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崇利 《特区经济》2010,(11):251-253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农地养护的法律制度,为维护和改善我国农地质量、确保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主要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研究认为法律制度对农地质量保护有着重要意义,但我国关于农地养护的现行立法在组织制度、经济激励制度、法律责任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许多问题,影响了我国农地养护的实施效果。文章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对相关制度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立法完善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周建国 《特区经济》2010,(3):178-179
我国立法缺乏农地发展权及其归属的规定,理论界存在不同观点。土地征收实践中,农民集体的农地发展权被国家无偿占有,有其立法缺失的根本原因。为维护农民集体及其农民的合法权益立法应明确规定农地发展权,并完善土地征收立法,充分保护农地发展权。  相似文献   

3.
王萍 《环球财经》2005,(4):86-87
与荷兰相比,中国的环保不是立法问题,关键是如何执行。  相似文献   

4.
李嵩誉 《特区经济》2008,(12):242-244
本文首先科学地剖析了农地使用权交易制度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然后指出农地使用权交易制度的立法价值取向应从公平向效率倾斜,建立物权式的农地使用权交易模式,旨在为我国农地使用权交易制度的培育、建立提供方向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农地征收制度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其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积累的法治经验是人类优秀文明共同的成果,对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推行新一轮的农地征收制度改革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文章通过对美国的土地制度、农地征收的宪法准则、农地管制性征收和补偿机制的研究,以发现我国农地征收制度上的不足,并借鉴美国成熟的市场机制和法制框架下的农地征收经验,对中国当前农地征收制度的改革提出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农地股份合作社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业明 《乡镇经济》2008,24(9):55-58
农地股份合作社是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合作社。农地股份合作社必须优先维护入社农民的土地权益,构建民主平等的内部治理机制,优先安排社员就业。农地股份合作社是农民增加纯农业收入的长效机制,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载体,是现行农地制度变迁的重要成果,是农业合作社的高级形式。当务之急是通过立法赋予农地股份合作社以民事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农地非农化的动因及配置效率、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土地管理制度等三个方面对中国农地非农化和农地保护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评述,认为现有研究在农地非农化和农地保护问题上缺乏发展的观点和全局的视角,这样可能会带来“顾此失彼”的后果。本文认为需要从经济发展、利益结构调整、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以及土地的多功能用途等角度进一步深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李作峰 《理论观察》2009,(5):102-105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已成为农地流转、规模经营的主要障碍,亟需改革。土地私有制的改革方案不适合我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生态环境。因此,农地永包制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推动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农地有序流转及规模经营,并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可行的路径选择。为此,需要按照农地永包制的创设原则,采取渐进式的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实现农地长包制;第二步,实现农地永包制,并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创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农地产权认知状况与流转行为牵扯:湘省398户农户样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福生 《改革》2012,(4):69-73
农地产权制度是农地流转的制度前提,但农户对产权的认知会影响其农地流转行为尚缺乏经验证据支持。利用湖南省的样本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Logit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现阶段农户对农地产权的认知较薄弱,产权制度对农地流转的实际影响与这种认知状况有关,在控制多种农户特征后发现产权认知度对农地流转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因此,需要通过明晰农地产权、加强立法保障、加大产权宣传、设立产权交易机构等措施推动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0.
强化地权能够促进农地流转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以来,中国的农地流转率一直在快速提升。但以2009年为转折点,随后进入减速阶段,这显然与新一轮农地确权的政策预期并不一致。学界不仅对此缺乏解释,对于农地确权与农地流转的关系也尚未达成基本共识。文章将农民地权强化分为"还权松管"、"赋权强能"两种形式,借鉴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并将农地确权的收入效应区分由"还权松管"引致的农地流转收益、由"赋权强能"引致的农地生产性收益和在位控制权收益,由此阐明地权强化的不同方式对农地流转的差异化影响。利用2006-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并使用同时处理组内自相关与组间同期相关的FGLS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以"还权松管"和"赋权强能"表达的产权强化分别促进和抑制了农地流转。随着农地流转的管制放松以及产权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进一步的"赋权强能",尤其是农地确权的实施,不仅无益于促进农地流转,反而抑制了农地流转。文章认为,农地的"人格化财产"属性决定了农地确权并不能因为单纯的经济收益而激励流转,禀赋效应的强化也是确权的必然结果。因此,以促进农地流转为主线的农地制度安排,应该做出重要调整。  相似文献   

11.
醉座考察两权分离的历史和条件入手,分析我国农地制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方向应是农地所有和使用权首先统一于与土地有天然联系的农民,同时通过立法使政府保有对土地使用进行宏观调 控的管理权,在此基础上,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发展新的农地制度。  相似文献   

