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联想集团公司并购IBM的PC业务部门即将完成整合过渡期,战略、人事、业务等方面将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IBM和联想集团在全球PC销售、服务和客户融资领域结成长期战略联盟。联想成为IBM首选的PC供应商,IBM.成为联想首选的服务和客户融资提供商。这个历史性的出售,对IBM来说是经历十多年时间进行战略转型的里程碑式的转折。  相似文献   

2.
陈琴  方锡华 《大经贸》2006,(2):76-78
2005年12月8日是联想集团联姻IBM一周年的日子,当日联想集团和世界IT巨擘IBM公司在北京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庆祝答谢活动,经纪念联想集团成功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暨双方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一周年。对于联想收购IBM公司PC(个人电脑)业务这场全球瞩目的并购的进展,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的喜悦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3.
4.
顾列铭 《大经贸》2008,(4):40-42
三年前,在杨元庆的极力争取之下,联想集团(以下简称“联想”)董事会经过四个月的研究和争论,最终批准了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PC业务。  相似文献   

5.
从联想收购IBM PC业务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光亚  郑春 《商业研究》2006,(11):56-58
随着国内竞争对手的成长、国外企业的进入和许多行业增长速度放缓,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开拓海外市场成为一些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主要目的。中国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并购海外企业,利用被并购企业的品牌和销售渠道,无疑是一种进入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柳传志是一个创业的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11个人、20万元资金的小公司用14年时间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这个传奇让每一个中关村创业青年都可以怀有这样一个希望——“如果我足够地努力,也可以像柳传志那样地成功。”  相似文献   

7.
8.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勒曾指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也通过跨国并购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在国际化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跨国并购如同神奇的翅膀,使企业在全球化的时代展翅翱翔。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的研究,浅析析几种企业利用跨国并购实现企业转型,走上国际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在党中央提出要“走出去”,运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之后,不少中国企业把跨国并购当成国际化的快速通道,研究中海油如何通过跨国并购快速国际化的实践有着特别的意义,本文将以中海油为例,对其的跨国并购进程予以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了跨国并购的含义和分类,分析了跨国并购的动因。重点研究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途径,最后从企业自身和政府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张罄月 《商》2013,(22):120-120
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并购在一些大中型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以上海汽车集团为例,通过对上汽国际化并购动因及成效的分析,提出了关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迎来“竞合”时代“竞合”可以说是“竞争”的更高层次。对于中国啤酒业来说,20世纪最大的收获,就是亲身体验了“竞争”的内涵。先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50多家洋啤酒潮水般地涌来,仿佛一夜之间占领了中国市场,让过悠闲生活的中国啤酒业,首次感到了生存的压力。这种以产品为主体的竞争,可以称之为第一层次的竞争。第二层次的竞争是由青岛啤酒和华润集团所发起的“重组时代”。这种以品牌加资本为主体的竞争,是在重组平台上展开的,演绎的是“大鱼吃小鱼”的故事。而第三层次的竞争,则是谁也不吃掉谁,实现双赢的“强强联合”…  相似文献   

13.
何晓春 《浙商》2011,(22):40-44
出于转型和企业战略的考虑,再加上中国过剩的外汇储备,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民企很可能成为全球跨国并购中最有活力的商业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战略构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实践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把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开拓国际市场的新策略。本文详细阐述了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现实基础、目标及预期绩效,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实障碍,在此基础上从宏、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推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并购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一)战略驱动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和“走出去”战略的鼓舞下,众多中国企业以“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契机,努力“做大、做强”,实施国际化战略。海外并购被普遍认为是快速实现国际化的有效途径。2004年,联想推行国际化战略,收购IBM的PC业务,成为世界第三大PC生产商;2007年,中国平安保险收购了比利时一荷兰金融集团富通集团(Fortis)近5%的股权;TCL从“绿地投资”开始,先后在越南、菲律宾等地投资建产,其雄心勃勃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6.
跨国并购是一条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实现跨国经营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低成本扩张捷径。中国企业应如何抓住机会,顺应潮流,通过跨国并购发展壮大自己,进而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等,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王海 《新财富》2006,(8):62-69
全球化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2004年底,联想集团和IBM公司从自身的动因出发,宣布了一项震惊世界的交易——联想并购IBM的全球PC业务。整个并购过程中的交易安排、股权变动、资金筹集等内容,无不体现了交易双方的商业智慧和战略考量,而IBM在协议中的地位和获益则更胜联想一筹。通过重点解析联想并购行为对自身产生的经济后果和财务变化,我们发现,作为中国海外并购最大“赢家”的联想,尽管赢得了全球的关注和中国企业的殷殷期待,但从市场表现、盈利能力、偿债风险、资金压力等指标看,似乎仍然没有逃出“赢家诅咒”的宿命。虽然目前成败尚难定论。但联想被市场寄予厚望的全球化销售、供应链整合尚未显现效果,近期战略调整再次打击市场信心。面临着极大的整合风险。在一系列并购后的整合风险中,市场、竞争对手、战略选择、文化、管理能力、投资者压力、政治等七个维度的困难最大,危及联想生存的隐患也最突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2008年,联想带给业界最瞩目的事件应该是首次打入《财富》全球500强,以167.8亿美元的年销售额排名第499位。这个结果没有出现在三年前并购IBM PC业务之时,而是三年后的今天才愿望成真,一个关键的因素就在于,三年前A+B还只是资产的简单相加,三年后才是消化后的资产整合。这也暗示,此次大型购并后的联想变革,终于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商》2005,(1):104-105
联想CEO杨元庆领军联想集团已经3年。2004年联想集团动作频频,先在7月以IT服务业务主体部分作价3亿元,置换亚信公司15%的股权,联想因此成为亚信公司单一最大股东,为战略转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12月8日,联想以12.5亿美金的价格收购IBM的PC业务,引发了一场可能导致世界十大电脑巨头重新洗牌的大地震。如果联想顺利完成收购,那么联想就将成为继戴尔、惠普之后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并完全可以整合出一个全球性的电脑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20.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联想收购IBMPC案中所涉及的国家文化差异和企业文化差异,总结了联想并购前后的文化整合策略。文化适应性分析、文化管理模式的选择和整合计划的制定是联想并购IBM跨国收购案的跨文化管理策略,中国跨国收购要本着知己知彼、互相尊重、适当妥协、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