求商业银行在3个月之后实施;2010年2月,银监会颁布《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以上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以下统称贷款新规)。在当今这个金融全球化、经济日新月异的社会,加快信贷制度创新,强化贷款质量管理,对于促进银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对于银行信贷人员来说是个新生事物,推行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文章就贷款新规的特点,在基层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做了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希望能给读者的工作带来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住房消费是家庭消费中一个最大的项目。无论发展中的低收入国家,还是发达的高收入国家,在住房商品化分配体制下,没有信贷支持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因此它有赖于住房信贷的支撑,具有负债消费的特征。为了配合城镇居民住房制度的商品化改革,支持居民的住房消费,中国人民银行于1997年便出台了《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并于1998年又朝着优惠方向作了修订,放宽了条件,扩展了领域。但尽管如此,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个人住房信贷的发展仍然显得滞缓,住房信贷占商业银行总贷款的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998年上半年我国的这一比…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普遍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作为优质业务来发展.历次房地产调控过程中,各家银行往往限制开发商贷款,但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仍然看好.面对房地产过热,房价增长过快的形势,政府高度重视,在新一轮的房地产调控下,商业银行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日益明显.文章论述了商业银行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的客观存在,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商业银行防范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个人住房贷款是指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自用普通住房的贷款,该项业务开办之初就因风险低、利润稳定而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的主流产品。但从目前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实际操作来看,该项贷款业务仍然具有诸多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房地产业融资模式的新选择 我国金融业面临短存长贷问题,且住房长期贷款余额逐年增加。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6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该通知提高了国内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门槛。2005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对商业银行提高自营性个人房贷利息。  相似文献   

14.
当住房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后,房地产金融业务的重心也逐渐从房地产开发贷款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转移。任何金融业务的核心问题都是风险问题,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也不例外。本文以研究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理论为出发点,应用机理分析的方法,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试图发现现阶段中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提高商业银行防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政策与法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要求各有关金融机构积极稳妥地开展消费信贷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9年起,允许所有中资商业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指导意见》要求,各有关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投入,逐步扩大消费信贷的服务领域,开发新的消费信贷品种。为鼓励消费者使用消费贷款,《指导意见》将个人住房贷款由普通住房贷款扩大到借款人自用的各类型住房贷款。同时,降低消费贷款的首付比例。对购买住房、汽车的贷款的比例可在严格防范信贷风险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城市动态     
上海出台“四招”抑制房地产投机炒作为了实现“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3月6日发布的上海市政府《关于当前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举措,以加强市场监管和监测、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首先是合理规范投资行为,坚决抑制投机炒作。在坚持市场化的前提下,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进行规范和引导。上海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规范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严格防范地产信贷风险,在继续为群众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对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的抵押成…  相似文献   

17.
郑方 《魅力中国》2010,(35):155-155
当住房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后,房地产金融业务的重心也逐渐从房地产开发贷款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转移。任何金融业务的核心问题都是风险问题,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也不例外。本文主要从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原因以及如何更好地完善、提高商业银行防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山东建设》2005,(8):23-24
中国人民银行目前宣布,从2005年3月17日起,调整商业银行住房信贷政策和下调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利率。关于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一是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二是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城市或地区,  相似文献   

19.
《华东经济管理》2004,18(1):205-206
这主要表现在政府建设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对各项配套的制度加以变动,以逐步适应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需要。比如说政府要尽快进行一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尽管我国已有为数不少的全国性法规,比如《公司法》、《证券法》、《担保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等  相似文献   

20.
蒋旭军 《天津经济》2006,(11):45-47
目前,整个银行业正面临着资金流动性过剩及盈利压力困境。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各商业银行纷纷调整信贷结构,将个人信贷业务作为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尽管从资产质量来看,个人住房贷款目前的逾期率相比其他贷款来说较低,但从国际经验来看,个人房贷的风险一般是在发放贷款后的3年~8年中逐步显现。我国目前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中,80%是在2000年后发放的,这就意味着未来几年将可能是个人住房贷款不良贷款的高发期。因此,为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健康、持续的发展,加强对个人房贷的风险分析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