12.
构筑中国的绿色包装骆光林潘松年中国发展绿色包装的原则世界各国为维护本国生态环境不受污染,纷纷制定了强制性的环保法规,包括包装的环保立法,以法来管理包装的生产、流通和使用,以法来促进绿色包装的发展,尽力减少包装对环境的污染。同样,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3.
周立 《河南经济》1997,(9):30-31
合理的土地经营,是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要求。在某些市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最初的土地问题法律中,土地所有权曾县有绝对的性质,原则上不受国家的任何调整,土地所有者有权按自己的意愿以任何方式使用土地,而无需考虑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可以营建高效率的先进农场,也可营造低效率的落后农场,有权把土地出租给任何人,土地所有者在依法买卖,赠予土地和按继序转移土地时,可以无限制地分割土地,这种绝对性的土地所有权有碍土地的合理利用,资产阶段国家便不断地修订法律以限制私人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绝对性质。现在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农地的继承,买卖,赠予已不允许分割,农地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要求,市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农地使用法律,除了农地使用,国家区域规划,自然保护等等一般法律规定外,关于各类农地的专门用途和使用办法的大量较为具体的办法,包含在各部门立法中,在那些部门立法中,对农地使用人,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要求,不仅要求获得农地使用权的人具备使用农地所必须的法律知识,而且要求自然人必须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或具有多年的农业工作经验,执行规定的农地使用者可得到政府政策上的优惠,如果违反规定则会受到制裁--从取消优惠政策到取消农地使用权,直到把农地交给另一个使用者,我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应借鉴市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成功经验,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土地使用者提出不同的要求,用法律的形式界定土地使用权的属性,从法律和政策上促进土地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有的农地制度是一种“共有私用”的公共产权制度。目前中国农地制度的产权结构是被分割的。农地产权的每个方面(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都存在农民以外的其它利益主体。这种特性体现在农地制度的方方面面,比如,土地再分配制度的形成实质上是上述产权框架下的一种有限理性的选择。另外,土地市场的发育不充分、对农地制度绩效的合理评价问题、农户的投入行为等等,都与上述制度框架有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农地收益权质押贷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实施农地收益权质押的意义及可行性,并根据是否存在农地流转,分类论述了农地收益权质押贷款的思路,提出要结合金融机构业务特点、业务网络和农村相关调研来设计合理的农地收益权质押标准化申请表、标准化合同和相应规则,然后简单设计并论述了农地收益权质押贷款的具体操作程序及其运行机制,最后提出了保障机制运行的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6.
匡远配  彭云 《科学决策》2023,(9):124-137
农地流转与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探究农地流转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及其背后发挥调节效应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市)2005-2019年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农地流转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户适度规模经营、农地抵押贷款与农作物种植结构在此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农户长期投资尚未表现出显著性影响。因此,需稳步推进农地集中流转、因地制宜选择农业机械化模式、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深化农地金融改革和合理引导农户长期投资,从而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资兴市五个乡镇的农户为调查对象,采用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不同农地流转经营模式的生态环境效益进行调研,并对不同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制度背景下的农地产权制度、农地流转方式和农地利用方式对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和投资产生了影响,从而引起了生态环境效益的变化。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农地流转过程中应加强绿色耕种技术和方式的推广,并进行一定的补贴;完善农地流转制度、信息建设;开拓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切实帮助农民做好粮食的销售问题;加大政策宣传,提升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引进新的生态肥等环保产品鼓励农民使用。  相似文献   

18.
环保产品消费的正外部性特征决定了市场调节下的环保产业发展将受到市场需求不足的严重制约,但政府环境管制产生的对环保产品的强制性需求可为环保产业发展奠定必要的市场基础。本文基于中国经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的环境立法和环境执法努力均对环保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环境立法的环保产业促进效应的发挥受到环境执法努力的影响,环境执法的环保产业促进效应也依赖于完善的环境立法,其中环境执法可能比环境立法本身更为重要;我们还发现,环境压力、环境意识、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有经济比重等是决定地方政府环境执法努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蒋占峰 《发展》2002,(6):46-48
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但是在农村的改革实践中,却一直进展不大,不少地方甚至违背产权制度的基本原则,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南辕北辙。朱基总理在最近的一次谈话中,认为中国加入WTO,最令他担心的是中国农业能否受得住冲击,这是中国最大的问题。的确,中国农村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在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加速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的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核心仍是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经济市场化的根本问题综合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和西方学者的产权理论,…  相似文献   

20.
环保产品消费的"正外部性"特征决定了市场调节下的环保产业发展将受到市场需求不足的严重制约,但政府环境管制产生的对环保产品的强制性需求可为环保产业发展奠定必要的市场基础。本文基于中国经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的环境立法和环境执法努力均对环保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环境立法的环保产业促进效应的发挥受到环境执法努力的影响,环境执法的环保产业促进效应也依赖于完善的环境立法,其中环境执法可能比环境立法本身更为重要;我们还发现,环境压力、环境意识、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有经济比重等是决定地方政府环境执法努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