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产出在一定程度上标明了一个地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综合比较了河南科技产出与其他中部五省中的客观现状后,本文认为河南省的科技产出整体水平比较落后,科技进步在河南经济增长中尚未占据主导地位。对此,本文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等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问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长期内东、中部地区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短期内政府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呈现出单向因果关系;对西部地区而言,政府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长期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但是短期内并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并且经济增长对政府科技投入也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部崛起”战略下的江西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江西与中部其他五省在GDP及其增长率、工业经济增长与工业化水平、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城市化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等经济发展指标的对比分析,考察了江西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表明,江西经济已呈现初步崛起态势,但距离实现江西经济在中部地区的完全崛起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在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长三角16个城市2000~2011年的Moran’sI指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发现长三角16个城市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并且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用市场潜能作为反映空间溢出效应的指标,通过空间误差模型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市场潜能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正向影响与空间距离呈现反相关的关系,空间溢出效应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此基础上得出的启示是:长三角地区未来的经济增长可以把空间溢出效应作为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将科技创新引入新经济地理学模型进行分析,从理论方面探讨产业聚集、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区位熵指数和熵权法分别对产业聚集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进行测度,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存在空间依赖性,由此引入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和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聚集和科技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得出:产业聚集通过毗邻经济、规模经济以及聚集经济等方式带动生产效率提高,促进经济增长;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双重压力"下,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源泉动力;产业聚集和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共同助推经济增长,对于有效改善我国经济以往"粗放型"增长方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西北五省经济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离不开出口增长拉动作用.本文在分析西北五省经济与出口长期增长的关系基础上,运用协整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出口在整体性与阶段性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情况;最后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长三角城市群41市为样本,利用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专业化、多样化对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专业化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且专业化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产业多样化不利于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且多样化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U"型非线性关系。因此,城市产业发展战略需要立足自身特征,适度调整产业结构;城市产业布局需要在长三角产业共生网络寻找立足点,共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基于全国30个省份2000年~ 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包括经济结构、科技与创新、民生、资源与环境、对外开放5个方面的综合指标体系,测度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并实证研究资源禀赋和制度质量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差异明显,总体呈现出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差的格局;资源禀赋对于经济增长质量具有“双刃剑”效用,且制度质量是影响其双面效用的关键因素.即当制度“高效”时,资源禀赋的投入有力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提高;当制度“低效”时,资源禀赋的投入则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阻碍.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8—2018年安徽省16个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探究科技创新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总体上正向促进安徽省经济增长,但各市影响力系数存在差异性,并非所有地区(市)的科技创新影响因素都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由于人才竞争激烈、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科技创新投入结构不合理等原因,有些地级市的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造成了负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10.
刘哲 《西部金融》2022,(9):34-41
实体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命脉,研究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增长意义非凡。本文选取我国2011—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居民消费和科技创新的中介作用入手,实证检验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的缘由和路径。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可以促进实体经济增长,这不仅可以通过促进传统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提供高效的资金配置渠道、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等方面直接体现,而且能够通过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间接显现。此外,分地区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我国东北、东部、中部地区的实体经济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的实体经济促进作用不显著。本文为如何发挥金融科技的优势,推动实体经济“脱虚向实”,促进经济增长给予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部塌陷的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协整分析和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是西部经济增长与中部、东部经济增长均有协整关系,但中部与东部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协整关系;西部经济增长促进了东部经济增长,东部反过来也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增长,但对中部经济增长作用不大;中部不是东部和西部经济增长的葛兰杰原因。本文最后分析了出现中部塌陷的原因并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金融产业的发展,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合肥市作为长三角城市之一,更需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为对比研究合肥市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通过R语言对合肥市及长三角地区其他六个城市科技金融的投入与产出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以及因子分析,并测算出衡量各城市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的得分。研究发现,合肥市对科技金融的投入逐年加大,整体发展向好,但与其他城市相比有着从业人数较少和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问题。对此,政府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还需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建设创新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3.
利用锡尔熵指数和相对熵指数以及半对数经济增长模型,分析长三角FDI分布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变异以及FDI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结果表明:FDI在长三角地区空间分布上呈现先集中后扩散的趋势;FDI对该地区经济增长起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区际之间效率存在差别。宏观政策在扩大长三角地区FDI的引进规模、利用成效的同时,应优化FDI空间格局,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均是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层面提出的新兴词汇.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在于提高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在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中,并没有明确提出科技创新的概念;直接以“科技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的专题研究也很稀少.尽管如此,科技创新的主要内涵在发明、创新、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增长理论的研讨中已展开得较为充分.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通过创造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发明、把发明转化为商业应用的创新、把创新扩散到整个经济社会三个阶段,重点抓住发明、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扩散与转移、传导机制、绩效评价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需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200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财政纵向失衡对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影响,并分析财政纵向失衡对经济增长目标影响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财政纵向失衡显著抑制了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在更换核心变量后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后抑制作用仅有轻微下降;相比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此外,当财政纵向失衡跨过门槛值时,经济增长目标对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为有效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和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有必要适度降低财政纵向失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中部六省与江浙两省金融发展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十五期间中部六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发现金融相关率与存贷比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十五期间对经济增长率具有负效应;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也具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嵌入政府质量和科技创新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4~2017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政府质量、科技创新对绿色GDP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绿色GDP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及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在经济权重矩阵影响下,不同地区的政府效率、市场化程度、公平程度和腐败程度对绿色GDP的影响不同,其中政府效率、公平程度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绿色GDP增长,却会抑制比较落后地区绿色GDP的增长;市场化程度对大部分地区绿色GDP呈现促进作用;腐败程度对地区绿色GDP增长呈阻碍作用。科技创新对各地区绿色GDP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提升绿色GDP发展水平不仅需要提高地方政府质量,为绿色GDP发展提供符合实际的政策指导意见,还需激活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绿色GDP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相似文献   

18.
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对中国2007-2011年科技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我国科技创新活动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但科技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基本形成了在创新集群上的“核心-外围”格局,在东部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形成了较强的空间集聚效应。政府在制定科技创新政策时,应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大力推进各省区间的联合研发,共建研发平台和创新支撑平台,积极构建跨区域产学研联系互动机制,强化省域间科技创新活动的集聚和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在中部六省中具有基础产业优势、科技创新及人力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实现湖北在中部崛起战略.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湖北的优越地理位置优势,承接国际资本和东部产业梯次转移;以“武汉·光谷”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为重点,形成湖北的经济核心增长极;以构建三个城市群为重点,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湖北经济核心增长带;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切入点,以壮大县域经济为龙头,形成湖北经济核心增长力;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流通和交通为纽带,形成湖北经济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西部金融》2003,(11):24
2003年前三季度,西北五省区各级金融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经济金融方针政策,努力克服非典疫情以及洪涝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增加信贷投入,改善金融服务,有力地支持西北五省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月西北五省区整体经济在上半年较高的增长平台上仍然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投资、出口增势强劲,工业生产趋势趋好,消费需求有所增加.今年前三季度全辖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168.91亿元,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9%,第二产业增长14.5%,第三产业增长8.2%;全辖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5.92亿元,增长33.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6.85亿元,增长9.0%,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4.74亿美元.增长5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