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高校的“校力”建设是一个高校内在核心力与凝聚力、外在影响力与辐射力的综合体现。“校力”建设包含一所大学所应具有的“硬实力、软实力、隐实力和巧实力”。高校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发展定位、雄厚的人才资源、一流的学科专业、完善的教学管理、高效的运行机制、先进的校园文化等,是高校“实力”的基本建设要素。  相似文献   

2.
依据大量统计资料,研究了北京市2003年~2012年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无论以全国为参照区域还是以4直辖市为参照区域北京市的经济资源承载力都处于富余状态,而自然资源承载力都处于严重的超载状态;以全国为参照区域北京市的相对综合资源承载力变化不大,以4直辖市为参照区域北京市的相对综合资源承载力处于缓慢上升阶段,但由于北京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北京市综合承载状态正由富余状态逐渐转变为超载状态。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北京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升自然资源承载能力;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3.
北京“众创空间”区位选择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众创空间”是新兴的创新创业的载体,其区位选择是需要探讨的重要理论问题。将核密度估计分析法和Ripley’s K函数分析法相结合来研究北京市“众创空间”的区位分布特点,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众创空间”区位选择的因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北京市“众创空间”主要位于北京市城区北部三环至城区北部五环内,尤其是中关村大街。中关村大街是北京市“众创空间”最集聚的地方;不同形式的“众创空间”其集聚特点不同,传统孵化器的区位选择空间范围远远大于新型孵化器的区位选择空间范围,这种现象是受到产业环境、创新环境、创新生活设施等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对未来北京市制订创新创业政策以及不同形式“众创空间”的区位选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宋立 《西部金融》2012,(1):16-18
为了彻底改变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相当滞后以及中亚次区域地缘力量对比格局中的市场力量严重不足的战略被动局面,进而为中亚地区建立具有一定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区域发展极,为中亚地区树立可资学习借鉴的模范和样板,应该"分两步走"将新疆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产业高地以及一定辐射力和带动力的次区域经济中心。第一步要实施"经济高地"战略,增强新疆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二步要实施"经济中心"战略,提高新疆吸引力和辐射力。"十二五"时期要以金融中心建设和产业升级为重点,推动新疆次区域发展极构建。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甄别各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是推进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据。基于协同理论建立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分析框架,从人口、环境、资源、经济、交通、科技6个层面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并利用改进熵值法,对京津冀城市群内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承载力进行测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内城市综合承载力整体处于中上水平,呈“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从承载力的供给与需求角度看,多数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载现象;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制约因素和受限程度存在差异,且制约因素之间互相影响。可以从以城市综合承载力为支撑推进各级城市协调发展、加快交通一体化建设、推进产业对接合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以我国31个省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数量为样本,从营商环境视角出发,通过组态思维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解析多重并发因素和复杂因果机制引致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的区域差异。结果发现:(1)营商环境涵盖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律环境、人文环境和创新环境5个具体条件因素均不能单独构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的必要条件,即单一的环境因素对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影响解释不力;(2)“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高效率的协同驱动路径有2条,即市场—人文环境驱动型路径和人文—创新环境驱动型路径;(3)“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非高效率的驱动路径有2条,即法律—人文环境抑制型路径和市场—政务—创新环境抑制型路径,且与培育高效率的驱动机制存在非对称性关系;(4)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的高效率有着较为普遍的影响;(5)引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高效率的营商环境各要素环境并非越高越好,而是需要以合适的组态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各要素的协同“场效应”。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首要动力,人才是驱动创新的首要资源,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才集聚、区域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才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存在显著的“N”型非线性关系,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都处在“N”型关系的第一阶段,即人才集聚的正外部性占主导地位;人才集聚能够通过提高区域创新产出和投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创新投入的间接效应大于创新产出;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倒N”型空间溢出效应,本区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受到邻地人才集聚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市场人口学视角,以市场化和资源均衡目标为引导,对我国城市老年影视人口综合服务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探讨城市老年影视人口服务产业发展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家庭、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城市老年影视人口综合服务模式,以期对优化城市老年影视人口综合服务结构、提升服务内容及创新服务模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人才开发与应用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北京市作为全国人才层次最高、数量最多、辐射力最强的人才基地,其人才工作也必然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加入WTO、备战2008奥运会的新形势下,应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北京提供充足的人才动力,进而为我们国家实现新的“翻两翻”和“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为此,探讨北京市科技人才队伍的优势状况、所面临的挑战及相关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企业创新关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和实现,但近年来由“融资难、融资贵”引发的企业创新动力不足问题亟需重视。立足于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视角,考察银行债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与国有企业相比,银行债务对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银行债务在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进程较快的地区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在不同产权性质下,市场化营商环境会通过影响企业研发投入进而对企业创新产生异质性影响。在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进程中,应重点建设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构建新型银企关系,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倒逼企业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展经济学发展观的理论评析及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观经过了50多年的演变和深化.20世纪50年代是传统的发展观即经济增长发展观,60年代则改良为经济发展发展观,70年代演化为强调贫困、失业和分配的综合发展观,80年代深化为可持续发展观.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观是以人为核心,充分考虑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人类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金融发展理论融合了内生增长理论,突破了麦金农-肖的框架,对金融体系的内生形成和发展机理以及金融体系如何作用于经济增长机制作了新的阐释,通过帕加诺框架可以分析到影响储蓄率增长、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以及化解客户风险的机制。随着现代金融经济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相关问题、保险市场的功能问题及金融中介机构的作用问题,都会逐渐进入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在粮棉流通体制改革深化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农发行更是面临严峻考验,改革与发展农业政策性银行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发展特色农业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之一,农村市场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联结,商品,信息流等强大功能,西部大开发给重庆农村市场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应利用优惠政策,加快制度创新,培育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增加农民韦入,保障农村商品有效供给,加快农村市场的软,硬件建设,以加快重庆市农村市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一种科学的指导思想。会计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也需要会计和谐发展的支持,科学发展观与会计的和谐发展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会计的和谐发展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改进。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劳动力在经济发展中的能动作用为前提 ,以农业产业化对人力资源的潜在需求为切入点 ,从大资源的角度 ,全方位地探讨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的继承和重要发展。学习马克思的发展理论,有利于深入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新的发展观的思想来源、理论创新、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科学的发展观,需要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重点目标、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与宏观调控、新世纪新阶段发展中的战略主导产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犹他州经济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在21世纪头10年表现仍然引人瞩目。文章概述了犹他州在新世纪的经济表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因以及对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启示。认为,高科技产业的壮大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犹他州形成良性的商业发展环境,人力资本优势则提供了大量企业聚集犹他的基础,而政府大力发展基础设施也是其经济跨越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全人类所普遍关注的议题。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进程和研究现状的研究,阐述了该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并指出目前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的建构尚处在孕育或初创阶段。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当实践日臻丰富后,成熟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也将形成。  相似文献   

20.
发展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但如果沿袭传统的经济发展摸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传统经济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循环经济在改造传统经济的同时,必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构筑循环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